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里的光彩琉璃》—张振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264715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铁里的光彩琉璃》—张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下铁里的光彩琉璃》—张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下铁里的光彩琉璃》—张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下铁里的光彩琉璃》—张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下铁里的光彩琉璃》—张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铁里的光彩琉璃》—张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铁里的光彩琉璃地下铁里的光彩琉璃浅析浅析地下铁地下铁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班级:班级:17 班班 姓名:张振姓名:张振学号:学号:131303051722地下铁 ,吕克贝松独立执导的第二部影片,也是象征着他的影片的里程碑的一部,从最后的战役走来,质的飞跃,再到后来人所共知让好莱坞为之一震的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之间华美的过度与前奏,就是地下铁 ,一部真正和爱情,和梦想有关的电影。电影中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这三句话:To be is to do .To do is to br .Do be do be do .据说这三句话是由库尔特冯内古特最先摘录到一起的,这也奠定了本片的基调,即

2、黑色幽默。在地下铁里,不是梁朝伟,不是杨千烨,而是克里斯托弗兰伯特和伊莎贝尔艾珍妮,一个是以爆破偷盗勒索为生的飞贼 Fred,另一个是生活在衣食无忧虚与委蛇的上层社会身为黑社会大嫂的少女-夏莲娜。故事发生在巴黎地铁复杂而广阔的空间中,Fred 抢了夏莲娜丈夫的保险箱,逃到地铁中,由此结识了长期生活在地铁中的轮滑小子,鼓手无名氏等人。Fred 找到海莲娜要赎回文件的钱,海莲娜的丈夫手下一伙和警察都在追捕 Fred。海莲娜在寻找 Fred 夺回文件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了他,而越来越背叛自己的阶级和生活环境。Fred,从小嗓子受伤不能唱歌,一直希望组成一支乐队。在地铁同伴的帮助下,Fred 成功地组织

3、起一支乐队,他还抢劫了运钞车,用抢来的钱争取了一次地铁演出的机会。在乐队“枪不杀人人杀人”的演唱声中,Fred 倒在枪口之下,匆匆赶来的海莲娜只能含泪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吻了他。吕克贝松实在是电影界的鬼才,不论是电影画面的质感还是背景音乐的配合,本片有连环漫画式的风格,简明扼要的对话,是通俗的警匪片框架,但在色调方面却带着巴洛克的缤纷原色,红与蓝,观众可以感受到吕克贝松所谓“玩笑,游戏”的意味。首先,这部电影大部分场景是从地铁里取景,在地上的场景的设置都是为了与地下场景做呼应或者反衬,总而言之,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全面的巴黎的“地下生态系统” 。这是作为反体制,反传统的角色而提出来的,是与传

4、统相对抗的表示。在地铁里的这群人身上我们可以清洗的感觉到吕克贝松的年少轻狂和激情四溢,这部电影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典型的“地铁电影” 。而运用地铁生态系统作为拍摄场景,第一可以表现封闭压抑的空间带来的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地铁里没有日光的照射,只有白炽灯的罗列带来的惨白光线;另外地铁基本都在地下,形成封闭的隧道体,与外界的接触只能依靠少数的几个出口;空气也是不同于地上的清新明爽的空气,不断加速减速的列车带来的搅动的作用使得地下空气更加的浑浊不堪。总之,这些带来的是久居地铁中的人对于现实世界的疏离感。第二可以表现节奏感和速度感带来的后工业化心理焦虑,地铁中的列车总是按点出发,按时到站,时间的把握上可以

5、用分毫不差来形容,这是地铁所特有的时间上的节奏感。同时在我们的感知中,地铁是几近于均分的一站一站的形式,这便形成了地铁特有的空间上的节奏感。而列车总是疾驰着从一站到下一站,不见停歇,速度总是很快,可却不是人们所能操控的,人们总是跟着地铁在走,方向也是这种工业化产品所限定的方向。这种被动的节奏感和速度感,是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工业化水平的进步,科技发展的产物,这没有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优越感而是加速了人们在钢筋水泥混凝土构建的牢笼中的异化,加重了人们在铁质火柴盒般封闭空间中的心理焦虑。其实由此类推,地铁不仅是代表一个小型的环境,难道不是整个现实的反应吗?处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同样被不断进步的工具和所谓

6、的逐渐发达的科技异化着,人类已经不再是人类,人类都带有了工具性,这是最可怕的。第三可以表现出地下单纯的自由,反叛与地上传统,体制的对抗带来的厌世情绪。警局局长的出现一场戏做的味道很足,局长和自己身后跟着的小喽啰踏着节奏感极强的爵士乐的鼓点从地上一层层的走到地下,这一个长镜头足足有七十多秒,并且使用的广角镜头使所有的警察面目都有些变形,这种费尽心思的处理,应该解读出吕克贝松的用意这象征着地上的执法者来到地下代表了传统和体制对于地下的压制和暴政,即便影片中并没有一个事件去体现这一点,但仅从他们出场的这个长镜头就能感觉出来了。果不其然,无能的地上体制代言者警察们一次次的被地下自由斗士玩弄于股掌之间,

7、这种猫捉老鼠的模式在好莱坞以及迪斯尼的电影中是屡见不鲜的叙述模式,噱头和情节点都处理的恰到好处,难怪好莱坞的制片人们这么喜欢吕克贝松了。其次,不得不提一下这部影片中的色彩运用,以红和蓝为基础色调,并搭配上镜头的模糊,虚幻化,不仅突出了地下铁中的昏暗灯光,而且使得整部影片看起来更有自由与压抑,单纯与体制相对抗的感觉。这种典型的巴洛克式的色彩风格对于反叛压抑体制的影片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当然,其中除了红与蓝这两种主色调之外,还有不少可以代表压抑的色彩,而其余这些色彩的运用,与灯光的搭配,都是典型的吕克贝松风格,让人观看的第一眼就能清晰地辨认出,没错,熟悉的吕克贝松的味道。最后,影片中的背景音乐的应用也是一个亮点,老旧的爵士乐与疯狂的摇滚乐的碰撞并没有给人突兀的感觉,反而更清晰的描绘了两个不同阶级,不同社会中生活的人的对抗。而应用的这些音乐都是极具时代气息的乐曲,可见导演对于影片的处理经过了多么细腻的深思熟虑。到最后,我依旧深刻的记得男人的眼神和女人的最后的疯狂,还有男人说“我就喜欢砸保险箱,看一个砸一个。 ”以及他在结尾前嘴里蹦出的声音“邦,邦,邦。 ”这确实是一部值得看的片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