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学习笔记手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329645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40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T影像学习笔记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CT影像学习笔记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CT影像学习笔记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CT影像学习笔记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CT影像学习笔记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T影像学习笔记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影像学习笔记手册(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节 鼻咽部一 检查方法二 正常表现 鼻咽腔侧壁各有两个凹陷,前方为咽鼓管开口,呈三角形指向后外,后方为咽隐窝。 鼻咽腔结构两侧对称,但咽隐窝偶尔可不对称。咽部形态依层面不同而有差异,在硬腭层面呈方形, 前为腭帆,后为颈前软组织,两侧为鼻咽腔侧壁;软腭层面呈长方形,后鼻孔在腭帆前方,故鼻腔 前后径长;咽隐窝层面呈梯形,咽鼓管开口、咽隐窝均显示时呈双梯形。三 常见疾病鼻咽癌 是鼻咽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组织学上多为鳞癌和未分化癌,好发于咽隐窝、顶后壁, 可向邻近结构侵犯和发展,易发生淋巴转移。临床常见的表现为吸鼻后痰中带血和耳后无痛性肿块, 后者为颈部转移的肿大淋巴结。CT 表现 1 咽隐窝和

2、咽鼓管口变浅、变平、消失,两侧不对称。2 咽侧壁隆起,中晚期肿块可充填大部分鼻咽腔。3 咽旁间隙向外移位变形消失。4 肿块向四周侵犯,引起邻近结构的破坏,尤其颅底的破坏。5 颈淋巴结肿大和远处转移。6 增强后肿瘤组织不均匀强化。第四节 中耳乳突一 检查方法二 正常表现 骨性结构如岩骨、听小骨、内听道等呈高密度影,乳突小房、鼓室、鼓窦区等内含 气体,呈低密度影。鼓窦呈长椭圆形,宽约 6mm,高约 10mm。三 常见疾病(一)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多因鼻腔和鼻咽管炎症蔓延所致。炎症使乳突小房、鼓室、鼓窦区 粘膜充血、水肿、渗出、脓液积聚,气体吸收。临床上有耳道流脓,耳痛,听力减退,鼓膜 充血或穿孔

3、。CT 表现 1 乳突气房、鼓室、鼓窦区积液模糊,密度增高,气影减少或消失。2 小房骨间隔轮廓模糊,但结构完整。(二)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多继发于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根据病程和性质分为单纯型、肉 芽肿型和胆脂瘤型。临床上有长期慢性耳道流脓,听力减退,鼓膜穿孔。CT 表现 1 单纯型: (1) 乳突气房减少,周围骨质硬化,小房骨隔破坏吸收或骨隔增生,毛 糙不规则。 (2) 残存气房、鼓窦、鼓室内积液。 (3) 听小骨正常。2 肉芽肿型: 在单纯型表现的基础上出现听小骨破坏,上鼓室可正常或有骨质吸收,鼓 窦腔内也可见软组织密度影,但无扩大或骨质破坏。3 胆脂瘤型: (1) 有单纯型或肉芽肿型表

4、现。 (2)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腔明显扩 大,骨质破坏,内有软组织密度影,鼓膜嵴骨质破坏,听小骨破坏消失。 (3)胆脂瘤可破坏周围结 构,如脑盖、乙状窦壁、内耳、乳突外板等,表现为这些结构骨质模糊、破坏。可并发脑内脓肿, 耳后脓肿。(三)中耳癌 多为鳞癌,多有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病史。临床上可有耳道流血性分泌物,疼痛, 面瘫;检查耳道和中耳腔内可见易出血的新生物。CT 表现 (1) 广泛骨质破坏,边缘不规则,呈鼠咬状;(2) 破坏区内可见软组织肿块,轮廓模 糊不清,增强后强化明显。第五节 颈 部 一 检查方法 二 正常表现 颈部为了叙述方便,大致分为四个区域。脏器区,位于颈部最前面,主要结构

5、是下 咽部、喉部和气管、食管、甲状腺、甲状旁腺等。两个外侧区,包括胸锁乳突肌和颈鞘血管。后区 主要是颈椎和肌肉。三 常见疾病(一)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始于甲状腺原基,胚胎第四周原基组织开始下降,并向颈前发育形成甲状舌管或称甲 状腺囊。此囊上止于舌盲孔,向下发育成甲状腺。到胚胎第六周甲状腺与舌盲孔间的管状组织开始 萎缩退化。如果第十周后甲状舌管没有完全消失,成为长短不一的残留的管状组织,以后就可能发 展成为甲状舌管囊肿。囊肿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内容物为粘液,内壁衬有鳞状上皮。临床表现 为颈前部中央或旁中央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CT 表现 在咽喉前方甲状舌骨肌内见圆形、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

