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虫并雕 雅俗共赏 追求创意 功在拓荒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99973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虫并雕 雅俗共赏 追求创意 功在拓荒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龙虫并雕 雅俗共赏 追求创意 功在拓荒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龙虫并雕 雅俗共赏 追求创意 功在拓荒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龙虫并雕 雅俗共赏 追求创意 功在拓荒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龙虫并雕 雅俗共赏 追求创意 功在拓荒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虫并雕 雅俗共赏 追求创意 功在拓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虫并雕 雅俗共赏 追求创意 功在拓荒(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虫并雕龙虫并雕 雅俗共赏雅俗共赏 追求创意追求创意 功在拓荒功在拓荒龙虫并雕 雅俗共赏 追求创意 功在拓荒著名社会历史学家、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李世瑜先生于 2010年 12 月 29 日上午 7 时 30 分因病不幸去世,享年八十九岁。谨撰此文,概要评述先生的学术生涯,缅怀先生的道德风范。 李世瑜先生 1922 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和研究院人类学部,1948 年获硕士学位。从 1940 年起,他以田野调查的方法研究民间秘密宗教,旁及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民俗学、方言学、社会学、方志学、戏曲学、文献学、版本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另外,在民间文学、民间宗教。民间信仰、地方史、文

2、物、地名、昆曲、曲艺、相声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入而饶有成果的探讨。其勤奋治学七十载,都是在八小时之外进行的。 李世瑜先生学养深厚,治学严谨;贯通中西,涵盖古今;龙虫并雕,善于打通;追求创意,功在拓荒。他曾应邀到美国、日本、加拿大、英、法、俄、爱沙尼亚、保加利亚等国讲学。1982 年获美国亨利路斯奖金及终身路斯学者称号。代表著作:现在华北秘密宗教 宝卷综录 天津的方言俚语 社会历史学文集等。 一、关于天津方言研究 李世瑜先生于 1941-1948 年在辅仁大学读书时,曾师从著名方言学专家比利时人贺楼登崧(Grootaers)研习语言学理论。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天津方言进行了深入的开创性研究。方言

3、研究虽然只是先生科研大厦的一个楼层,但其四大贡献令人瞩目首创天津方言岛学说,确定天津方言岛成因,寻觅到天津方言的根,推出天津方言研究的力作。 1.首创天津方言岛学说。李世瑜生长在天津梁家嘴一个封建大家庭,主仆一百多口,分别住在九道院子里。他从小发现:家中佣人、街市商贩、送水的、掏粪的都不说天津话。他们或说杨柳青、静海话,或说咸水沽话,或说武清、白洋淀那边的话,而天津方言与附近地区方言的差别很大。在上世纪 50 年代,李世瑜以天津方言的语调特点为主要区分标志,对天津周边地区的方言状况进行实地调查。他骑自行车跑遍近郊近两百个村庄,找到近一百位发音人,记录下他们的语音。终于查清天津方言的等语线,天津

4、方言区域以天津旧城为中心,东南西三面被静海方言包围,北面则是北京方言和冀东方言的过渡区,在此基础上绘出天津方言区域图 。 李世瑜试图用方言岛理论对天津方言进行调查研究。所谓方言岛,指历史上大批移民,使外来方言势力占据了原方言区内的一片地域,形成被原方言区域包围着的犹如孤岛的新方言区。说天津话的地区就属于典型方言岛,呈倒置的等边三角形:底边距旧城北约1 公里,尖端距旧城南约 22 公里。李世瑜确定了天津方言区周边的方言分界线,绘制了天津方言区域图 ,使天津方言岛的观点得以确立。 2.确定天津方言岛的成因。天津方言岛是怎样形成的?民间流传着燕王扫北的说法。明代朱元璋称帝后,分封藩王。四子朱棣握重兵

5、,且建战功,故遭忌惮。为削弱其实力,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让他带领大批老弱残兵到北京、天津一带戍边。燕王朱棣扫北得胜,把从家乡安徽带来的官兵按军队建制安置在今天津一带戍边屯垦。朱棣夺取帝位后,设天津卫并为天津赐名。史书载:明初有戍天津者,因家焉。 (天津县新志汪来传 )天津近东海,故荒石芦荻处。永乐初始辟而居之,杂以闽、广、吴、楚、齐、梁之民。 (天津卫志毛恺德政碑 )这说明:明初天津人口的主要构成是军事移民。这些移民实行军事建制聚居,家庭承袭,邻里相望,形成相对牢固的语音社区,于是,具有低平调的皖北方言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燕王扫北前后,不断有苏皖移民在天津定居,天津方言岛因以形成。 3.寻觅天

