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记、思考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3294349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记、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记、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记、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记、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记、思考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编语文课程论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目标 三、语文课程目标的特性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的需要,还要依据语文课 程的功能和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目标的如下特性: 一、目标的基础性 二、目标的综合性 三、目标的全面性 中学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又是全面性的教育。这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方向,也是社会 的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语文“课标” ,也共同表明了目标的 全面性这一特性。这主要反映在两方面。 1、 面向全体学生 基础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不是选拔教育,更不

2、是精英教育,它要面对的是一切学生。 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基础,是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向上的愿望,都有自我发展的潜力,更 有接受普通教育的权利。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者,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作为遵循课程目标施教的教师,更应适时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自己的天职,以使这一 指导思想变为现实。 2、 全面提高学生 语文课程既要把全体学生作为自己的目标,又要把每一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这后一方面目标又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是在知识、能力、创造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等所有方面都得到提高,即使知、情、意等所有因素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不是只追求知识 和能力目标,这也正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之点

3、。其二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 语交际能力和语文综合活动能力得到同步提高,而不是只求读写能力的提高而至口语交际 能力于不顾。这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点之一。在当前,面对这一价值取向,树 立全面的语文课程目标观,却是当务之急。 四目标的多元性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中学语文课程目标在体现基础性等特性的同时,还需要体现多元性这已从前未曾有过的特性,而这又不是绝对必要的。它主要体现在如下 方面。1、语文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导致目标的多元化 初中语文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注意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努力建设开放 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多元化,其目标也随之多元化。至于高中

4、语文课 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分设,更体现了目标的多元化。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 、 “表 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选修课则设计五个系列,要求学校按照各自系列的课程目标, 有选择的开设选修课程。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倡导,导致思维的多元化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标”一致肯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注意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也就必然形成目标的多元化, 把能够提出不同问题或作出不同答案视为目标,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 向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思考方向发展。但是语文“课标”在注意到语文课程目标多元化的同 时,却忽略了统一目标的弹性化特

5、别是层次性。由于我国地域发展的不平衡而形成的教育 发展的不平衡,在语文课程目标的设上应有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层次的目标,特别是阅读 目标和写作目标可以考虑至少设计三个层次。 五目标的实践性思考:课程目标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那末无论上课、 批改作业都要求老师一视同仁。于是,老师认认真真批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老 师们兢兢业业,加班加点的精批细改。我们反思,这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吗?我们批改的作 业 是我们老师的一己之见,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尤其是我们语文老师评改作文。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标”一致肯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该激发学生 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注

6、意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也就必然形成目标的多元化, 把能够提出不同问题或作出不同答案视为目标,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 向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思考方向发展。作文更是求异的学习活动,更应调动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的精神。叶圣陶先生曾说:“精批细改这句话,不知从哪里来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 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教师是最辛苦的,就是改作文,不知要花 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学生根本不认真看, 真叫做劳而无功,至少是劳而少功。 ”以前,许多教师常常在评改上花很多精力。而作文本 发下之时,也是须完成另一篇作文之时,学生根本无时间去思

7、考上次作文的得失,即使你 花了再多的精力,也是收效甚微。有时,学生一时写出得意之作,内心十分希望尽快获得 成功的认可。但作文本往往要二周后下一次作文时才发,才评讲,那种激情早已淡薄了, 甚至连自己写了些啥,怎样写的印象也模糊了。我认为要轻批改,重“评改” ,给学生提供 评改的舞台。 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就可以在一个和谐的、合作的气氛中,由大家一 起扶着 “游泳” ,达到逐步“会水”的目的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拨动学生 心弦一文中曾经说过:“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如果不 研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对语文能力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 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须在拨动学生心 弦上下功夫。 ”由此可见,把作文评改权放给学生,这种开放交流的教学形式,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 率。总之,通过读书、思考,我更坚定了本课题研究的方向,让学生自主评改作文就是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有益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