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感小课练习资料---野参沟寻宝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310837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象感小课练习资料---野参沟寻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象感小课练习资料---野参沟寻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象感小课练习资料---野参沟寻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象感小课练习资料---野参沟寻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象感小课练习资料---野参沟寻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象感小课练习资料---野参沟寻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象感小课练习资料---野参沟寻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1野参沟寻宝 “百草之王”的秘密 内容提要:野山参是长白山里特有的植物,每年的八月,正是野山参结果的时候。居住在长 白山一带的村民,此时会三五成群结伴进山采挖野山参。一来是因为野山参可以作为珍稀药 材使用,二就是野山参可以给他们带来一笔很可观的收入。由于野山参生长的地方比较隐蔽, 再加上保护区以外的野山参非常稀少,所以现如今要想找到它是相当困难的。可是,今年的 8 月,长白山里来了三位不速之客,他们凭着祖辈人传下来放山手艺,意外地找到了野山参。吉林省抚松县的万良镇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每年的九月初,那些专门从 事人参采购的人,会风尘仆仆地从全国各地汇集到这里,他们希望

2、买到中意的人参。也就是 这个时候,一些世代生活在长白山里,以种田为生的村民们,便走出大山,他们中有些人会 因为一次人参的交易,一夜之间变得身价百万,从而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主持人:我们现在看到这人山人海的画面,毫无疑问是一个集贸市场,但您到了这儿,别的 东西估计买不到,只能买到人参,这么大一个市场,上万人,这每个摊位都得卖人参,这人 参得多贵,很便宜,有些人工种殖的,这一千克也就合四、五十元钱,一棵人参几元钱,也 就相当于您去贵一点的超市买个萝卜的价钱,这真应了那句老话了,这人参它卖出了萝卜的 价钱,但是这是专门特定的大量的人工养殖的这些参,当然了价钱肯定就不是那么值钱了, 那人参里面有没有值钱

3、的呢,谁都知道野山参它绝对是价值无限,问题是大家也都能明白, 随着这些年呀,我们对于人参资源的需求,野山参这个宝贝现在可是越来越难找了。今年已经 50 岁的赵炳林,虽然出生在长白山,但他并不是地地道道的长白山人,六十多年 前,在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那次移民中,赵炳林的父亲从山东来到了长白山。每年的 8 月,正是长白山里各种野生植物成熟的季节。居住在这一带的村民,会赶在收庄稼 之前进一趟山。他们希望能采点草药、野蘑菇等山货,拿到集市上去换些钱。当然,运气好 的话,他们或许能找到野山参。野山参是长白山里的一种特有植物,它与当地的貂皮、乌拉草,并称为东北三宝。在村民们 眼里,野山参可算得上是无价之宝了

4、。村民赵炳林:比别的要贵重得多了,它比黄金还要贵,拿它的情况下,比拿着黄金还要珍惜。对于长年生活在长白山里的人来说,如果能找到一支上好的野山参,那将是他们一生的幸运, 因为他们由此可以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 所以到了每年的夏秋时节,村民们便会自发地三五成群地结伴进山,他们把这样的活动叫做 放山。吉林省抚松县人参文化研究会会长 王德富:就是寻找、采挖人参,就叫放山。 放山习俗是长白山地区特有的民俗,如今它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过去的三 十多年里,赵炳林每年都会进山几趟。一来是想看看附近山上还有没有野山参,二来就是希 望多了解一些野山参的生长情况,然后发展林下参产业。2 / 11村民 赵

5、炳林:因为野山参面临着不能说是灭绝,基本上现在很少很少了。所以说用这个种 子种在林下,通过人工看护,一般大约在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如果上到四、五十年,区别 不是太大,基本是一样的。尽管赵炳林已有二十多年的放山经历,但是每次进山之前,他都得来见见师傅吕天鹏,希望 从他那里能获得更多野山参的信息,不至于空手而归。可是,让赵炳林没有想到的是,当师 傅听了他的计划后,毅然决然地要跟他进山,并说有一个叫棒槌沟的地方,他从来没去过, 那里曾出过一支极品的野山参。和赵炳林的父亲一样,吕天鹏也是闯关东那个年代来到长白山的。如今尽管他的年事已高, 腿脚也不像从前那么利索,但是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还是要跟着放山的

