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提纲21986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97247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复习提纲21986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理学复习提纲21986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理学复习提纲21986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理学复习提纲21986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理学复习提纲21986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复习提纲2198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复习提纲21986(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学复习提纲生理学复习提纲 2198621986生理学复习提纲.txt 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用情浅的会先放弃。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用情深的会先放弃。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男女授受不亲,中国哪来 13 亿人口。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等基本概念,熟悉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掌握内容: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前馈)以及生理功能的自控原理。熟悉内容:熟悉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体液调节(激素、局部体液因素) ,自身调节。了解内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

2、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骨骼肌原理及肌肉收缩力学分析。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机制,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过程。掌握内容: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单纯扩散、载体和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和 K+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的概念;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值、兴奋性和兴奋,阈电位与局部兴奋;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绝

3、对不应期、兴奋性变化的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锋电位与Na+平衡电位)及其研究手段(平衡电位、改变离子浓度;通道阻断剂;电压钳与膜片钳) ;兴奋的传播:兴奋在同-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4、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分类(去极化与超极化) 、特点与产生机制。5、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特征。(细胞的信号转导将在内分泌章讨论) 。熟悉内容:1、 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兴奋-收缩耦联、张力-速度关系曲线,长度-张力关系曲线,最适初长度。2、 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单收缩、强直收缩;前负荷、后

4、负荷;等长收缩、等张收缩;Vmax,P0;肌肉的收缩能力。3、钙离子在耦联中的作用。了解内容:1、 了解单位膜的分子组成,液态镶嵌模型。2、骨骼肌的细微结构,肌小节,粗肌丝和细肌丝,肌管系统。 第三章 血液目的要求:了解血液的组成、血浆及有形成分的功能,白细胞生理;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掌握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液在内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理性止血与凝血的过程与机制;血量、输血与血型鉴定的生物学意义。掌握内容:1、血浆渗透压及其在水分移动中的作用。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造血微环境与造血干细胞的作用、调控及其新进展,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集落生成刺激因子与抑制因子。3、生理性止血与凝血:生理性止血的一

5、般过程:血管收缩与止血栓形成和加固,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反应、止血栓形成及其影响因素。4、输血的生物学意义。人类血型的分类及其依据,ABO 血型的鉴定原理与方法。熟悉内容:1、人体血量、血液成分、功能及其正常值。2、纤维蛋白溶解;现代凝血概念及 R血型了解内容:1、白细胞的生理: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破环,生成与调节。2、血小板的形态、数量与功能,寿命与破环,生成及调节。第四章 血液循环目的要求:掌握心脏生理(心脏泵功能及心肌电生理) ,血管生理(动、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及淋巴液生成)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掌握内容:1 心脏泵血

6、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泵血的机制与过程(左心室射血与充盈过程,房压变化、房室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 。泵功能的评价(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泵功能储备、搏功与分功) 。泵功能的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能力) 。2 心肌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机制(浦肯野细胞及窦房结 P 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心肌的自律性及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和心脏内兴奋的传导以及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4 动脉血压(形成、正常值、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压及其影响因素。5

7、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内皮素,肾上腺髓质素,内皮舒张因子。熟悉内容:1、心电图:波形及生理意义。2、心音及其产生的原因。3、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4、血量的调节(神经和体液因素,急性失血时的生理反应) 。4、组织液(生成、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5、冠脉循环(解剖特点,血流特点,血流量的调节) 。6、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新进展:功能、调控及与临床的关系。了解内容:1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8、。动脉脉搏(波形及意义) 。静脉血压(外周静脉压) 。微循环(组成、毛细血管血压、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淋巴液(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 。2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其他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脑缺血反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前列腺素,阿片肽,心钠素,心钠素组织胺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自身调节(肌原学说、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3 肺循环(生理特点、血流量的调节) 。脑循环(生理特点、血流量的调节、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第五章 呼吸目的要求:了解呼吸的意义及其各环节的基本过程。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

9、的原理及肺功能的评定,呼吸节律的产生和呼吸活动的调节。熟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掌握内容:1、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组成、产生、作用机制、临床意义及其新进展。2、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的变化,胸内压的变化。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顺应性与比顺应性。呼吸时气道阻力的变化。3、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泡通气量。4、呼吸气体的交换: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肺泡,血液和组织液内气体的分压值。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的分子量、溶解度、气体交换的面积,温度、通气/血流比值。5、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脑干呼吸相关神经元的定位和联系,

