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六面整体浑圆力”速成精要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261674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家“六面整体浑圆力”速成精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内家“六面整体浑圆力”速成精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家“六面整体浑圆力”速成精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家“六面整体浑圆力”速成精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家“六面整体浑圆力”速成精要新生儿的脊柱只有胸部和骶部的后凸,在婴儿开始能抬头时(3 一 4 月)出现颈弯,从 6 个月婴儿能坐开始,直到会 站立,又出现了腰弯,随着年龄增长和劳动习惯,这两处弯曲会越来越明显。从婴儿的爬行和脊柱动物的身体结 构,我们可成发现这种四肢履行的状态,是维持脊柱不发生形变的先天合理的构造人类的进化不可能让我们再趴 在地上,去保持脊柱不发生形变。因此我们必须在直立中去探求一种维持脊柱正直的方法。脊柱的颈弯和腰弯是 使脊柱正直的两大障碍。因为它们与胸弯、骶弯正好是相逆的 S 形状。所以我们在站桩训练中就必须做到头如线 系,下颌内收和颈椎后领的要诀!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我

2、们可以用手触摸颈部,发现颈弯这个生理弯曲不见了, 而且与胸椎后的生理弯曲,形成了一个方向的运动,这时颈弯与胸弯的 S 形改变成一条直线。腰椎弯曲是变化最 大的生理弯曲,故改变这了段的训练,极为艰苦,但它又是连接上下的关键部位,只有坚定信心,痛下苦功地重 点训练才能成功。改变腰椎生理弯曲的要诀是敛臀提肛,敛臀的检验方法是臀大肌肉明显向内收缩,用手一摸即 知,而提肛则是会阴穴处向上收缩,如忍大便状态。敛臀提肛做正确之后;我们就会感到腰部酸胀难支,这是正常 现象,因为把一段长期处于内弯状态的骨节改变成和胸椎、骶椎弯曲方向一致的外凸,就需要骨节与骨节之间缝 隙拉大,因此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为了继承这些

3、先辈留传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应该知难而迸。经过一段 时间的训练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减弱。我们去感觉腰椎,如腰椎由内弯形成的竖沟会被填平,而且外凸越 来越明显。使背部整体连通,且弹力极强。长期站桩而进展缓慢者,往往都是因为此项要领错误,大家一试便知。 “敛臀提肛”要诀做到后,往往会出现小腹和胸腔弊气的现象,这种情况的产生,会使我们站桩时极不舒服。这 是因为敛臀提肛,后绷腰椎之际,小腹极容易因为腰部向后绷而弊气缩腹,这样腹肌就会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 呼吸失衡。如果这种现象出现,我们从侧面观察,脊柱虽然向后绷起的但不是正直状态、而是有些驼背,丢了上 下的矛盾争力。我们知道向上的力是“吊顶”的

4、要领,而向下的力仅仅靠“敛臀提肛”是不够的,故必须加上小 腹内掖的要诀。小腹内掖就是“敛臀提肛”之后,把小腹掖在大腿根里,从而把骶骨向地面引下。这样吊顶带动 颈椎,掖胯带动骶骨,一上一下正好形成两端对称拉伸运动,这样脊柱才会正直,折腹弊气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了。第二步;左右横撑力的求取 当人类处于爬行状态时,我们会发现如果把四肢撑直为 180 度平角状态时,对方如果用力去推我们的肘关节,我 们会因为没有横向支撑力而向一侧失重(或因没有横向支撑力而使肘部受伤)况且关节伸直后,我们也无法运动。 当我们站立起来后,发出直拳发力,就会感到肘关节在发力的一瞬间一震,如果不把肘关节角度变小、就不会产 生第二次

5、发力,而且这种形式的发力,如果对方突然给一个横力,那么这种力量的方向就会被改变。我们趴在地 上,把肘关节变为 90 度左右,让对方用力推打,就会发现对方根本打不动。而且关节角度越小,这种横撑力越大。 这时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站立状态还必须保持这种横撑力。遍观整个世界搏坛的格斗技术均无左右横撑力的训 练,更没有横向发力的技法。直拳的发力过多,会因关节被动撕扯而错位损伤导致病变,如骨质增生和风湿关节 炎。所以一个运动员的运动青春极为短暂,基本是因伤痛引起的。毕竟关节是一切生命运动的枢纽。 卢氏结构认为,左右间架的横撑力是格斗中防守对方侧面进攻的模式。而且在主动进攻中,由于间架的左右 横撑,根本无须

6、格挡对方的两面来拳。不必害怕打到自己的头部,再有敌人侧闪到我左右之际,我也只须以关节 支撑为发力点进行横向的发力。另外双肘的横撑状态能使大臂肌肉纤维的初长度得到改变,肌肉的弹性伸缩功能 得到加强。由于骨骼的支撑作用肩关节之间在肌肉放长作用下间隙也获得一定的拉长,从而使关节枢纽得到了如 加入润滑剂般的灵活。检验左右横撑力的标准是站桩中,我们可用手去触摸大臂内侧从腋下到肘间有一根较为粗 大的筋,如果左右横撑力符合要求,这根筋会成拉紧或绷起状态。 第三步前后力的求取 从上下力、左右力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它们组合一处的形成正好是十字交叉的状态。芗斋先生云于十字中求生存, 妙哉斯言!但是我们知道,贯穿于整