6、津方言的根。为弄清天津话母方言来自何方,上世纪80 年代,年逾花甲的李世瑜先后来到苏北和皖北二十三个市县和村镇,进行方言考察。在从徐州乘火车前往安庆途中,车厢拥挤,很多人都是站票。火车过宿州后,李世瑜身边两人因抢座争吵,而说纯正的天津话。李世瑜以为碰到天津老乡,便劝解说: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别吵了。抢座的人眼眉一立:嘛!嘛出门在外!我,我就这儿的。天津话的腔调使李世瑜大喜过望,就跟着这两个人下了火车。 下车的那个站是固镇,位于蚌埠北 48 公里处。到了固镇车站,李世瑜似乎回到天津,因为满耳听到的都是天津话。因操同种方言,车站茶摊老掌柜和李世瑜相谈甚欢。录音带记录两位同志,你们哪儿人哪?您听我们

7、是哪的人?老人迟疑一下:听你们的口音是本地人,可我怎么没见过你们啊?原来,固镇来往人群都经过这个车站,老掌柜对本地人几乎都认识。固镇属宿州市管辖,两地相距 45 公里。李世瑜立即赶回宿州,历经数月调查,天津方言的母方言终于浮出水面天津话来自以安徽宿州为中心的皖北平原。 4.推出天津方言研究力作。2004 年,李世瑜先生天津方言俚语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中第一部分由十篇专题论文组成,将方言理论和实际语用相结合,涉及天津方言定义、方言岛、语源考察、比较研究、后缀方言词、有音无字问题、方言成语的借字、谐音和借用、方言创新、特殊读音等内容,几乎囊括了天津方言研究的基本方面。开掘深入,语料详实,结论中

8、肯。该书第二部分是天津方言俚语选辑分别选辑天津方言词汇、成语、谚语、歇后语一千多条。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当之无愧成为天津方言研究的代表性专著。 著名语言学家马庆株教授为拙著这是天津话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 年版)所写序言指出:老辈学者李世瑜先生对天津话研究有开创之功。在天津方言研究领域,筚路蓝缕的开创者,研究成就之最高,贡献之最大者,当属领军人物李世瑜先生。 #p#分页标题#e#二、关于天津贝壳堤的发现和研究 李世瑜先生在辅仁大学求学期间,主攻社会学和人类学,曾连续两年师从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的裴文中教授学习考古学。裴教授曾一再引导李世瑜跟自己专攻考古学,但李世瑜性格外向好动,认为自身不适合

9、从事长期潜身深山的考古工作,虽未回应裴教授的栽培美意,但这段学习经历毕竟为李世瑜日后的考古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史学界曾认为,天津在一千年以前是海,再往前的历史则无古可考,而李世瑜的考古发现却颠覆了这个传统观点。1956 年到 1957年,李世瑜在无经费、无助手的情况下,单人单车,历时十一个月,行程五千里,对天津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田野调查中,李先生先后发现战国、秦汉古迹三十多处,摸清了天津地区的退海线,发现渤海湾西岸三道贝壳堤的存在及其与古海岸的密切关系。第一道:天津东郊白沙岭军粮城泥沽,年代为战国至唐代;第二道:宁河县赵学庄白塘口黄骅县苗庄子,年代应晚于商殷时期;第三道:天津市区育婴

10、堂静海四小屯,年代不晚于商殷时期。 考察之后,李世瑜撰写了五万字的调查报告,得到裴文中先生的赞赏。报告详细描述了渤海的退海规律和贝壳堤的研究情况,将天津陆地形成的历史向前推前了四五千年。该报告在考古1962年 12 期上发表后,震动了考古界,并开启了渤海退海规律和贝壳堤研究的热潮。 此后,在李世瑜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对贝壳堤的研究逐渐深入:基本搞清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海进与海退的时间和范围,贝壳堤的数量、分布和年代,提出贝壳堤形成的机理;基本搞清渤海湾西岸古遗址和古墓葬分布情况,探讨了考古遗存的时间、空间分布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总结了万年以来人类活动的规律;确定和公布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

11、保护区(国家级海洋保护区) ,加强并推动了自然遗产的保护。 关于李世瑜对渤海湾西岸贝壳堤的调查方法,天津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考古学家陈雍先生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以深刻认识:一是从事研究活动必备的识、学、才,识即敏锐的学术眼光,学即深厚的学术素养,才即坚实的方法论基础;二是坚持田野调查,强调实证研究,一切结论都立足实地勘察,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法,不演绎,也不假说;三是注意研究对象的相关性,能够联系地看问题,发现并准确把握现象与现象、时间与空间、陆与海、人与环境、学科与学科、专业调查与生产建设之间的关系,立足于为现实服务。 三、关于宝卷及秘密宗教研究 1944 年,李世瑜先生在辅仁大学社会学系

