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芝先生文集2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314156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芝先生文集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隐芝先生文集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隐芝先生文集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隐芝先生文集2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隐芝先生文集2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隐芝先生文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芝先生文集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隐芝先生文集隐芝先生文集 2 2第六章 修仙要立场坚定网友“zhangsheng”:这位仙兄所言极是。我的见解和你相同。网友“闲云”:门户之争源于自心不净,前人故事姑妄听之,何须太过在意,重要的是如何修炼于我等身心有益,道友可否微露一二?网友“zhangsheng”:我细读了“隐芝”道友的妙文,察觉其用意为:一、痛恨佛教中某些偏执狂谤道毁真,因此认为有必要对谤仙之恶口进行必要的反击,否则仙道威信扫地。害怕仙学弟子自己轻视自己,自己不敢相信自己。可谓用心良苦。二、欲正本清源,还仙家本来面目。大概是想学到纯而又纯的仙家妙术;三、仙佛世界各不同,不要佛道双修。人各有缘, “各随其志可矣” 。不知我曲

2、解仙友之话没有?说实话,我对这些观点很赞同。隐芝:道友上述话中,我赞同此语:“重要的是如何修炼于我等身心有益” 。其他话则值得商讨,否则立场不坚,修仙难于成功。仙家有语:“至于仙者,唯须笃志至信,勤而不怠,能恬能静。 ”这“笃志至信”四个字,就是要有门户之见,否则摇摆不定, 一会儿仙, 一会儿佛,一会儿耶稣,一会儿真主,如何有成功的希望?佛教徒每谓要破除我执、法执,但历来是要所谓的外教破除我执、法执,以趋向佛门,而佛门自己的我执、法执是丝毫不能破除的,因为其向来自诩为“不二法门” ,当然要唯佛独尊。我不想花精力批判这种论调。我出此言,只是想让真正修仙之人记住仙家的两句谚语:1、 “是斯人速临斯

3、地,非吾道莫入吾门” (仙家须有缘方能授,不同佛教拉人入教就是普渡)2、 “脱俗归真须向玄门求觉路,超凡入圣更宜仙家问玄津!” (佛教徒要我执、法执才能灭来生成佛,无可厚非;仙家当然也要我执、法执才能有所成,也无可厚非。盖修行境界不同,结果不一样,当然不能舍己从人,但也不想强人就己)陈撄宁曾说:“无明这个东西,在我是永远要保存,丝毫不许破的,别人家要想破我的无明,请他们先破一破自己罢。 ” 此说虽带点火药味,但十分中肯,何妨再增加一句:我执法执这两样东西,在我是永远要保存,丝毫不许破的,别人家要想破我的我执法执,请他们先破一破自己罢。唉,众人积重难返。第七章 学道贵在恒持网友“闲云”:道友说得

4、有理,是我着相了。一切本自然,若是于人有益,于己有助,争一争门户原也无妨的。积重难返仍需返,只是也不用急,随缘乐助而已。隐芝:吕仙有一首诗,我奉为圭臬,不知道友们是如何理解的?我感叹自己:知长生之可得而不能修,患流俗之臭鼠而不能委。所以只好采取黄庭经所言:闲暇无事修太平。该诗大多数仙友应该都见过:捉得金精做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网友“闲云”:很多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旧时因缘仍需一一了结,逃无可逃。至道不难,只是妄心难息尔。网友“自在闲人”:深有同感, 不知可否传术。隐芝:我灵药未成,只是小有所得,恨才疏学浅,不足以款师友也。吕仙曾说:“比见世人论九鼎,欲穷

5、大药访三清!” 然大药难卒得办,故我且将御小者以自支持,道不负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 儒家说:虽小术,亦有可观者也。盖“低处修时高处到”也。凡学道当阶浅以涉深,由易以及难,至诚坚果,无所不济。朝为夕改,疑则无功。若欲一口吃成胖子,直欲一步登天,未之闻也。吕仙亦言:“此事本然无大巧,只争逐日用功多。 ” 其师曾说:免除九难,方能奉道。九难之中或有一二不能免除,但以徒劳而不能成功者也。并将衣食逼迫列为第一难。对此,我深有感触:无为妙道,世人往往闻之者不信,信之者难为,为之者不终。因此,信之者、为之者,往往到头虚老。道与世事不并兴,信之然也。如今人事万端,不妨如黄庭经所言:闲暇无事修太平,故我见缝插

6、针。奉道之士若一直等到内外缘具备才下手,恐怕会:大限临头,方是歇心之日;恶疾缠身,才为了手之初。史学家司马迁曾说:“道家,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此乃道应用于世事产生的功效。其实,修仙亦然。 黄庭经言:治生之道了不繁!亦此之谓。第八章 内宝养生与和光同尘网友“zhangsheng”:“隐芝”仙友,不妨谈谈养生效验?还有“闲云”逸士,不知修到何等程度了?网友“闲云”:说来惭愧,我虽已向道有年,因练己不纯,妄心时起,多次进而又退,总在门边徘徊,只是从不敢自弃,故于身心健康倒也多有改善,因心重于道,自然轻于世事,俗缘倒也渐渐少了,常能“闲暇无事修太平” ,也算道不负人吧!隐芝:内宝养生之道,外则

