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四校区简介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301917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大学四校区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山大学四校区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山大学四校区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山大学四校区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山大学四校区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四校区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四校区简介(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中山大学校区简介及毕业生生源信息表本简介主要内容为中山大学概况、中山大学四个校区概况、中山大学四个校区的主要交通方式及地图、中山大学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在四个校区的分布情况、以及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在四个校区的联系方式和针对 2011 届毕业生在本学期所举办的招聘会的时间地点安排表。方便用人单位了解中山大学 2011 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单位招聘需求来校招聘学生。感谢所有用人单位对中山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热烈欢迎各单位来校招才纳贤!1目 录一、中山大学概况一、中山大学概况 .2 2二、四校区简介二、四校区简介 .4 41 1、南校区、南校区.4 42 2、东校区、东校区.4 4

2、3 3、北校区、北校区 . 5 5 4 4、珠海校区、珠海校区.5 5 三、四校区交通方式及地图三、四校区交通方式及地图 .7 7 (一)南校区(一)南校区.7 7 (二)东校区(广州大学城校区)(二)东校区(广州大学城校区).8 8 (三)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院)(三)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院).9 9 (四)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珠海)(四)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珠海).1111 附:广州地铁指南:附:广州地铁指南: .1212 四、四、20112011 届毕业本科生信息统届毕业本科生信息统计计表表.1313 五、五、20112011 届毕业研究生信息统计表届毕业研究生信息统计表.1717六、就业指

3、导中心联系方式六、就业指导中心联系方式 .2525七、七、20112011 届毕业生招聘会时间地点安排表届毕业生招聘会时间地点安排表.26262一、中山大学概况1924 年,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山大学(原国立广东大学) ,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八十多个春秋过去了,中大学子谨记先生教诲,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开拓创新的姿态,以建筑人类伟业的博大胸怀,孜孜不倦,薪火相传。建国以后,中山大学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学校。1935 年,中山大学与清华、北大一起作为国内最早设立研究院的三所国立大学被载入史册。中山大学现已跻身国内培养高层次

4、人才的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及学术传统,30 年代已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七个学院。1952 年,原中山大学的多个院系与岭南大学相关院系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2001 年,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中山大学。这进一步拓宽了学科结构,使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实力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学校现设有 32 个学院和 5 个直属系,另设有 5 所综合性医院以及 3 所附属专科医院,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

5、位授权领域覆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研究生方面,有 22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 180 个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 251 个学科专业,还有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27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0 个。有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25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6 个,广东省一、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34 个。本科方面,全校有102 个本科专业,拥有 7 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 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6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中

6、山大学名师汇集,科研突出。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队伍中杰出人才辈出,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1 人(含双聘) 、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人(含双聘)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7 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5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50 人,教育部“”特聘教授21 人, “”讲座教授 15 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 20 人等。学校有一批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拥有“光电材料与技术” 、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 、 “华南肿瘤学” 、 “眼科学”等 4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 、 “植物基因工程”等 2 个国家重

7、点学科专业实验室,3“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拥有“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 、 “基因工程”等 10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逻辑与认知研究所等 6 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 6 个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眼科学实验室、肾脏病实验室、辅助循环实验室等 3 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及 14 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十五”以来至 2007 年,学校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 项目)10 项,主持国家 863 计划资助项目共 101 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8、项目 44 项,在人文社科领域,承担国家、教育部重大、重点项目及招标课题 99 项。仅 2007 年,我校就有 3 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获得国家基金重点项目 11 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5 项。中山大学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 6.17 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各校区的发展遵循办学层次与学科发展相结合,各有侧重,动态调整,逐步完善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全面发展,注重实践。北校区以医科为主,包括医学、药学类的各个学院的本科、硕士、博士等培养层次,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 个博士学位授权

9、一级学科、58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 13 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护理学专业是省名牌专业,在华南地区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南校区以文、理等基础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为主,也包括相当部分高年级本科生,学风沉稳,底蕴浑厚,导师队伍集中。其中,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等专业实力雄厚,口碑突出。珠海校区以一部分新办的、适合珠海地区特色的应用学科为主,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等培养层次,以及部分专业的低年级本科学生。旅游学院、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海洋学院等实体学院,中山大学国家科技园珠海园区、中山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创新科技研究院等一

10、批重点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落户在珠海校区,并与地方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2009 年,珠海校区诞生了第一批本科毕业生。东校区的学科建设则从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出发,以新办的工科和传播设计学科为主,突出软件与信息技术、材料与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产业与技术评估、工业设计及其他交叉科学与新兴学科,形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多层次办学的特点。秉持孙中山先生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中山大学注重通识教育,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倡脚踏实地的学术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在这样一种扎实深厚的文化氛围中,中大学子尊重学术、善于思考、4锐意创新、敢于拼搏,全面

11、发展。在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后,在社会大舞台上极尽地燃烧自己的光和热。孜孜不倦,薪火相传。- 5 -二、四校区简介1 1、南校区、南校区南校区座落于珠江之畔,百年校舍,古木苍天,是中山大学校合校前的主校区。1952 年,由于高校院系调整,原中山大学与岭南大学的文、理学院,联合其他院校有关系科组成新的综合性大学中山大学。同年 10 月,中山大学迁入广州南郊康乐村原岭南大学校址,即今南校区。校区以文、理等基础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为主,也包括相当部分高年级本科生。目前,校区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政务学院、岭南(大学)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物理

12、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等除医科外几乎全部院系的教学点和科研站,以及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等。自国家设立重点大学制度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南校区历史悠久,学风沉稳,底蕴浑厚,导师队伍集中,科研能力突出。目前,校区有物理学、生物学等 6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等 4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等 6 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南校区学生拥有得天独厚的学术环境,在大学兼容并蓄的氛围中,逐渐形成多思多问、沉着稳重、胸怀开阔、勇于钻研、造诣突出的整体素质,在国内外地区享有良好的声誉。2 2、东校区、东校区东校区是中山大学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建设教育强省和文化大省举措,进驻广州大学城建设的校区。校区学科建设从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出发,根据国家建设需求及广东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应用型专业为主,围绕新办的工科和传播设计学科,突出软件与信息技术、材料与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工业设计及其他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