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上 认识分数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297148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 上 认识分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 上 认识分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 上 认识分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 上 认识分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 上 认识分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 上 认识分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 上 认识分数认识分数说课稿说课稿开始:开始: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三年级上册 认识分数 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课时 一一、说说教教材材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

2、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编排上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二、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按照新课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知识与技能”

3、、“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具体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3)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

4、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因为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把认识几2分之一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他们对直观事物较容易理解,而对分数表示的意义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四、说教学策略四、说教学策略1、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新课标为指南,以学生实际状况为依据。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以问题情境促发学生发现问题利用农远资源创设情

5、境,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从中自发地在情境中产生问题,进而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解决问题。(2)巧妙设 “疑”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还想认识像这样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吗?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3)直观演示把学生动手折的表示几分之一的纸片进行展示,学生对所学知识会有更深、更细致的体会。2、说学法(1)观察法(2)动手操作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较容易接受。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

6、接触得较少,对理解分数的意义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农村小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此我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利用课件、实物、图片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尤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并结合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练一练等方式,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在参与学习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3、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把知识化难为易,在我校专职电教人员的帮助下,我查阅了大量农远资源库中的素材制作了生动新颖的课件。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吸收和提高动手的能力,还让学生准备了水彩笔、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等学具。五、说教学过程五

7、、说教学过程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是我一直追求的教学宗旨。因此,本节课,我精心预设了如下四大板块的教学过程:3(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 1/2 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农远 ”资源库提供的资源制作了新颖的课件,播放了一幅 学生郊游时分食品的画面,把 4 个苹果、2 瓶矿泉水和 1 个蛋糕都平均分成 2 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

8、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 1/2 表示。进而揭示课题:认识分数。然后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2 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 1/2,再结合 1/2 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写法。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对 1/2 的理解。(二)探索分数,动手实践1、操作 1/2紧接着组织学生探讨 1/2 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并利用长方形纸,在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中,加深认识 1/2 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时,我又结合学生的作品,展示三种不同的折法,并问:“为什么折法不

9、同,涂色部分都是那个图形的 1/2 呢?”学生在交流后得出结论: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就是它的 1/2。虽然只是简单的实际操作,却让学生在动手中发挥出创造性,从各种不同的方法中进一步认识了 1/2,丰富 1/2的表象,再次感受“平均分”是关键,感受结果的多样性,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2、判断 1/2在这一环节,我从农远资源库受到启发,利用了其中的一些素材,结合教材编制了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个图形能用 1/2 表示?并说出理由。在动口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表示的意义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3、认识几分之一这一环节,我也是从“农远”教学片中受到启发。结合 1/2,像

10、 1/2 这样的几分之一的分数一定还有很多?此时,我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动手进行操作,用折一折、涂色的方式表示出自己心目中想要认识的几分之一。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主动拓宽了知识,还认识了新的分数。然后,把学生的作品在班级进行展示和交流:你表示的是图形的几分之一,你是怎样表示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强调语言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说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接着,我有意地展示长方形纸的 1/4,正方形纸的 1/4 和圆形纸的 1/4,让学生辨析:为什么选择的图形不同,涂色部分都是那个图形的 1/4 呢?4通过辨析,进一步深

11、化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虽然图形不同,但只要将它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就是它的 1/4。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 P99 想想做做的第二题,让学生判断下面第几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 1/4;再练习 P99 想想做做第一题:用分数表示图里的涂色部分。判断时,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提高他们的认识,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用分数表示图里的涂色部分时,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识了 1/2 和 1/4,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

12、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因此,这个环节我从“农远”资源库中,剪裁了以下内容用在教学中:多媒体出示邮票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能取出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学什么? 在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中,使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开启下一节课的所学,让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求走出课堂。六、说板书设计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发展思维。 认识分数认识分数 1 1 分子 .分数线 2 2 分母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 本课反思本课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远程教育资源中媒体的展示和动画的提供,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耗费时间,不容易理解平均分。学 生作 品展 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