7、和光于世。不宜张扬显露,自然俗气难侵也。我曾被许多庸俗询问为何容颜如此年轻,并屡屡讨教所谓的驻颜秘术。有一次送一 15 岁的少年到中专学校上学,老师同学皆以为我和他是一起来上学的,询问后引起大惊。 但我从不言及乃修道使然,皆答曰:“不知何原因,恐偶然耳” 。与昔日的同学走在一起,同学们大半已显老相,并发福,路人无不认为是叔侄关系。若无缘分,虽同学亦三缄其口。古人说:“医不叩门,道不轻传” ,彼高妙医术尚且如此,况仙道乎?仙道迟成,多所禁忌,若无超世之心,强力之志,不能守之也。与君共勉,庶几玄圃丹台,同为先路也。第十章 修道与修仙网友“有所求”:谢谢道友提到的看法,请问升天仪 举形道成经 丹壶经

8、这几部经书现在还可看到么?最后问一个问题,道友提到的古仙经,包不包括葛洪的抱朴子?网友“skass”:那三部书我查了下,道藏、藏外道书俱没有篇目, 不过印象中似乎有书引用过这三部书。 道成经,这个经名似乎很常见. 隐芝:答复诸道友,因时间有限,不能一一作答,望见谅。希望能对诸道友修道明理有锱铢之益,我愿已足。几年前,伪气功风靡神州,异端并起,妄夸海口,近无延年益寿之功,退无消灾禳祸之益。而愚民喜听夸诞之词,使所谓的大师们中饱私囊、门庭若市。而广大好道者:进失当世之务,退无长生之效,乃至因此而丧残生者,良可哀也。可惜大众不察:这些大师容颜与庸俗无异,且过着饮食男女的生活,尚奢望彼等奸邪之徒超度乎

9、? 我文革后期在西双版纳度过。 此地盛行小乘佛教,故年幼时得广窥各种佛教经典。其中, 阿含经乃佛陀灭度后最早传出的佛经之一,基本保留了佛教的原始风貌,最能反映佛陀之思想,其中鲜有夸诞之词。不似后世佛经,妄夸虚口,岂非佛陀所说乃末法时期乎?佛言:有生必有灭,欲得不死,唯有来世不生。因今世已生,已成既成事实,所以今生必死。即使成佛,今世肉身亦必然灭度,但今世修禅定功夫,从十二因缘入手,灭掉来世之生,灭度后就不会像众生一样进入轮回,而是进入所谓的不生不灭的涅磐境界,此乃佛教最基本的教理。 所以陈撄宁这几句话是说得很对的:“当年印度释迦牟尼,他就不懂中国仙家的法门,何况后世佛教徒?” 又说:“佛虽然号

10、称正遍知,也只能了解印度的事情。可惜他老人家鸿运欠佳,不投生中国,而投生印度。 ” 也许有人会说:“印度的婆罗门教不是也有仙人吗?” 此乃佛教传入中国时,用中国独有的“仙”之概念来翻译印度佛教攻击的外道婆罗门教修养有得之人,又何足道哉?可叹台湾之南怀瑾,见识浅陋,著作中竟妄谓吕祖参黄龙真实不虚、吕仙已永远做了佛教的护法神!吕仙曾说:“大丈夫,超觉性,了尽空门不为证!” 又叹庸俗“参禅做鬼终不识” 。若悟了长生理,明眼人一看便知真假,又何必争论?彼执之为有,而我独以虚无而与之诤,诤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固,是虚长此纷纭,而无救于不解。只是担心奉道之士惑于邪说,故有必要回应一下。 想南怀瑾这么一把年纪

11、,还如此不明理,出书立说,与众生无益,而行谤道毁真之实,岂非不欲四方黎庶得长生之果乎?谤道毁真之说时至今日仍不绝于耳,智障乎?囿于成见乎?为佛徒牟利乎?修真之士应有行善度人之心,岂能为某一小集团之利益,开谤人之恶口?观南怀谨之容颜,乃一老朽,与其年龄相符,可知其对仙道完全不懂,尚出谤仙之恶口,可谓“此地无银三百两” 。 (再次声明,此非攻击佛教,乃回应偏执狂的邪说) 古仙云:洗肠补肉,古之善医者也,面皱发白以返童颜,无人得会!换顶续肢,古之善医者也,炼形驻世以得长生,无人得会!任你何等宗教,徒唱高调,皆不能做到如上功效,而妄言死后,对我无丝毫吸引力。吕仙曰:三千余法论修行,第一烧丹路最亲!盖此

