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和答题卡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320985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试卷和答题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试卷和答题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试卷和答题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试卷和答题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试卷和答题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试卷和答题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福二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安福二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命题人:张利平命题人:张利平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 个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 分,共50 分。)1 “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 “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2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2、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广泛使用3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4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均有无而通万物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5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

3、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A唐朝 B元朝C明朝 D清朝6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下列手工业的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是 ( ) A民间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7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政府非常重

4、视城市商业贸易A BC D8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 、 “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9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除井田,民得买卖” ,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10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C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D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11央视热播的乔家大院 ,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

5、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 专卖制度被废除A BC D12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广州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 “听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13明朝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直接后果是 ( )A工商业缺乏扩大生产资金 B封建自然经济长盛不衰C商品供过于求,市场疲软 D. 统治阶级采取“重农抑商”政策14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

6、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 ,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 ;清朝“关税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 ,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上述情况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制约了农产品商品化C助长了土地兼并现象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5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 )A西方对东方黄金与物产的渴望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C西欧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D天主教会迫切希望传播天主教16.1497 年,一位葡萄牙人想去印度淘金,他应该跟随谁的船队( )哥伦布 迪亚士 达伽马 麦哲伦A B C D171992 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500

7、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美洲印第安人的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他们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最能表达他们感情的是( )A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 “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C “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D “美洲近代化的开创者”18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 ”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 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英国19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入殖民扩张的竞争。到 18 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8、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先后打败的主要竞争对手是( ) 西班牙 葡萄牙法国 荷兰A B C D 20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到欧洲。16191625 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 22.15 万匹,到 17 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2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英国的殖民扩张,开拓了更广阔的殖民市场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廉价劳

9、动力新的技术的采用,促使农业发展起来劳动生产率提高A B C D22、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促进英国重工业的发展C、标志着英国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23.19 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 )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的动力能源 B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C出现了喧杂、拥挤、快节奏的城市 D要禁止污水排放,保护环境241872 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10、 )火车 轮船 汽车 飞机A B C D2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工业主要有( )钢铁工业 汽车工业 石油工业 电力工业A B C D安福二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安福二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命题人:张利平命题人:张利平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 个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 分,共50 分。 )题 号1 23 4 5 6 7 8 9 10111213答 案题 号14 15 16 17 18 19202122232425答 案第卷(共 50 分)二、材料解析题:(第 26 题 10 分,第 27 题 13 分,第 28 题 12 分

11、,第 28 题 15 分 共 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10 分)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 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 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 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12、(2 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 分)(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 分)(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2 分)27、材料分析题(13 分) 材料一: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 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 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 ,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 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鄂世镛著清史 简编 材料二: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

13、 。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 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 。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请回答: (1)结合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2 分)及其原因。 (3 分)(2)你觉得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5 分)有何启示?(3 分)28(12 分) 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 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即在亚洲为西

14、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70 页) 针对马克思“双重使命”问题,国内外学者争论激烈,观点各异,大致上有三类: 否定论:殖民主义道德沦丧,宣扬种族优越,带给亚非拉的是巨大的民族灾难与仇恨。 肯定论:殖民主义功大于过,是推动亚非拉被动迈入现代化的动力。亚非拉的社会制度与 经济基础不可能自然过渡到现代工业文明,而殖民主义改造了亚非拉,完成了过渡。 双重作用论: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同时摧毁了旧的社会体制,推动了亚 非拉自身改造,通过改良或革命迈上了现代化道路,因此功过相抵。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哪种观点比较切合实际?并加以说明。(12 分)29(15 分). 1500 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 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读图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什么?(2 分)(2)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 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 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 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