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与生态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3262604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园林与生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风景园林与生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风景园林与生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风景园林与生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风景园林与生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景园林与生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园林与生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6Perspective / LA AND ECOLOGY Perspective / LA AND ECOLOGY 编者按:生态(Ecology)这个来源于古希腊的词汇,从其一开始便关乎家园环境。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越发感觉到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带来的巨大生态压力,尤其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国。在这一背景下,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风景园林行业也面临着更多既复杂又尖锐的现实挑战,深刻地反思经验与教训已迫在眉睫。应怀抱怎样的环境伦理观念来协调好人地关系?如何认识生态与设计的关联?当下的生态设计理念和手法又存在哪些误区?本期观点邀请到11位嘉宾,他们围绕“风景园林与生态”话题展

2、开深入阐述。(文章作者以姓氏笔画为序)风景园林与生态 LA and Ecology 大生态 小设计于志远 荷兰尼塔设计集团中国总部常务副总经理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常务理事时下常用生态性(或生态设计)来作为评测景观设计优劣的标准之一,但是我认为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仅就其范畴来讲,我更愿意把生态定义为大生态,把景观设计定义为小设计。我们先从字面上来稍加剖析。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从中文释义上,两者有共通的含义,这就是汉语的模糊性。然而,ecology和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两个词有着比较大的区别。我认为,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archi-这个词

3、根的人格化,它表示着人的主观行为。若讲大生态,那么人类必须放弃自身的主体地位,把人和其他生命体归并为同一,但是人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我所理解的、所从事的景观设计仅仅指的是当代城市区景观设计,而非大生态。按照这样的逻辑来锁定讨论的话题,研究范围就缩小了很多即当代城市区景观设计的生态性问题。当代城市区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我认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自然生态规律与城市化进程的平衡。坦率地讲,目前的许多城市景观建设中,都背离了自然生态规律。为什么?因为人的社会。大树进城、资源掠夺等等一系列话题接踵而至,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现实问题。那么,人类不要发展了么?当然要!城市

4、化恰恰是解决人类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方法之一。人类占有的生态资源比例的控制,才能为其他系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打破了这个平衡,人类自己也无法生存。若有上帝的话,看到今天的发展状况,估计他也沉不住气了。(二)次生态的景观设计。次生态与原生态是相关联的。我认为,城市区景观涉及的是次生态,是以人为核心的生态。首先,要符合城市化建设的背景和要求。既然是以人为核心,那么就不要扭捏了,要处处体现人的愿望。比如,在上海的中心城区,就应该有南京路、浦东滨江带、人民广场、虹口公园若是在这里建造一个农田景观,那肯定不合适,不符合城市人的需要。然后是次生态系统的再造和生态技术的应用。这两点是

5、景观师最关注、最熟悉的问题,也是最直接表达在图纸上的内容,我就不重复了。(三)景观环境艺术。这一点,我认为是最容易混淆的概念。时下,景观师比较容易把景观环境艺术等同于景观设计的全部内涵。这也是景观建设市场催生的误解。艺术是人的创造,只代表了景观设计中人的态度,而无法代表生态性的表达。中国的景观设计和研究水平如同曾经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正在萌芽和发展,必然要经历困难和错误。花哨的铺装式样、繁复的材料组合、夸张的装置等被市场所追捧,如同曾经的建筑欧陆风,都将是昙花一现,终将经历消费到抛弃的过程。当代城市区景观设计的生态性问题的探讨,是开启景观师自我认知的方式之一,是景观设计方法和研究的冰山一角,

6、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现在就开始!观点147风景园林与生态 / 景观设计呼唤生态回归王祥荣 复旦大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市生态学会理事长景观是什么?是自然天成的上帝造化?还是包括植物、动物、山川河流以及体现人工意志与雕琢的艺术奇葩?从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理想国,到19世纪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再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和今天的现代城市园林实践,千百年来,人类在苦苦地探索和孜孜以求。对景观这个名词的解释,在英语中最早见于圣经的“Landscape”,被用来描述耶路撒冷梭罗门王子的神殿,以及具有神秘色彩的皇宫和庙宇。Landscape既可以被用来代表一幅风景

7、画,也可用来表达某一区域的地形地貌,或者从某一角度所能看到的地面景色。美学家黑格尔曾谈到,园林艺术不仅替精神创造了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而且把自然风景纳入建筑的构图设计里,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来加以建筑的处理。纵观世界园林发展史,中式园林的古典美、日式园林的沉思美、英式园林的自然美、美式园林的粗犷美、法式园林的几何美都给我们以美和自然的感悟,对生命哲理的启示。错落有致的院落与村庄、爬满常春藤的院墙、阡陌纵横的道路、潺潺的溪流、空灵幻影的云海,都成为景观的重要元素,人类、植物、动物和谐相处。园林景观,成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的载体与标志,结合自然的生态设计则成为一个成功园林景观作品的必需。然而,

8、自18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提出了空前的挑战。愈来愈多的学者、规划设计师从认真的观察和研究中看到了人与自然、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城市园林不仅应有景观的美学效应,更应具有生态效应,因为园林在维持碳氧平衡、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吸滞粉尘、杀菌、衰减噪声、改善小气候等方面具有别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麦克哈格(1969)所言,在他的童年时期,生活的环境青山秀水、空气清新,随着他的成长,城市吞没了自然的土地,烟囱林立、浓烟充斥、污水横流、景观退化。他多么怀念那过去的童年环境,并发誓要献身于生态设计、拯救自然。