6、人一起进山,毕竟 他在这片林子里摸爬滚打了四十多年,对生活的这片山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村民 吕天鹏:年年到这个时候,身上就鼓涌,就像有个心思似的。但是放山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在野外时常还会发生意外。可是,无 论赵炳林怎么劝说,吕天鹏还是要执意前往,并坚持要带上自己的外孙。采挖野山参需要有 一套专门的工具。这其中不仅要有一只用鹿骨制作的扦子,还要有开山斧和小锯等等,最不 能遗忘就是得准备一根拴有铜钱的红绳。村民 吕天鹏:为什么说拿大钱红头绳呢,没挖之前先把它拴上,红绳一弄它不就跑不了嘛。在长白山人的眼里,野山参是一种很神奇的植物。他们不仅从地里挖出过野山参,在树上、 水里也发

7、现过野山参;准备好放山用的工具,带上足够的粮食。这一天,赵炳林他们一行三 人便出发了。这一次他们能不能在棒槌沟里找到野山参,没有人知道。 大约在 6 亿年前,长白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经过了一系列地壳运动之后,长白山最终形成 了一条长达 20 公里 100 多米宽的大峡谷和林海碧涛的原始森林。就在这片茂密的丛林中孕 生了珍稀的野生植物人参。吉林人参研究院研究员曹志强:它是从北纬 30 度到 48 度,东经 110 到 130 度这个区域都有, 在咱们国家主要产区就在长白山区,其它产区也有分布,在长白山区一般能有 80%、90%那 样。由于野山参属于半阴性植物,天生就怕晒,所以它只能选择在长白山这

8、样的原始森林中生活。 那么要想在深山老林里找到一棵野山参,那岂不是像在大海里捞针吗?其实,在每次进山之 前,放山人都要先划定一条寻找的路线,而这条路线的确定则是由放山队伍中的老把头确定 的。村民 赵炳林:师傅在咱们这就叫把头,没有把头给你领去的话,你走不进去,也走不出来。由于野山参大都长在人迹罕至,四周长满原始森林的山沟里,所以没有多年放山经历的人,3 / 11一旦走进去就很容易迷路。村民 赵炳林:我在里头丢过最长时间是四天,四天四宿。所以从那以后,每次放山之前,赵炳林都会去请教一下师傅。因为吕天鹏就是当地一位德高 望重的老把头。他不仅熟悉山里的情况,而且还知道在哪里能找到野山参。村民 吕天鹏

9、:就是在我过去放山的时候那个棒槌多好,那一片棒槌比现在园子货出苗它都 好。吕天鹏说的棒槌实际上就是野山参,因为村民们看到野山参的形状与当地农村妇女洗衣服时 用的木棒很相像,所以便给它起了这么一个形象的名字。 在长白山里,放山这门技术都是从上代人那传承下来的。虽然孟金鹏有三个儿子,但是他们 并不愿意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守在大山里,如今,他们都去外面打拼世界了,不得已吕天鹏就 把他的技术传给了赵炳林。村民 赵炳林:一般人参长的就在树比较茂盛的地方,林相山的坡度比较缓一点儿,不是特 陡的,坡度在 40 度左右,30 几度到 40 度,就选择这样的地方。主持人:野山参的价格确确实实是了不得的,几年前我记得

10、北京有个轰动一时的案子,某大 商场卖给人一支野山参,价格是在 150 万元上下,人家买回去之后发现这人参它是两根是拼 起来,当场就不干了,最后对簿公堂,由此可见,这野山参它有多么的珍贵了,这东西不是 说满山遍野长白山到处都长,东北到处都长,其实在我们国家分布地区也是非常小的一块, 那么野山参我们说基本上都是长在长白山一带,那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生长在这样一 个特殊的寒冷环境之下,这野山参似乎真的是汲取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所以民间就 关于许多很多野山参的传说。在长白山里,野山参又被叫做地精。相传很久以前,山里住着一位老人,他有一个儿子,常 常独自出入山中,有一天儿子回来告诉父亲说,在山

11、里他常遇到一个身穿红兜兜的小孩儿。 这位老人告诉儿子,那小孩儿可能是棵人参。事实上,在长白山里像人参娃娃这样的传说还 有许多,那么这些传说究竟是怎么来的,野山参是不是真像人们传说的那样神奇呢?吉林省抚松县人参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德富:离开家以后他肯定要想他的孩子,那么晚上做梦 的时候,可能就梦见他的孩子,或者梦见其他的小孩,梦见在哪个山头发现小孩了,第二天 他上这个地方去,结果就挖到野山参了,他就认为什么呢,这是人参娃娃给他托的梦。放山人的生活是非常艰辛的。为了找到一棵野山参,放山人在山里少则要呆一个星期,多则 要呆半个月。这一路上不仅要饱受风餐露宿之苦,时不时还得提防野生动物的偷袭。村民 赵炳林