6、均匀,CT 值 515HU,增 强后无强化,病灶边缘光整,邻近组织可被推移。(二)颈部神经源性肿瘤 以神经鞘瘤多见,其次为副神经节瘤(颈动脉体瘤) ,80%发生于颈动脉间隙,约 20%发生于椎 旁间隙。临床表现为颈部侧方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CT 表现 在颈动脉间隙和椎旁间隙见等、低密度肿块,边缘光整,分界清楚。一般神经鞘瘤为 等或低密度,肿瘤较大可发生囊变,副神经节瘤多为等密度。增强后神经鞘瘤表现为瘤内斑片状不 均匀增强或周边环状强化,副神经节瘤多为明显均匀强化。肿块可推移邻近血管、肌肉组织致变形 移位。(三)颈淋巴结恶性肿瘤 主要指淋巴瘤和转移瘤。表现为颈淋巴结肿大,转移者可有原发癌瘤

7、病史,淋巴瘤可伴有其它 部位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以及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CT 表现 肿大淋巴结呈球形、椭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位于颈动脉、静脉外后区或咽后区。 一般淋巴结大于 10mm 应考虑为转移性肿大,大于 15mm 肯定为转移性肿大,小于 10mm 但中心低 密度或多个 10mm 以下淋巴结也应考虑为转移性。增强后可均匀性强化或规则一致的薄壁环状强化 或边缘不规则厚壁强化或不均匀强化。可侵犯或推移邻近组织。 (四)喉癌 多为鳞癌,好发于声门区,其次为声门上区和梨状窝,根据部位可分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声 门下型、混合型。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检查发现喉部肿块。CT 表现 (1)

8、 喉部软组织肿块,边界欠清楚,形态不规则;相应喉腔变形,缩小或闭塞。 (2) 侵及声带致声带变形,左右不对称,声门裂狭窄或消失。 (3) 会厌前间隙、喉旁间隙及喉软骨受侵 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可见淋巴结转移。 (4) 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五)甲状腺腺瘤 组织学上可分为滤泡性腺瘤、乳头状腺瘤和不典型腺瘤。一般为单发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包 膜完整,表面光滑,多为实质性,部分可囊变。多见于 2040 岁的青状年,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 往往在无意中发现颈部肿块,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CT 表现 甲状腺内圆形、椭圆形低密度影,CT 值 2050HU,边界清楚,可有钙化和囊变,大 小不等,增强后肿块

9、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但多不及甲状腺实质强化明显。(六 )甲状腺癌 可分为滤泡性腺癌、乳头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等,以乳头状腺癌最多见,肿瘤质坚韧而 硬或呈囊性,多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边界不清。临床上可有甲状腺肿块,质硬,界不清,活动度 差。CT 表现 (1) 甲状腺内不规则低密度灶,边缘不规则,分界不清楚,CT 值 3050HU,也可有 钙化。 (2) 肿瘤囊变时,边缘可见单个或多个瘤结节。 (3)癌灶可向周围组织浸润发展,致肿块 与周边组织之间界线不清。 (4) 颈部淋巴结肿大。 (5) 增强扫描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第一章胸部 CT 诊断第一节 CT 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CT 图像诊

10、断方法与传统 X 线影像分析方法基本相仿,但 CT 所反映的病变信息远较平片丰富,故有助于诊断。 2、CT 可以显示普通胸片难以显示部位的病变,如奇静脉食管 窝、脊柱旁区、心后区、横膈后区等被掩盖的病变。 3、与普通胸片比较,CT 发现早期病变更敏感,对病变的鉴别 和定性诊断正确率更高,对病变的定位更精确,显示病灶的确切内在结构以及与邻近脏器的关系更 详细、更清楚。 4、CT 可清楚显示纵隔内各结构的形态,毗邻关系,尤其对显 示 纵隔淋巴结有无肿大价值更大,并可显示胸壁、胸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5、CT 对肺癌的分期和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有较大的价值,并可 帮助制订放射治疗的方案。第二节 检查方法