12、的毕业论文选题中国秘密宗教研究,获得历史学教授赵卫邦先生的重视,将他引荐给比利时籍教授贺登崧。贺登崧治学严谨,以其自创的方言地理学方法以地理学为中心,以特定地理环境为基础,对当地的历史、民俗、方言、宗教等进行多方多层次的调查研究而闻名学界。这种治学方法对李世瑜的人文科研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研究生,李世瑜曾两次随贺登崧去察哈尔南部地区进行地理民俗考察,在那里发现黄天道等秘密宗教组织。师生二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合著万全县的庙宇与历史 宣化县的庙宇两部书稿及多篇论文。在贺登崧与德籍教授雷冕的共同指导下,李世瑜于 1948 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现在华北秘密宗教 ,对一贯道、皈一道、黄天道和吕祖道这四大秘

13、密宗教,进行了具有拓荒意义的全面考察与深入研究。 为什么李世瑜对秘密宗教这个冷门课题情有独钟呢?他生长在四世同堂百余人的大家族内,宗教信仰五花八门,诸如天地门、圣贤道、在理教、蓝万字会等,在其家族内各行其道。李世瑜的父亲李彩轩在教会学堂新学书院读书,后赴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工科肄业,接受文明思想熏陶,对封建家庭种种弊端尤其对五花八门的迷信活动深恶痛绝。李彩轩曾教导李世瑜:这些东西一定要取缔,不然可能导致亡国灭种。但是取缔一件事情,必须彻底了解它,看它使人那么迷信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番话对青年李世瑜影响很大。他在上高中时就开始对流行的多种民间秘密宗教进行调查,常装扮成虔诚教友,深入会道门内部,以获

14、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李世瑜硕士论文现在华北秘密宗教一书的出版,差点儿引来大祸。当时,因一贯道势力很大,这部以研究一贯道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著作在北平难以印行,只得安排在成都的华西大学出版。但因华西大学不能制铜版,无法印插图,只得将插图拿回北平辅仁大学印制。辅仁大学印刷厂一个印刷工是一贯道教徒,偷着多印一份交给一贯道总佛堂。一贯道道长一看,他们的三宝点玄关、手诀和五字真言,以及祖师张天然及其老婆的尊容,全都清晰地印在纸上。于是道长向警察局告发,而警察局长又是道亲,就派人秘密抓捕李世瑜。幸亏辅仁一位校工报信,李世瑜才得连夜逃出北平,躲过一劫。后来,李世瑜听说学校后身的德胜门大街 59 号大杂院里,住

15、着混元门教首李抱一。李世瑜了解到这个教派不忌烟酒,便买了好烟好酒登门造访。在多次密切接触中,李世瑜从李抱一处获得其收藏多年的天书 珍贵的家谱宝卷 ,为这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史书和文献资料都不曾记载的内容。 这部偶然得之的宝卷,为李世瑜的民间秘密宗教研究开拓了新天地。所谓宝卷,就是从白莲教开始,各种各类秘密宗教的经卷。几十年时间,李世瑜统搜集明清以来宝卷四百余种(包括善本、孤本五十余种) ,各种秘密宗教的坛训鸾书数千篇,数量远超郑振铎先生和北京图书馆在这方面的藏书。李世瑜先生是我国民间宗教研究最早的奠基者之一,天津理工大学李正中教授总结了李老在这个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 (1)建立了民间宗教学体系。

16、在中国历史上,历来以佛、道、儒三教为正统的宗教信仰。但不可回避的是,在中国下层民间社会,出于信仰和期盼的需要,不断地创造着自己信仰的宗教,与正统的信仰有着很大分野。对于民间宗教的研究,学术界都以各自宗教或会道门的名称来进行阐述,而把这些民间宗教综合称为民间秘密宗教,则始于李世瑜先生的奠基。他 1988 年主编民间秘密结社与宗教丛书时,就提出了这一课题的论证。 #p#分页标题#e#(2)用社会学、人类学方法研究民间宗教。李世瑜先生 1978年首次提出用社会学、人类学方法研究民间宗教。他认为,用社会学、人类学方法研究,就是以整个社会为对象,对某些人物进行调查访问,对某些社会现象、社会变化、社会的结构以致自然环境进行观察了解,对一些文物资料进行搜集,然后如实地、准确地、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当然可以使用文献资料加以印证、补充,使所得结论更为完美。李世瑜先生以身作则,用社会学和人类学方法进行民间秘密宗教的研究,为后学树立了成功典范,提供了科学方法。 (3)推进了民间宗教宝卷学的建立。宝卷是民间秘密宗教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