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复习缩印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82737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复习缩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针灸学复习缩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学复习缩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复习缩印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是穴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 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 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又称“天应穴” 、 “不定穴” 、 “压痛点” 等 奇穴奇穴: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 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 的腧穴。这类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 疗效。又称为“经外奇穴” 。 十四经穴十四经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 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 特定穴特定穴 意义: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 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经络的作用经络的作用:1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 抗御病邪,保卫 机体 腧穴腧穴: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

2、特殊部位。 腧穴分类腧穴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腧穴的主治特点腧穴的主治特点:远治、近治和特殊作 用。 双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1.指切;2.夹持;3.舒张; 4.提捏进针法。 行针手法行针手法:(一)基本手法:1.提插法;2.捻 转法。 (二)辅助手法:循、弹、刮、摇、 飞、震颤法。 毫针补泻手法毫针补泻手法:单式补泻手法:1.基 本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2.其他 补泻:疾徐、迎随、呼吸、开阖补泻、 平补平泻。复式补泻手法:烧火山、 透天凉。 得气得气:古称“气至” ,近又称针感,是指 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 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 感应。 经络经络:是人体

3、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 经脉和络脉。 经气经气: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 及其功能活动。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 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 间接灸分类间接灸分类:隔姜、蒜、盐、附子饼灸。罐的种类罐的种类:竹、陶、玻璃、抽气罐。 三棱针的针刺方法三棱针的针刺方法:点刺、散刺、刺络、 挑刺法。 皮内针法临床多用于某些需要久留针的 疼痛性疾病和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证。 顶颞前斜线顶颞前斜线:(部位):在头顶部、头 侧部,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百会前 1 寸)与颞部胆经悬厘之间的连线。 (主治) :分为 5 等分,上 1/5 治疗对侧下肢和躯 干瘫痪,中 2/5 治疗上

4、肢瘫痪,下 2/5 治 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 脉粥样硬化等。 顶颞后斜线顶颞后斜线:(部位):在头顶部、头 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 1 寸与其平行的 线。督脉百会与颞部胆经曲鬓穴之间的 连线。 (主治):全线分为 5 等分,上 1/5 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中 2/5 治疗上肢感觉异常,下 2/5 治疗头面 部感觉异常。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 治病求本和三因制宜。 选穴原则选穴原则: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辩证 对症选穴。 1.中府中府 肺之募穴 在胸前壁上方,前 正中线旁开 6 寸,平第 1 肋间隙处。 主治:1.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 证;2.肩

5、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 0.50.8 寸,不 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2.尺泽尺泽 合穴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 桡侧凹陷中 1.咳嗽、气喘、咳血、咽喉 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 2.肘臂挛痛 3 急 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直刺 0.8-1.2 寸,或点刺出血 3.孔最(郄穴)孔最(郄穴) 尺泽与太渊穴连线上, 腕横纹上 7 寸 1.咳血、咳嗽、气喘、 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2.肘臂挛痛 直刺 0.5-1 寸 4.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通于任 脉)脉)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当肱 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1.咳嗽、气喘、 咽喉肿痛等肺系

6、病证 2.头痛、齿痛、 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 向上斜刺 0.5-0.8 寸 5.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腕掌横侧纹桡侧,桡 A 的桡侧凹陷中 1.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 2.无脉症 3 腕 臂痛 避开桡动脉 直刺 0.3-0.5 寸 6.鱼际(荥穴)鱼际(荥穴)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 白肉际处 1.咳嗽、咳血、咽干、咽喉 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 2.小儿疳积 直刺 0.5-0.8 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7.少商少商 井穴井穴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1.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 证 ;2.癫狂、昏迷。 浅刺 0.1 寸,或点刺出血

7、8.合谷(原穴)合谷(原穴)手背,第 1、2 掌骨间, 当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1.头面五官 诸病: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 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2 发热、恶 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 3.经 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直刺 0.5-1 寸, 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9.曲池(合穴)曲池(合穴) 屈肘成直角,肘横纹 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1.手臂痹 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 2.热病 3.高 血压 4.、癫狂 5.腹痛、吐泻等肠胃病 证 6.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齿痛等五 官热性病证 7.癮疹、湿疹、瘰疬等皮、 外科疾病 直刺 0.5-1 寸10.迎香迎香 鼻翼外缘中点

8、旁开 05 寸, 当鼻唇沟中 1.鼻塞,鼽衄,口歪等局部 病证 2.胆道蛔虫症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 03-05 寸 11.下关下关 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 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1.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 歪斜等面口病证;2.耳聋、耳鸣、聤耳 等耳疾。 直刺 0.51 寸。留针时不可 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12.天枢(大肠募穴)天枢(大肠募穴)脐中旁开 2 寸 1.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 肠病证 2.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直刺 1-1.5 寸,孕妇不可灸 13.归来归来 脐中下 4 寸,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1 小