11、第三节 正常 CT 表现一、肺肺泡内充满气体,故肺呈低密度影。其中的肺裂(斜裂、水平裂)表现为低密度乏血管区或线状 高密度影。支气管内充盈气体,以低密度的“含气影”为特征,当支气管走向与扫描层面一致(平 行)时,CT 显示其纵断面,如右上叶支气管及其前后段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及其前段支气管,中 叶支气管及其部分内、外侧段支气管,两肺下叶背段支气管;当支气管的走向与扫描层面垂直时, CT 显示其横断面,如右上叶尖段支气管、左上叶尖后段支气管,右肺中间支气管,两肺下叶支气管 及其基底段支气管的近侧部;当支气管的走向与扫描层面斜交时,CT 显示支气管为卵圆形断面,如 舌叶支气管及部分上、下舌段支气管

12、。肺内血管的 CT 表现与支气管相似,亦主要取决于其管径的 大小和走行方向,但与支气管不同的是,肺血管内充盈血液,显示为高密度影,而支气管呈低密度 影,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但肺动脉和肺静脉通常情况下无密度差异,它们之间的鉴别有困难,主要 根据它们与相应支气管的位置关系或连续层面分析方能决定。CT 图像上确定肺段的主要依据是肺段 支气管,它位于肺段的中心,肺裂和肺段静脉主干位于相邻肺段之间,构成肺段的边缘。各肺段之 间的界限并非整齐划一,以纵隔内大血管和(或)肺内大支气管作为标志,有助于肺段的确定和划 分。 二、纵隔和普通平片一样,纵隔分前、中、后纵隔。前纵隔内主要有胸腺组织,淋巴结、少量脂肪组织

13、和 结缔组织;中纵隔内主要是心脏、大血管及气管、主支气管;后纵隔内有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 奇静脉、半奇静脉及淋巴结。纵隔内气管、支气管呈低密度含气环影,脂肪组织也显示低密度影, CT 值-50-100Hu,其他组织均呈高密度影。 三、胸膜CT 图像上一般不能单独显示。 四、横膈由于膈肌较薄,其走行又与扫描层斜交,故正常时常规 CT 扫描难以显示其全貌。有时候依其走 行推测或通过两肺基底部和上腹脏器的位置关系来辨认。当其内面(腹腔一侧)被腹腔内或腹膜脂 肪衬托,外侧面(胸腔一侧)由肺内气体对照时,CT 图像上膈肌呈线状影,或者当膈邻近脏器密度 发生改变如明显脂肪肝或胸腹水时,膈肌影同样可显示

14、。第四节肺部疾病一、支气管肺癌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普通 X 线检查常为首选,而 CT 检查则对肺癌 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手术切除的可能性、TNM 分期等均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是对 普通 X 线检查的重要补充。 (一)病理 1、 按组织学分为鳞癌、腺癌、未分化癌(包括大细胞癌和小细 胞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 2、 按发生部位分为中央型(位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 、周围 型(位于段及段以下支气管) 。 3、 按大体病理形态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肿块型和弥漫型。 (二)临床表现肺癌患者年龄一般偏大,5060 岁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痰中带血丝、胸痛、 刺激

15、性咳嗽等,其中以痰中带血最有诊断价值。晚期出现消瘦、乏力、贫血、恶液质等。肺癌转移 后,按转移部位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如转移至脑,其临床表现似脑瘤;转移至脊柱,可出现 腰腿痛;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侵犯胸膜引起胸水及持续性剧痛等。 (三)CT 表现 1、中央型肺癌 (1)管内型表现为支气管管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附着于一侧增厚的支气管壁上,肿块轮廓不光 整,亦可光整。 (2)管壁型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腔内凹凸不平。 (3)管外型表现为围绕支气管环形肿块影,轮廓不规则,管腔环形狭窄。 (4)出现相应肺叶或肺段的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肺脓肿。 2、周围型肺癌

16、:表现为肺野内软组织肿块影 (1)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 (2)边缘:多为不规则,有分叶切迹,可见小棘突和短毛刺征。 (3)密度:可均匀一致,亦可有空泡征(肿块内有小泡状低密度气体影)或密度坏死区,钙化少见。(4)癌性空洞:表现为内壁凹凸不平并可见壁结节的偏心性空洞。 (5)胸膜凹陷征:因肿瘤内疤痕形成,牵拉局部胸膜形成一连接肿块与胸膜之间的宽度约为 1mm 的线条影,胸膜端呈小三角状凹陷。 (6)增强扫描:一般有 3 种表现病灶均匀强化,多见于 815mm 大小的瘤体;外围强化,在病 灶周围见宽窄不一的强化环,而中心区强化不明显,多见于 34.5cm 大小的病灶;不均匀强 化,表现为结节状强化。 3、肺癌的转移 (1)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CT 发现淋巴结增大敏感性高,一般认为小于 1.0cm 的淋巴结属于正常,直径大于 1.0cm 为异常, 绝大多数为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