9、面对被破坏的景观环境,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设计师都会有麦克哈格式的感慨,而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对城市园林景观与生态设计的品、悟、行,应用生态平衡调控、生态位配置、物种多样性、互惠共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等生态设计原理,将景观与生态融合,建设一个多姿多彩、生生不息的园林绿化世界。上海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走过的转型道路就是一个现成的实例。在建设初期,上海的绿化建设并未引起足够重视,1978年时绿化覆盖率仅为8.2%,人均公共绿地仅为0.47m2,但后来上海经历了重景观、求增量的10年发展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的绿化建设设计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特大型城市绿化发展的生态战略。2000年开始,上海正

10、式启动环保3年行动计划,目前正在实施第4轮环保3年行动计划,将公共绿地的建设列为重点,将景观效应与生态效应并重,通过在中心城区实行“双增双减”(即在中心城区增加城市绿地与公共空间,减少建筑容积率与建筑总量)的战略,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质。目前,上海的人均公共绿地已提高到12m2,绿化覆盖率提高到了38.15%,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改观。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为上海提供了一个探索景观与生态设计结合的绝佳机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蕴涵了“更美的景观环境,更绿色的生活与生态”的意境。2010上海世博会会址位于上海黄浦江中上游、南浦与卢浦大桥之间的两岸滨水区,规划控制范围为5.28km2

11、,两岸实施了统一规划、同步开发,功能上互相呼应,景观上相互协调。该地区沿江而下, 是汇集了上海丰富而宝贵的生态资产的长江口, 崇明、长兴、横沙三岛、东滩湿地、九段沙湿地,充满自然的野趣与生态的魅力,同黄浦江上游的淀山湖和佘山森林区一起, 构筑起上海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景观。同时,2010上海世博园也通过内涵丰富的生态规划设计,形成了“水绿交融,环境质量优良”的整体效果,整个园区的绿化面积达到了1/5,有45%左右的绿化覆盖率与水面,1 200种以上的植物组成了多样化的世界园林景观。水环境、水景观、水资源利用等一系列与水有关的项目,也成为了世博会的亮点。以世博园区排水系统、白莲泾沿线排水系统

12、、苏州河沿河排水系统为重点,形成了包括泵站运行调度策略、管道沉积物疏通方案、泵站溢流快速评价技术在内的一整套水环境、水景观整治与管理方案,为世博会期间白莲泾、苏州河面源污染控制的常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综合对策提供了保障。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一个具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广博的东西文化交汇和生态建设优先的上海同时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也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景观设计,呼唤生态的回归。148Perspective / LA AND ECOLOGY 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图式语言王云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主任博士、教授生态、文化、艺术是风景园林的三个本质特征。风景园林师作为土地的守望者、资

13、源的守护者和景观环境的营造者,是协调人地作用机理与开展生态设计的主体。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有效的适应和统一,是在深入了解周围世界的基础上营造出具有生态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景观与环境。然而长期以来,景观生态化之路存在3个方面的不足:(1)认识不足是制约生态设计发展的思想诟病。与其他以环境保护与建设为核心的环境类学科相比,环境设计类学科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发展,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潜力和价值。(2)研究不足使生态设计缺乏动力。风景园林师也知道自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问题在于对自然知之甚少,尤其是对人地作用关系和过程不了解。(3)理论提升和总结不足使生态设计缺乏依据和范式。马里兰大学的Bob Scarf教授

14、曾提出“地理学是理论的风景园林,风景园林是应用的地理学”的观点,尽管这是看似大胆的结论,但它揭示出自然与人文生态在空间上的耦合是地理学和风景园林学科最大的共同点,只不过地理学关心的是耦合过程和规律,而风景园林关注的是对这些过程的保护、适应和设计。建筑有建筑的语言,景观有景观的语言,生态设计也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安妮惠斯顿斯普恩(Anne Whiston Spirn)教授认为:对风景园林来说,强调静态且忽视自然的建筑语言和传统是不够的,质疑文化并将人视为扰动因素的传统生态学的语言和方法也是不充分的。风景园林是在自然与文化之间平衡并塑造环境的学科,自然与文化的交织才是学科发展的源泉,然而风景园林

15、并没有从这一源泉获得内在的发展。生态设计语言揭示风景园林独特的思想体系、方法、模式以及能够表现的事物和对象,是一种融汇形式、功能、感觉和意图的设计语言,是统一自然过程和人类目标的设计语言,是强化体验与理解景观与景观设计关系的语言,是有效连接生活与艺术、过去与未来、花园与区域的语言。(1)以土地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在自然与人文生态之间建立起一体化的途径和媒介,吸收多学科理论、借鉴生态学成果、尊重多元的人类文化以及大胆的设计尝试和多样化实现途径有助于营造自然与人类共同繁荣的土地空间,构建生态设计的基本范式。(2)生态设计语言是揭示生态景观的基本特征、形态、空间组合以及维持其稳定发展的内在过程。自然景观

16、是因子复合形成的生境和由生境组合形成的景观空间组合。人文景观是由社区和具有文化群体性特征的空间构成以及自然与文化一体化过程与特点。生态设计语言是生态景观表达的基本语汇,是生态设计的切入点和抓手。(3)景观要素和空间单元是生态设计的基本单位和构成,基本组合和空间格局是基本模式和范式,生态过程则是必须遵循的规律和句法。以生态过程为核心,融合生态要素和空间单元,有效组织空间,形成自然与人文一体化的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有机性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设计。生态设计的图式语言就是揭示自然景观格局、文化景观格局、网络化格局和生态流与生态过程的典型图谱。从生态设计语言的探讨来看:(1)生态设计语言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是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2)生态设计语言的构成包括生态设计的语境、基本构成、图式语言和生态过程四个环节,他们分别是生态设计的前提、要点、范式和依据。生态设计语言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构成和句法,生态景观设计依赖于生态设计语言的独立性。(3)景观的生态化存在于任一尺度景观之中,生态设计语言也将应用于任一尺度景观设计中,成为指导生态设计的基本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