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抛锚式教学设计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86875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底世界》抛锚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抛锚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抛锚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抛锚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海底世界》抛锚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底世界》抛锚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底世界》抛锚式教学设计(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抛锚式教学设计抛锚式教学设计海底世界抛锚式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第六册)陕西省汉中师范附属小学 张晓辉2005 年 4 月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一等奖一、教材分析海底世界一文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具体形象地为孩子们揭开了海底世界之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去积极探索自然的奥秘.课文共有 7 个自然段,开篇第一段设问,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紧扣第一段的问题,着重描写了海底宁静黑暗、海底动物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海底的矿产。最后一

2、段总结全文。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第二、三自然段侧重介绍海底的景色奇异。第四、五、六自然段分别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物产丰富。第二、三自然段和四、五、六自然段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在景色奇异中包含着物产丰富;海底丰富的物产造就了奇异的景色。如:黑暗中有许多光点闪动,这就意味着海底有许多鱼;宁静中的各种声音,是各种动物在窃窃私语。可见海底奇异景象的形成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同样,丰富的物产也显示出景象的奇异,如:各种动物的不同活动方式、海底植物的多种色彩、海藻的大小悬殊等等,都使人有新奇之感。本课描述得生动、有趣吸引读

3、者,是和作者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分不开的。那么这篇课文采用了那些表现手法呢?,一是用数字说明法说明海底动物种类多;二是用比较说明法把梭子鱼游动速度快写具体的;三是设问“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一设问统领全篇,全篇课文都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四是比拟“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三个比拟句是把海底动物当作人来写,使人读起来倍感亲切。五是排比、比喻、拟声“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这一句既有语势强烈的

4、排比,又有如临其境的拟声,还有生动形象的比喻,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六是衬托“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这里写“光点“就是为了衬托“黑暗“。二、教学目标分解目标知识点学习水平知识理解应用品评模仿操作反应价值判断认识1.认识本课的 16 个生字,学会其中的 14 个。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技能3.了解海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4.能正确读写理解重点词。5.进行语文训练,摘抄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再仿写句子。6.利用网络进行自学。 情感7.体会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8. 热爱自然,有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三、教学重

5、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四、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五、学生情况分析我班学生活泼、自信,不论是朗读还是辩论,无论是当小导游还是当小老师都很积极。通过这学期的朗读训练,学生对陌生的课文在浏览一遍后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小学生本来想象力就很丰富,另外我们教研组的研究子课题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本课中利用网络激发学生想象未来海底世界奇妙的景观,培养创新精神。当小导游、小老师是锻炼学生的能力,他们的表现欲很强烈,更喜欢表演。他们基本能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也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和上网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

6、力。六、教学策略1.利用网络创设情境,学生在当潜水员中自学,在当小导游中进一步体验海底的神秘美;学生在用心体验,用心感悟,用心交流中主动创造性地构建自己新的知识体系。 本课进行信息技术创新和实践活动,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建构主义认为,人是通过体验事物和反思自己的经验,构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我制作海底世界网页,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成为自己知识的主动创造者。用当小导游的形式鼓励学生把学懂的知识和同学们交流。知识是个人与别人经由磋商与和解的社会建构。在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分享和转让知识,达到资源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互相学习、互相

7、促进。不仅从自己这儿总结学习方法,还能从别人那儿学会学习,彼此改进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我开课首先创设情境“海底畅游“,让学生进入角色观看海底奇异的景色。在广阔的海洋里生活繁衍着无数的生物,神秘而又美丽的海底世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赞叹。学生乐于亲近海底世界,因此创设“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8、。通过浏览景色奇异中的海底冷灯网页了解海底动物怎样发光,为什么发光。通过听声音看文字和生动的画面理解海底的动物会发出各种声音,启发学生想象自己还会能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呢?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说话。让学生从这奇异的声音中了解到海底物产丰富。通过放录像,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2.海底畅游看听说读写,海底畅想,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求异思维。以学生为中心,

9、教师引导学生在想象中用心体验、用心感悟、用心交流、用心倾听,在此基础上大胆想象。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当是创造性人才,许多国家把培养创造性人才列入了战略计划。我国选择了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性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在小语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那图文并茂,声形皆备的“虚拟现实世界“,成为沟通学生经验和语言文字世界的桥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达到了声色俱备、视听相联的求知新境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3.在协作中互助、合

10、作、探究、交流,彼此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探究性的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中,利用网络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从中体验成功。在网络教学中既要实现主体性、民主性、多样性、发展性,又要实现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反馈及时性。符合课堂教学的目标层次,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实现全体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目的。这样

11、才适合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4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的机会,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并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因此在网络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的机会,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主动地有目的地浏览网页。改变传统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要你学“为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的“我要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创造者。再交流自己学

12、懂的和想象到的景象,共享知识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丰富的拓展资料吸引着学生去阅读。自由阅读拓展资料,在线论坛发表评论,拓宽知识。更深一步了解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在网页中设计学生作业栏

13、展示学生搜集资料的成果。办展览馆当小导游给同学们介绍海底知识,进行海底知识竞赛了解更多的海底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在网页中制作拓展资料有海底世界的录像蓝地球 ;有海底世界的图片;有海底的美景、物产;还有未来的海底等。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自由地遨游知识的海洋。“夸夸作者“引导学生在读中欣赏在欣赏中朗读以促进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朗读

14、和欣赏在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寻、搜集相关的资料,你自己来想象着写写海底世界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海底世界一文,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但由于学生对海底也是缺乏实感,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和写景状物的一些重难点词句。制作个人网页,将抽象的句子转化为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融为一体的形象

15、的镜头,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再现了课文描述的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 七、网页的制作和使用网页重点内容资料来源网页在教材中的使用使用方法生字家园自制生字认读掌握识字方法认、读、写帮你学自制读谜语认生字组词读、认、组词我想知道自制理解词语自学、交流我会说自制说句子读、说富饶的西沙群岛自制回顾旧知阅读、体会海底世界课文自制朗读课文、自学填表读、学、写、交流海底世界录像中国教育宽带网观看海底的神奇景象激发兴趣自学课文中国教育宽带网自学课文观看理解填表直观理解景色奇异学生搜集的资料阅读拓宽阅读交流物产丰富学生搜集的资料阅读拓宽阅读交流拓展资料中国教育宽带网浏览拓展浏览交流想象未来中国教育宽带网激发学生

16、想象阅读交流作品展示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写画说在线交流自制发表评论、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学生自评表自制自评学习效果学生自评八、学习方法带着问题在海底世界网站上自由浏览、协作学习课文读懂课文,交流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朗读课文中欣赏课文,想象未来的海底,坚定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信心。九、教学环节设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本课主要采用建构主义中的“抛锚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总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学习者要起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的介绍和讲解。“抛锚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