9、腹痛,疝气 2 月经不调、带下、阴 挺等妇科疾病 直刺 ll.5 寸。 14.足三里足三里 (合穴合穴;胃下合穴)胃下合穴) 犊鼻下 3 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 1.胃肠病证:胃痛、呕吐、噎膈、腹胀、 腹泻、痢疾、便秘等 2 下肢痿痹 3.癫狂 等神志病 4.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 5 虚劳诸证,强壮保健要穴(温灸) 直刺 12 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15.上巨虚上巨虚 (大肠经下合穴)大肠经下合穴)在犊鼻下 6 寸,足三里穴下 3 寸 1 肠鸣,腹痛, 腹泻,便秘,肠痈,痢疾等肠胃病证 2 下肢痿痹 直刺 l2 寸 16.丰隆丰隆(络穴络穴) 外踝尖上 8 寸,条口外 1 寸,胫骨前嵴外

10、 2 横指 1.头痛、眩晕 2.癫狂 3.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 4.下肢痿 痹 5 腹胀、便秘 直刺 1-1.5 寸 17 内庭(荥穴)内庭(荥穴) 足背第 2、3 趾间缝纹 端 1.五官热性病证:齿痛、咽喉肿痛、 鼻衄 2.热病 3.吐酸、腹泻、痢疾、 便秘等肠胃病 4.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直刺或斜刺 05-08 寸 18.隐白(井穴)隐白(井穴) 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 旁 0.1 寸 1.月经过多、崩漏 等妇科病 2.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 3.癫狂、多 梦 4.惊风 5.腹满、暴泄 浅刺 0.1 寸 19.太白太白 输穴;原穴输穴;原穴 第 1 跖骨小头后 缘,赤白肉际凹陷处。1.肠鸣、

11、腹胀、 腹泻、胃痛、便秘等脾胃病证;2.体重 节痛 直刺 0.50.8 寸 20.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第 1 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1.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 胃肠腑病证 2.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 病证 3 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 等冲脉病证 直刺 0.61.2 寸 21.三阴交三阴交 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面后 缘 1.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 2 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 等妇产科病证(经、带、产、胎)3 遗 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 4 心悸、失眠、高血压 5.下肢瘘痹 6. 阴虚诸证 直

12、刺 11.5 寸,孕妇禁针 22 地机(郄穴)地机(郄穴) 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 线上,阴陵泉下 3 寸 1.痛经、崩漏、 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2.腹痛、腹泻等脾胃 病证 3 水肿、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 病证 23.阴陵泉(合穴)阴陵泉(合穴)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 陷处 1.脾不运化水湿:腹胀、腹泻、 水肿、黄疸、小便不利 2 膝痛 直刺 1-2 寸 24.血海血海 屈膝,髌骨内上缘上 2 寸,当 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1.月经不调、 痛经、经闭等妇科月经病 2.瘾疹、湿疹、 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直刺 1-1.5 寸 25.大横大横 脐中旁开 4 寸 腹痛,腹泻, 便秘等脾胃病证 直刺 l-2 寸

13、 26.阴郄阴郄 郄穴郄穴 腕横纹上 0.5 寸,尺 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1.心痛、心悸等 心病;2。骨蒸盗汗;3.吐血、衄血。 直刺 0.30.5 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 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做曲腕动作。 27.通里(络穴)通里(络穴) 腕横纹上 1 寸,尺侧 腕屈肌腱桡侧缘 1. 心悸,怔忡等心病 2.舌强不语、暴喑 3.腕臂痛 直刺 0.3-0.5 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 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做屈腕动作 28.神门(输穴;原穴)神门(输穴;原穴) 腕横纹尺侧端, 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太渊相对) 1.心与神志病证:心痛,心烦,惊悸, 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 2 高 血

14、压 3.胸胁痛 直刺 0.3-0.5 寸 29.少冲少冲 井穴井穴 小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1.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等心及 神志病证;2.热病;3.胸胁痛。 浅刺 0.1 寸,或点刺出血。 30.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微握拳,在第 5 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 掌横纹赤白肉际 1.头痛项强、腰背痛 及手指、肘臂挛痛等痛证 2.耳聋,目 赤 3.癫狂痫 4.疟疾 直刺 0.5-1 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31.听宫听宫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方, 张口呈凹陷处 1.耳疾:耳鸣,耳聋,聤 耳等 2.齿痛 张口,直刺 1-1.5 寸 留 针时

15、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32.睛明睛明 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1.目疾: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清, 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2 急性腰扭伤、 坐骨神经痛 3.心悸,怔忡 紧靠眶缘直刺 0.5-1 寸,不捻缓、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灸 33.肾俞(肾之背俞穴)肾俞(肾之背俞穴) 第 2 腰椎棘突 下,旁开 1.5 寸 1.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证 2 遗尿,阳痿,遗精, 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 3 月经不 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直刺 0.5-1 寸 34.次髎次髎 第 2 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 与后正中线之间 1.妇科病证:痛经,月经 不调,带下等 2.小

16、便不利 3.遗精 4.疝 气 5.腰骶痛、下肢痿痹 直刺 1-1.5 寸 35.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腘横纹中 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 1.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2. 腹痛,急性吐泻 3.遗尿,小便不利 4. 丹毒 直刺 1-1.5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 腘静脉出血 36.志室志室 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1.遗精,阳痿等肾虚病证 2.小便不利, 水肿 3.腰脊强痛 斜刺 0.5-0.8 寸 37.昆仑昆仑 (经穴)(经穴)外踝尖与跟腱间凹陷 处 1.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 等痛证 2.癫痫 3.滞产 直刺 0.5-0.8 寸,孕禁,经期慎用 38 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蹻脉)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蹻脉)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1.头痛,眩晕 2. 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