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华学校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332817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华学校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粤华学校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粤华学校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华学校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2粤华学校粤华学校 20172018 学年度高三学年度高三 11 月月考月月考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时间时间 50 分钟、总分分钟、总分 100 分分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63 分) 1著名作家、学者易中天认为,周是民族文明的发祥地, “从文化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讲,中华文 化和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是在西周之所以我要谈西周的政治智慧,就是要寻根,找到我们 文明历史的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2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

2、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 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这表明汉代 法律( ) A人情大于法制 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 C凸显皇权专制 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 3苏东坡因反对宋神宗改革而几乎按罪当诛时, 宋神宗猛然想到“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的祖训,最后只好强压内心的怒火、主动说服御史,把苏东坡贬官降级了事。苏东坡也因这条 老规矩从黄泉路上捡回了一条性命。这反映了宋代( ) A文官政治的特点 B重武轻文的风尚 C以文治国的方针 D兴文抑武的国策 4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 13 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 权

3、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 , “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 “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这 一官职的设置( ) 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 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 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 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 5乾降帝即位后,历时 10 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 书 ,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编撰过 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 B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 C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 D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6晚明

4、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7一般希腊城邦都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它是公民为城邦 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个人的财产永远受城邦的支配,

5、公民的教育、生活方式,甚至服饰、 饮酒、娱乐等,都受城邦的控制。一切都按城邦的需要来安排,为了城邦,个人要作出无条件 的牺牲。由此可见,在古希腊( ) A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B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C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 D规范公民行为以维护社会稳定 8古罗马法律规定,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债权人问:“你保证?”债 务人须回答:“我允诺” ,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体现了该时 期的法律( ) A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B重视公法轻视私法 C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D忽视私有财产保护 9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

6、所知;在世俗事务方 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 A教随国定原则 B强化教会权威 C信仰即可得救 D简化宗教礼仪 1019 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 、 红字 、 名利场 、 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 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启蒙运动的兴起 D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11随着工业革命之发展,英国民主政治也随之扩张,政治制度再改变却未爆发革命。议会自身聚 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

7、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 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如此,便形成了对国家问题的解决 机制。这一机制( ) A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B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 C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D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 12在今天的美国,钱是蛊惑人心的伟大推动者。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边克尔斯彭斯所说, 美国已经从每个有产者一票、每个男人一票、每人一票向一美元一票发展。他旨在说明在美国( ) A主权在民原则受到挑战 B政党政治左右美国政坛 C选举机制不断完善发展 D社会契约思想面临危机 13俄国的二月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都是

8、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主要是基于它们的( ) A领导阶级 B革命主力 C革命背景 D革命任务 14下表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 “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表, 据此 可知( ) 年代 “天朝”使用频率 “中国”使用频率 道光最初10年 50余次 不满10次 道光十六年 (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次 5次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 6次 14次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15对于义和团,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 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

9、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 污辱我们。 ”劳顿的引证( ) A正确揭示了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B说明了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寻找借口 D对史实的论证存在主观片面性 16中华民国建立时,孙中山曾通电全国使用公历。但在整个民国时期,改换公历因与民众的传统 文化习惯相悖,引起民间诸多反对。由此可见( ) A政府构建政治权威的努力受挫 B全盘西化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C传统文化因素制约制度的构建 D民主共和观念缺乏群众基础 17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 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

10、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 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材料主要阐明( )2 / 2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一致性 B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C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D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 181936 年 7 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土地财 产全部没收” ;“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耕种份地及必 须的生活生产资料” ;“生活情况很坏的小地主的土地不没收” 。其旨在( ) A维护土地革命成果 B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 C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马歇尔在哈佛

11、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强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复兴是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 并邀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 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B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D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20 以下为某一时期美国军费开支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增长) 年份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增长率 14.8 22.9 14.7 0.7 -1.0 -3.6 0.4

12、-3.1 3.5 9.0 3.6 8.5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军费支出 B70 年代美国政府的战略调整使增长率走低 C超级大国军备竞赛导致军费开支居高不下 D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由激烈到缓和再到紧张 21普朗克曾写道, “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我己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 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中是有根本重要性的,必 须不惜任何代价来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不管那代价有多高。 ”普朗克旨在说明量子论( ) A诞生的偶然与必然 B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C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二、材料阅读 22(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统治者认识到,钱者,人君之大权,故钱必官自鼓铸。设提点诸路坑冶铸钱司,统 领全国 26 个铸钱监,确立钱文式样,用剂八十八两,得钱千,重八十两十分,其剂,铜居六分。 铅锡居三分大严私铸之令,铸者依法加二等,私造交子者,罪以徒配。 摘编自姚兆余论北宋时期的货币政策 宋人张方平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 , “北界(辽)公私交易,使本朝铜钱” ,南洋诸 蕃国“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 。近代考古更是证明,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