12、:老虎很少,黑熊也少,蛇有,但是蛇一般的,反正你要不动它,很少会伤人。 往往是什么时候,你闲的时候出去走,或者睡觉的时候,这个时候有蛇进去。对于放山人来讲,一年之中并不是只有等到秋天才能进山采挖野山参。只是因为在其它季节 里,野山参的果实没有红,所以不容易辨认出来。村民 赵炳林:特别现在这个季节,到七月末和八月初的时候,参籽全红了,所以上山比较 好看,看着比较清楚,隔挺远就能看到。4 / 11野山参的寿命虽然能达到上百年,但是裸露在地表之外的茎和叶,却和其它的植物一样,也 是一岁一枯荣。冬天的长白山,景色宜人,寂静的森林里仿佛让人感到生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了。可是,在 地下二、三十厘米的地方,一

13、场生命的接力赛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着。吉林人参研究院研究员曹志强:第一年的时候是靠种子来萌发,第二年就靠潜伏芽,用这个 潜伏芽来萌发。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孕育了一个冬季的潜伏芽借着温暖的大地破土而出。与其它植物有所 不同的是,随着年龄一年年增长,在野山参原来的主茎旁又多了一些新叶,人们叫它复叶。吉林人参研究院研究员曹志强:我们讲一年生的,出来三个小叶,我们叫三花,两年生长出 这么一个复叶,我们叫巴掌,三年生两个复叶叫二甲子,四年之后三个复叶我们叫灯台子。野山参叶子的这种变化并不是年年都会发生,一般需要经过数年,甚至十年、八年后才可能 改变一次,而且一般都呈递增的态势。但奇怪的是,有时候这样的规律

14、会被野山参打破。这 是一棵应该长有五个复叶的野山参,可是不知为何今年没有长复叶,村民们说这棵野山参转 胎了。吉林人参研究院研究员曹志强:这个人参有个特征,比如说今年把地上部分剪掉之后,或者 死掉之后,这个人参在地下不死,也可能在地下两年都可能不出苗,或者第三年、第四年又 出苗。或许就是因为人们在野山参的身上,看到了许多和其它植物不同的特点,所以才赋予了它那 么多的传说故事。可是,对于赵炳林来说,如果这次进山能找到长有五支以上复叶的野山参, 那将是非常幸运的。主持人:过去在这些放山,找棒槌的关东客当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做七两为参,八两 这宝,什么叫七两为参,八两为宝,您只有长到了七两,这东西

15、才能叫做人参,您要是超过 了七两,到了八两,那就是宝贝了,大家可以想想,长白山那么寒冷的一个环境,这个季节 咱们去,已经是冰天雪地了,这人参它在这里生长,毫无疑问生长期肯定就短,一年就长这 么一丁点,长成这么大的那得用几十、上百年的功夫,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棵就是陈列在人民 大会堂吉林厅里的这棵老山参,九两多重,那已经比宝还要贵重了,可是经过测算,它在野 外已经生长了四百多年了,因此说这东西谁得到手里,谁不高兴呢,也由此可见,这东西它 到底有多么的稀少了。眼看这一天又快要过去了,赵炳林他们依然没有新的发现。于是,他们决定商议一下,看看 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村民 赵炳林:挖过参的地方,都是利用哪棵树刻

16、上字,咱们叫兆头,你上这个兆头附近在 这围着找。长年放山的人都知道,生长在自然界中的植物也是有雌雄之分。在大多数情况下,雄性花蕊 是借助一些昆虫,将花授粉传递给雌性花蕊,实现授粉的。但是也有一些植物,它们完全是 靠自己来授粉的,野山参就是这样。5 / 11成熟的参果一旦被风吹落,一、二年后,在不远的地方就会有一棵新的野山参长出来。果然, 在离开兆头树没有多远的地方,赵炳林他们就有了意外的发现。可是,奇怪的是他们只是看 了看这棵野山参,然后就离开了。村民 吕天鹏:按照现在说,你别不留后面,你别不留后面,你把这个小的留给后代子孙。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长白山里一直沿袭着这样一个规矩。如果在放山途中遇到了重量不足 10 克的野山参,放山人是绝对不能采的。因为像这种不足份量的野山参,即使挖出来,也 卖不了什么好价钱,与其这样,不如将它留给后人,以便能更好地保护野山参资源。而事实 上,在整个放山活动中,像这样的规矩还有许多。村民 赵炳林:上山的时候搞点仪式,上山的时候拜拜山神,咱们这通常上山就整几块石头, 立上三块石头,上点香。村民 吕天鹏:你比如说看见蘑菇,看见什么好吃的,不能吭声。只要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