10、延髓背侧组和腹侧组呼吸相关神经元,脑桥上部呼吸调整中枢的概念;呼吸节律的产生。肺牵张反射。化学因素对呼吸活动的调节,外周化学感受器与中枢化学敏感区,血液 CO2、H+、O2 浓度的变化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熟悉内容:1、气道上皮的生理作用与临床。2、非弹性阻力:惯性阻力、粘滞阻力。3、肺容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总量,肺通气量,最大通气量,通气储量百分比,无效腔及其影响因素。4、呼吸功。5、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及其影响因素。6、节律性呼吸运动的起源。了解内容:1、呼吸的意义:呼吸的三个环节:外呼吸、气体运输与内呼吸。2、实现肺通气的结构基础与功能:呼吸道、肺泡、呼吸膜;胸廓

11、:平静与用力呼吸。3、呼吸肌的本体感受器反射,肺毛细血管旁细胞感受器反射。咳嗽反射、喷嚏反射。4、异常呼吸:陈-施呼吸、Boit 呼吸、呼吸暂停的产生机制与意义。5、人工呼吸的原理与方法。6、肺功能的检查原理与方法:肺活量与时间肺活量的测定、肺功能余气量的测定。第六章 消化和呼吸目的要求:了解食物在消化道中进行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以及神经和激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掌握胃、小肠内消化功能及其调节,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熟悉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掌握内容: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静息电位、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以及三者的关系) 。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

12、概念。2、胃内消化:胃酸的作用与盐酸分泌的机制;胃蛋白酶;粘液;内因子;胃液分泌的兴奋性调节:基础分泌,头期;胃期和肠期的胃液分泌;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胃运动调节:胃的排空及其控制。3 小肠内消化: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熟悉内容:1、主要的胃肠激素。2、胃粘膜保护,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的运动形式和作用,神经和体液因素对胃运动的调节。3、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和作用,小肠运动的调节。了解内容:1、概述: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机制。外来神经和腹内神经丛。2、口腔内消化(自学):

13、唾液的性质和成分、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运动的意义,吞咽及其过程,食道的蠕动,食道胃括约肌的作用。呕吐反射。3、大肠内消化(自学):大肠液的分泌,大肠内的细菌作用,大肠运动形式,集团运动,排便反射。4、吸收(自学):吸收的概念,吸收的部位,吸收的机制,几种主要物质的吸收,胃肠道的免疫功能。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目的要求: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概况,了解机体体温的正常变异和测定方法。掌握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与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掌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掌握内容:1 能量代谢: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基础代谢的测定方法。2 机体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的平

14、衡,主要产热器官及影响产热的因素。散热过程:皮肤散热的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汗腺的神经支配,体温调节的控制系统,丘脑下部的整合作用。熟悉内容:1、间接测热法的原理。2、基础代谢的测定原理与意义。了解内容:1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在机体代谢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储存、转化及利用。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目的要求:了解肾脏排泄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尿的浓缩和稀释。熟悉肾脏功能的研究方法及血浆清除率的概念与意义。掌握内容:1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2 尿液浓缩与稀释

15、: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肾髓质渗透梯度与尿液浓缩稀释的关系,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中的作用。3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肾内自身调节;神经调节;体液性调节: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心房钠尿肽、内皮素。熟悉内容:1、滤过膜的结构、功能特点。2、几种物质重吸收部位与机制:Na、Cl、水、HCO3、K、葡萄糖。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K、H、NH3 的分泌。4、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及意义。了解内容:1 概述:排泄的概念和途径,尿液的理化性质,尿量:多尿、少尿和无尿。肾脏功能排泄代谢产物,保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产生生物活性物质,肾脏血液循环特点。2 肾脏泌尿功能的

16、调节中体液性调节的其他内容。3 尿的排放(自学):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目的要求:了解各主要感觉器官的功能,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光与声音的感受原理。掌握内容: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和感受器的敏感性的调制。2 视觉器官:眼的调节,视网膜的结构和感光换能功能:视觉二元论,视紫红质的光化学特性及其代谢。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光-电转换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理。3 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耳蜗的感觉功能:耳蜗的结构,基底膜的震动和柯蒂氏器的换能作用;行波学说;微音器电位与听神经动作电位。熟悉内容:1、视锥细胞和颜色视觉,色觉学说。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2、视网膜与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平衡觉的产生过程。了解内容:1 感受器的定义与分类。2 眼的折光成像原理:简化眼视敏度,近点与远点的概念,眼的折光能力异常,瞳孔近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的信息处理,双眼视觉和主体视觉。视网膜电图。3 听觉器官:人耳的听阈、听域和声音强度的表示方法,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