二年级上教案1、2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333790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教案1、2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教案1、2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教案1、2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教案1、2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教案1、2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教案1、2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教案1、2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2014 学年度第学年度第 一一 学期学期 数学数学 科教学进度表科教学进度表科 目数学教学 班级二一班二二班教科书名 称及册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起 始 时 间2013 年 8月 26 日每周 节数5总授课 节数80时 间周 次起止预 定 进 度18 月 26 日8 月 30 日长度单位29 月 2 日9 月 6 日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9 月 9 日9 月 13 日加法和减法49 月 16 日9 月 20 日连加、连加和加减混合59 月 23 日9 月 27 日整理和复习69 月 30 日10 月 4 日国庆放假710 月 7 日10 月 11 日角的初步认识810 月

2、 14 日10 月 18 日表内乘法(一)910 月 21 日10 月 25 日乘法的初步认识1010 月 28 日11 月 1 日2-6 的乘法口诀1111 月 4 日11 月 8 日整理和复习1211 月 11 日11 月 15 日观察物体(一)1311 月 18 日11 月 22 日表内乘法(二)1411 月 25 日11 月 29 日 7、8、9 的乘法口诀1512 月 2 日12 月 6 日整理和复习1612 月 9 日12 月 13 日数学广角-搭配(一)1712 月 16 日12 月 20 日总复习1812 月 23 日12 月 27 日总复习1912 月 30 日1 月 3 日

3、期末测试教研专题教学目标 1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米、l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 =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

4、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201 月 6 日1 月 10 日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题认识厘米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5、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 cm 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个性备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从观察尺子入手,研究尺子上的刻度,数字,建立1 厘米的长度的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二.探究新知 (一)统

6、一长度单位 (出示例 1 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2认识 1 厘米。 用 1 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不断地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 1 厘米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是 1 厘米。你也能用 l 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 1 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 0 到 3 的长度是几厘米

7、,从 O 到 7 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 3(量一量)。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 O 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5实践应用。量一量数学书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4 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1 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2 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小 记课时计划

8、课时计划课题 认识米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 l 米的表象,知道 1 米=100厘米。 2、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建立 1 米的表象。 2、理解 1 米=100 厘米。课前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板书设计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1 米100 厘米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个性备课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感受用厘米量较长的物体不方便,从而产生困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认识米。一.复习导入

9、 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2引入。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通过对米尺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米尺一共是 100 厘米,得出 1 米=100 厘米,这时再进行一些简单的米和厘米之间单位的换算,加深对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理解。是 1 米。(板书:1 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

10、,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观察刻度。 1 米里面有几个 10 厘米?(10 个 10 厘米。) 1 厘米 1 厘米地数,1 米里面有几个 l 厘米? (100 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 米100 厘米) 三.积累运用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3 题) (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 1 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 题) 3操作性练习。 (l)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5 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

11、长度单位?它有多长?为什么?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课后小记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题认识线段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 究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 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线段表象的建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学生尺。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个性备课用手把毛线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组织学

12、生观察比较,突出线段直的特点;接着动手量出线段的长度,巩固长度单位的知识。一.情境引入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 6(认识线段)。 (l) 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 (2)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 拉直,现在呢?(是线段。) 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找线段。 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通过让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识,让学生通过找线段,画线段,量线段等活动引导他们进行数学思考,加强对线段特这的认识。(4)量线段。 线段是直

13、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 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 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教学例 7(画线段)。 (1)学画线段。你能画一条长 3 厘米的线段吗?教师演示:从刻度 O 开始,画到刻度 3 的地方。 (2)做一做。教材第 6 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 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的

14、第 1 题。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 2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的第 2 题。3巩固应用。 (l)完成教材第 6 页“做一做”的第 2 题。(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6 题。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7 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课后小记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题 确定长度单位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重难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

15、的长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板书设计确定长度单位 旗杆的高度是 13 米。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个性备课复习厘米和米,用手进行比划,为后面估测,推算长度做好铺垫。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长度和 1 米的长度吗? (学生用手比划。)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 8。 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分析,交流旗杆的高度是13 厘米还是 13米,课件演示为学生提供充分观察思考的思维空间,教师再适当指导,并开展小

16、组合作交流学习,在交流中感受数学的思维和方法。练习题形式多样,通过合情推理,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一根旗杆的高度是 13 厘米还是 l3 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引导:方法一:排除法。 l 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 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 13 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 1 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 13 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小结: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做一做。 (l)出示教材第 7 页“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 60 厘米还是 60米? 引导:60 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 6米, (2)选择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