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生活模块考试试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320179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与生活模块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化与生活模块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化与生活模块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化与生活模块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化与生活模块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与生活模块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与生活模块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生活模块考试试题模块考试试题 4 4月月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5050 分)分)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 50 小 题,每小题 1 分,共计 50 分。1“文化” 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不同学科、 不同学者在使用 “文化” 概念时含义往往不同。 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指 A 相对经济、 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 的总和 C 文学艺术、 科学知识、 思想道德和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D 建筑、 道路、 文物、 工具等一切已经 “人化” “ 的自然2

2、“政治是骨络,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 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 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 经济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D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3 一些学校在探索育人方式时,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例如把校训、校歌、格言警句等 书写在校园中的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校方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在于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

3、新 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A B C D 4“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一首我的 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割舍不断地感情,这表明: A 文化对人影响具有强制性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永远不变的 5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这句话一致的是 孟母三迁 耳濡目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施效颦A B C D 6 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 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

4、现了 A 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 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 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7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 思维方式 B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 行为选择 D 交往方式 8 清华大学的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 北京师范大学的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等校训深刻影响着当 代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 B C D29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 安吃泡馍,

5、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改变文化的存在方式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A B C D 10 建筑是一首凝固的诗,“意趣幽远,境界隽永”。世界各国建筑风格迥异,体现了世界文化 的 A 稳定性 B 继承性 C 同一性 D 多样性 11 在中国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 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A B C D 12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

6、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 艺术殿堂,各民族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A 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B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C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D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13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进发”。这句话所体 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A B C D 14 2011 年 6 月 11 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这一天

7、,北京市正式启动了中轴线申遗文物工 程。“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它 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 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财富A B C D15 上面四幅图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它们分别属于【 】的继承。 A 传统文化 传统建筑 传统思想 传统文艺 B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思想 传统文艺 C 传统思想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习俗 D 传统思想 传统建筑 传统习俗 传统文艺 16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

8、文化3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 17 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 明 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 教育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A B C D 18 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够看到 人口迁徒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大众传媒能够完全超越时空局限 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和多种手段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媒介才能实现A B C D 19 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

9、哈根的美人鱼等, 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镜”的雕塑 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显示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A B C D 20 2006 年 5 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只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发展经济A B C D 21 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他擅

10、长素描、油画、中国风,并把西方艺 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 得,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 批判传统,独领风骚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 B C D 22 初到中国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 把“公共汽车”叫“公牛”,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3 探访

11、人类文明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 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领域的中华文明虽经历沧桑,却犹如浩浩汤汤的黄河、 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 特征是 A 丰富多彩 B 博大精深 C 异彩纷呈 D 源远流长 24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A B C D 25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 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 A 中华

12、文化源远流长 B 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C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426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 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B C D 27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尊老爱幼 勤劳勇敢 A B C D 28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 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 东”台湾诗人

13、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问题的精神纽带 表明了爱国主义深深根植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 B C D 29 下列名言警句中,能够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是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A B C D 3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这些都是 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环节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蕴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思想

14、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A B C D 31 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针的是 A 努力研究,精益求精 B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C 百花齐鸣,百家争鸣 D 实事求是,力戒空谈 32 解决右图中的问题,必须处理好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C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33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 的缺陷。”这意味着 A 单纯的知识修养会造成人格的缺陷 B 增进智慧与道德修养都是无止境的 C 增进智慧与道德修养彼此相互矛盾 D 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34 在我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和西方的“文艺复兴”等思 想运动中, 不同的思想文化在其中相互激荡, 既催生了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说明A思想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B思想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