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3265802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肥东一中高一肥东一中高一 5 班内部资料班内部资料高一高一 5 班内部资料班内部资料高中化学必修高中化学必修 2 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熟背前 20 号元素,熟悉 1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电子

2、层最 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 ,次外层 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把最外层电

3、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 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 种元素 元 (7 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 种元素 素 (7 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 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 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 26 种元素) 表 主族:AA 共 7 个主族 族 副族:BB、BB,共 7 个副族 (18 个纵行) 第族:三个纵行,位于B 和B 之间 (16 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

4、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肥东一中高一肥东一中高一 5 班内部资料班内部资料高一高一 5 班内部资料班内部资料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11Na12Mg13Al14Si15P 16S 17Cl18Ar (1)电子排布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1 2 3 4 4 5 3 6 2 7 1 (4)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冷水 剧烈热水与 酸快与酸反 应

5、慢 (6)氢化物的化 学式SiH4PH3 H2S HCl (7)与 H2 化合的难易由难到易 (8)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Na2OMgOAl2O3SiO2P2O5SO3 Cl2O7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10)化学式NaOHMg(OH)2Al(OH)3 H2SiO3 H3PO4 H2SO4HClO4 (11)酸碱性强碱中强碱两性氢 氧化物弱酸中强 酸强酸很强 的酸 (12)变化规律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第A 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 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A 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 是非金属性

6、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 ;氢氧化物碱性强 (弱) ;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 ;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 ;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 2NaBrCl22NaClBr2。 ()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NaMgAl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碱性:NaOHMg(OH)2Al(OH)3肥东一中高一肥东一中高一 5 班内部资料班内部资料高一高一 5 班内部资料班内部资料非金属性:SiPSC

7、l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 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 ()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 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非金属性:FClBrI(卤族元素)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 () 金属性:LiNaKRbCs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KRbCs 非金属性:FClBrI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FClBrI 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 比较粒子(包括原

8、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离子键共价键 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 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 成键元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 等铵盐只由非金 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一定有离

9、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只有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 型,如,HCl。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 型,如,ClCl。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 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 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 (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 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

10、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肥东一中高一肥东一中高一 5 班内部资料班内部资料高一高一 5 班内部资料班内部资料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 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 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 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 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 气。 大多数化合反应(

11、特殊:CCO2 2CO 是吸热反应) 。 常见的吸热反应:以 C、H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CO(g) H2(g)。 铵盐和碱的反应如 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大多数分解反应如 KClO3、KMnO4、CaCO3 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利用历史性质一次能源常规能源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核能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 、蒸汽、工业余热

12、、酒精、汽油、焦炭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 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 CO2CO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 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是 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

13、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 或直接接触) ;(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肥东一中高一肥东一中高一 5 班内部资料班内部资料高一高一 5 班内部资料班内部资料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

14、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 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 、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 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 H2 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

15、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 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 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比较 金属活动性强弱。设计原电池。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 原电池、锌锰电池。 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 池等。 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 质发生反应,如 H2、CH4 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 等) 。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单位:mol/(Ls)或 mol/(Lmin) B 为溶液或气体,若 B 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