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2练习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322485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2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马克思2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马克思2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马克思2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马克思2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2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2练习题(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马克思 2 2 练习题练习题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本章重要知识点及复习提示新大纲规定本章的考查范围和重要知识点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分析方法;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客观性;自

3、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本章的重点、难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事物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

4、践本质问题3.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A.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诡辩论4.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6.“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5、 D.唯心主义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A.坚持科学的实践观 B.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 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8.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A.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 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9.“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10.

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1.关于人工智能的出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挑战 B.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人不再是能动的主体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1

7、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14.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15.认为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这一观点是()A.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16.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

8、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差别会这么大?”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7.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18.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

9、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9.有一首断言缺了订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20.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10、意思是()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 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2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22.唐代诗人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1)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 (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3)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4)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A.(1)(2)(3)B.(1)(2

11、)(4)C.(1)(3)(4)D.(2)(3)(4)2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24.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如果人们将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的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并很快死去。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B.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同化和异化的统一 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起决定作用 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发

12、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5.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26.“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3、2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29.因果关系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A.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B.确定的发展趋势和不确定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C.引起和被引起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D.实现的发展趋势和未实现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30.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

14、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31.“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 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3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33.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内容34.宋朝有个画家叫文

15、与可,在他住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有透彻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35.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

16、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36.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37.“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观点39.“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A.机械决定论 B.神学目的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唯物主义决定论4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C.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2.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思维与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