12、之谓也。 西双版纳向无玄门遗风,我曾杻于以上佛理,未尝闻今世不死之法也。高中时,忽一日异梦,梦见街上有卖药之人,并得神圣药吞入腹中,丹光透骨,紫云笼身。醒来异之,到街上寻觅,竟如梦中所言。我曾亲见其囊中有升天仪 举形道成经 丹壶经 ,欲索取捧读,岂知遭拒,言“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乃以地仙却老要记一卷、并七言律诗一首授之。因学识有限,读之若堕云雾中。但一直将之奉若秘玩。后渐渐摒弃沙门,趋向烟霞。十年精心,灵得其妙。 曾到北京遍索各类丹经,未尝见升天仪 举形道成经 丹壶经 。此三经,在抱朴子内篇 “暇览”中则有所提及,其次各种文人笔记中亦能窥到一鳞半爪。捧读抱朴子,其所罗列之道经,有些乃葛洪

13、和其师郑隐所有,有些乃听说有此种经书,遂被葛洪记录下来,并勉励好道者广索之。据我推测,葛洪可能未得到上面三部经。因葛洪及其师郑隐认为,道经中最尊贵者,乃三皇内文及五岳真形图 ,而其后罗列的黄庭经 ,葛洪并没有对其称赞有加;抱朴子内篇中,对参同契亦进行了一番恰当的评述,但葛洪并没有将其列入道经之列;而对老子的道德经葛洪不但未将其列入道经,还有这么一番评述:“五千言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其中了不肯首位全举其事,有可承按者。但暗诵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 又说老庄之书:“至使后世利口之奸佞、无行之弊子,以老庄为窟薮!不亦惜乎?” 。可见,即使在葛洪的眼光中, 参同契 黄庭经 道德经仍属道经

14、中之一般珍贵者,前两经又要稍出其上。盖修道与修仙不等耳。吕仙之师言:“以法求道,以道求仙” ,盖正为此也。 而古文人各类笔记中,对升天仪 举形道成经 丹壶经则倍加称道,称其为玄都宝藏、万世龟镜。乃弥足珍贵也。 如今回想:卖药人岂非仙圣?抑或炼养有成之人?我当日不知升天仪 举形道成经 丹壶经竟如此尊贵,惑于声色及佛理,不知勤索苦要,致与之失之交臂,如今引为巨恨耳!岂非福惠仅能授此地仙经乎?若地仙者,学者只要精心研习参同契 黄庭经 ,并深得其中三昧,且内外缘具备,勤修苦炼,亦有可能达到或超乎之也。 昔日王重阳遇异人传五篇灵文。其隐修期间,又遇幽人逸客,邀其到终南山听达人演说大易。王重阳踌躇不决,逸

15、客忽失所在,王重阳悔恨不已,遂终不能多授道妙;陈撄宁亦曾在黄山遇六脉俱停之人,欲拜其为师,终不可得。葛洪认为遇名师而失之交臂,乃仙宿所值,我亦不暇考其真伪也,只欲说明:非诚心款契不足以结师友,非功劳不足以论大试。 该说的已说尽,以后恐少有时间与众位交流矣,学者勉之。是于告。第十一章 对求师者的答复网友“采玉药”:隐芝先生请注意: 几年前在昆明太华山和先生见面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先生是否把我忘了? 我高中时在昆明小住,有一次去登山。看到几个四十岁左右的人和一个十五六岁的人走在一起。当时也没在意。走到他们后面,我听到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人对那少年说:“你太过分了,大家都老了,你却一年比一年年轻,你是不是

16、成仙了?”另一个中年人摇着头说:“我猜想他恐怕五六十岁也会这个样子。 ”我当时很惊讶这几个中年人怎么会围着一个少年说这种话,以为是一群疯癫病人。但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又不像。只听那少年回答说:“哪里有什么仙人。我给你们讲讲西游记。孙悟空去找师父,路上听到一个樵夫唱歌,歌词末句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孙悟空听了后对樵夫倒身下拜,口称神仙。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众人答:“不知” 。少年说:“樵父也纳闷,孙悟空回答说:黄庭乃道德真言,所以你肯定是神仙了。 ” 这下我就留意了,所以上前扣问,才得以结识先生。先生当时给我留了邮箱,大概先生太忙,发十封才会垂一玉句,如今有道友告诉我,漏尽阁有人留言很精妙,我见此贴的楼主是 dongyong,所留邮箱却和先生的一模一样,不知是不是先生本人? 一晃几年过去了,不知先生容颜有变化否?我后来又多次上昆明太华山,希望能遇到先生,可惜都没遇到。不知先生圣踪在哪里?如今:一别先生身已老,乞予贫儒换骨丹。 如果真是先生,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