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思路 改革创新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297787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拓思路  改革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拓思路  改革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拓思路  改革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拓思路  改革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拓思路  改革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拓思路 改革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拓思路 改革创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开拓思路开拓思路 改革改革创创新新促促进县进县域域劳务经济驶劳务经济驶入快入快车车道道尚尚义县义县就就业业服服务务局局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把抓好劳务输出作为解决就业矛盾,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劳务输出工作,并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创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不但缓解了我县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促进了我县就业训练、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劳动就业职能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一、审时审时度度势势,

2、因,因势势利利导导,努力构建,努力构建劳务输劳务输出市出市场场体系。体系。我县是农业县,又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人口 20 万,其中农村人口 17 万,有农村劳动力 10.3 万人,占农业人口的 60%,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我县二、三产业相对滞后的现实,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每年有3.6 万名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为了增加收入,一些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农闲季节外出从事建筑、餐饮、经商等各种劳务活动,农忙时再返乡务农。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审时度势,及时确立了把发展劳务输出作为扩展就业渠道,制申报劳务经济先进集体事迹材料2定了劳务输出的自身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此,我们抓了四项基

3、础工作:1、抓组织、建机构,形成我县县乡两级市场体系。 为使劳务输出工作尽快在全县形成一定的市场氛围。我们从建立劳务市场出发,成立了县劳务输出工作办公室,建立了县人才劳动力市场,并在全县 14 个乡(镇)成立了劳动服务站,明确一名副乡(镇)长担任站长,各服务站均配备了 1-3 名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劳务信息的发布、人员招收、资格审查培训以及其它事务代理等工作。从而形成了县乡两级市场服务体系。从组织上保证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2、走出去、请进来,多方开辟输出渠道。 要使劳务输出工作达到一定规模,真正成为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关键是要有广阔的输出渠道,稳定的输出单位。为了

4、打开并不断扩展输出渠道,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方联络。几年来,由局长带队,先后到内蒙、北京、天津等省市的大中城市寻找输出单位。主动邀请上门考察,寻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多方努力,逐步打开输出渠道,并且与北京天坛家具厂、陶瓷厂、河北电建一公司等 50 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从而使劳务输出工作初步形成了经常化、规律化的通道。 3、抓宣传、换观念,引导农民走出家门闯市场。 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绝大多数农民家庭生活水平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过度的状况,因此,普遍存有“小富即安”的思想,经常出现劳动岗位不稳定、工3作不长久、盲目追求等情况。据统计,我县今年回流人员近2000

5、人。通过这些现象使我们认识到,思想观念的保守、陈旧,是障碍农民走出家门、寻求新的致富途径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发传单等形式,帮助老百姓算明白帐,使广大外出务工人员树立多渠道增收、多业发展、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新观念。我们选树典型,大力宣传表彰劳务致富的典型人、典型村、典型乡(镇),引导广大农民走出去,闯市场。通过宣传引导,在全县范围内逐步营造一个劳务输出可以致富的认识氛围,也充分调动起了广大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4、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劳务输出事业蓬勃发展。 几年来,我县的劳务输出事业随着群众观念的转变,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今年 6 月底,我们与 7 家公司订立了劳务

6、合同,输出 2100 多人次,派出铸造工、机加工、驾驶员、保安等多个工种。二、多措并二、多措并举举,注重培,注重培训训,不断提高,不断提高劳务输劳务输出地科技含量。出地科技含量。我县的劳务输出最初主要是着眼于农村富余劳动力。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用工环境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的现实,我们及时调整了输出范围,转变输出方式:一是从农村劳动力逐步扩大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以提高了劳务人员的档次。这些具有较高层次人员的输出,不仅缓解了县内的就业压力,也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了发挥,有了用武之地。几年来,由于用工4单位重视,劳务人员的努力,他们已经成为了用工企业的生产骨干

7、,多人被评为生产标兵、业务尖子,同时劳务人员个人也得到了较丰厚的薪资报酬,人均年收入达 2 万元人民币以上,有利的支援了我县的经济建设。二是将培训导向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定向培训、定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就业率,争取在一定地区或一定行业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劳务品牌。加强与用工企业、部门或单位的劳务供需联系,根据用工订单需求,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对不同行业、工种、岗位的要求,做好订单培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订单岗位的要求。制定相应规定,激励劳务输出人员多参加培训,多学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实施专业技能培训,逐步实现了以技能拓展市场,凭专业占领岗位,

8、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三、借地三、借地换脑换脑、搭建平台,、搭建平台,实现实现外出外出务务工与返工与返乡创业乡创业和和谐发谐发展。展。通过近几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广大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全县有3 万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从乡土分离出来,积极投入到劳务输出队伍之中,近 70%的实现了常年在外务工。劳务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2009 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3000 元,其中劳务收入 950 元,占人均纯收入 31%。尤其近五年增幅更快,大营盘乡孙家村,近几年人均劳务收入5均在 2500 元以上,占到人均收入的 50%以上。大青沟镇汗淖卜村民李

9、佃相一家不仅靠劳务起了步,而且还致了富,五个儿子全部在外创办了自己的 摊点在全县小有名气。永生地村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在北京邮电系统从事电信服务工作,劳务收入十分可观,全村仅此一项,每年可收入 100 多万元。该村青年郭喜贵在北京邮电系统小有名气,成了邮电行业的“小老板”。甲石河乡青年樊士民,通过在外十多年 的拼搏,现拥有资产千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 农民外出务工,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学到了生产技能,管理经验,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树立了勇于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决心。2009 年底,全县外务人员,三分之一的人学到了一技之长,有 350 人返乡创业兴业,用在外打工建立的人际关系和掌握的

10、信息,帮助家乡引进资金累计达 500 万元,技术 30 多项,发展了乡镇二、三产业。南壕堑镇青年农民赵树英凭着在北京制衣厂多年来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009放弃原本优厚的待遇,返乡创业,于今年投资了四五十万成立鸿达制衣,吸纳了下岗失业人员 50 多名,产品不仅打通北京、天津、上海等国内大都市,而且远销海外。订单源源不断叫响了自身的品牌。四、四、严严格程序、格程序、规规范管理,努力引范管理,努力引导劳务输导劳务输出走向正出走向正轨轨。 。随着外出务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类纠纷逐渐上升,如何加强与用人间的相互协作,搞好对输出民工的管理与维权6就显得尤为重要。老百姓外出务工,首先必须面对的是个人权益

11、得到保障问题。为此,我们以合同形式,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依照劳动法和务工合同,严格监督务工者和用工单位兑现合同条款。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依照合同管理使劳务输出工作法律保障。为了实现了劳务输出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我们对外出人员进行了礼仪教育、城市生活常识、观看录象片,印发劳务常识小册子,使他们在外出务工前,达到岗位要求的素质。我们还经常深入用工单位与劳务人员座谈,或通过电话、书信进行沟通,同时定期进行家访。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从而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近几年来逐渐实行和完善了外派劳务人员档案专管,定期装订、存档,为今后派出管理积累了资料。通过跟踪管理,确保了劳务输出地规范性和针对性

12、。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以基础、基层、机制为着力点,把功夫下在源头上,进一步认清形势,查缺补漏,靠实责任,努力开创劳务工作新局面,使劳务工作在这块土地上绽放出和谐之美。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只是一个小小的起步。按上级要求,与兄弟县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总体看还比较低,学历层次高的人员输出比重还很小;输出量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和求职人员的需要。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高,通过进7一步疏通渠道,提高输出层次,扩大输出总量,切实使劳务输出成为我县解决人员就业、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带动百姓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为我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二 0 一 0 年十一月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