7、个格斗中最广泛的是前后力量的应用,所以前后撑抱力必不可少。所谓撑抱力 是以肘关节横撑定位后,小臂环于体前,两指的连线交叉一点,与人体腰背肌肉群(以整条脊柱为中心点)形成圆柱 形的争拉状态。这时人体腰背肌肉纤维的初长度就会产生长度改变,我们双臂环抱的间架就会更加圆整,撑抱的 前后用力要点在于肘横撑、臂前抱、体后靠。双肘横撑定位后,小臂向前抱与身体向后靠,正好形成前后的矛盾 用力,因为前后的抱靠用力,我们横撑的肘关节角度就要发生一定的变化,成为大于 90 度的钝角三角形。人是柔性体只能产生张力,张力的表现形式是争力的具体化,浑圆桩的模式形成,从直观的六点定位支撑开始逐步往圆 滑状态过渡,故芗斋先生

8、言浑圆空洞亦都由细微之棱角渐渐体会。由上述得知,所谓的整体劲力就是人体的肌肉、 骨骼、筋膜、关节的合理运动而产生的量的变化。 第四步整体六面浑圆力的求取 精神意感是形成自然未能发动的必要条件。古谱中意为力之帅,力为意之军即是此意。当我们操习桩法之际,间 架结构的配备标准是我们用大脑反馈肢体的结果,如果没有经过有意识的主动印证,我们就无法判别我们所维持 的桩架是否趋于合理。由此可知,意感是人体运动细致入微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努力追求拳法精髓的动力下, 必须去正确、合理、深人地调动神经系统,以获得人与自然和协统一的本能状态。利用更为真实、强烈的意感训 练,刺激和启动人体中那些懒惰和被动的肌体细胞

9、,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起全部的人体功能,使人们追求的整体劲 力和整体爆发成为现实。 当我们初步印证了站桩所具备的相对结构均整之后,就会发现拳学进步缓慢,开始停滞不前,无论怎样用功练习 都觉得收效甚微,这是因为人体的肌肉、骨骼、筋膜、关节的运动量在达到一种相对饱和状态后,如果人体的大 脑神经不去进一步刺激这些肌体继续运动,当然不会继续进步。因此,当间架结构处在一种尚有棱角的阶段,就 必须利用大脑的深度去圆融肌体的做功。所谓的圆融才是真正的六面整体浑圆。由此可见,我们通过站桩中关节 间隙的增大;来促进小臂与大臂的的肌肉拉伸,大臂与胸肌背肌的肌肉拉伸,背肌与腰肌和臀肌的肌肉放长,以及 与大腿小腿、与膝关

10、节等矛盾的连接放长。这样,人体的肌肉系统就形成了根本性的整体连接运动。这时,我们 再通过意识的导引去体会这种连接下的肌体感受,并利用这种感受去对照前人留下来的正确经验,检验是否符合 标准,也就是说用更细微的大脑思维去检验身体结构发生的微妙变化,从而每一点的感受都从大脑反射出来,再 反射回去,这时我们站桩才会产生更加微妙的变化。所以意感的训练与肢体运动是相反的、平均的。 这三项矛盾争力的建立就是把我们的间架变成一个膨胀的圆球状态,因为球的状态会产生弹性力,所以当学者基 本具备了这个状态之后,我们就让同伴去拍对方的间架,看看会不会产生弹性,如果没有,就证明哪一部位的要 领不对,应及时纠正,并重点练

11、习。继而应让伙伴加大力量去拍、推双肘,如果自己在对方力量下弹起又恢复原 来的姿势后,证明间架是正确的,这时就让伙伴给记时间,检查督促自己维持正确间架的标准时间。由于站桩对 人体肌肉、骨骼、内脏呼吸的刺激很大,体能会很快地消耗下降,这时伙伴就要随时告诫自己哪一部位变形,并 及时地进行纠正,然后让伙伴再用力拍自己间架,看看散没散,如果没散就证明自己还有能力坚持下去;如果一拍 即散,则证明体能已达到极限,就应缓缓把手放下进行适当的休息,等过十分钟之后,感觉体能又恢复过来,再 站桩寻求精确度,让伙伴看桩检查。如此反复练习,才会形成正确掌握站桩的良好习惯。否则虽然站了一小时, 但只有三分钟是标准的,也只

12、能证明你只练了三分钟而己。因为错误的间架根本产生不了浑元力,长时间的习练 错误的桩法,还会产生错误的间架定型,这是习内家拳最大的障碍。初入拳学之门,切忌死练蛮练,功夫是长期 训练的结果,非朝夕之日能得。所以操习站桩,首先是掌握正确的姿势,然后再寻求功力的深人;如果我们想尽快 她掌握站桩并提高功力,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法则。人的体质不同对站桩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按标准操练 40 分 钟桩法,任何人在人门之期均无法接受,有的自责,有的怀疑。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把标准桩法 40 分钟划成若干 份,如果,我先站 5 分钟标准桩,然后休息一会再站 5 分钟标准桩,直到加到一起是 40 分钟,待站 5 分钟标准桩 身体能够适应之后,我们把时间标准加到每十分钟一次,中间休息一会再站,连续 4 次,共计 40 分钟。这样就证 明我们有了进步,之后由 20 分钟一次站两次合 40 分钟,直到一次性能站 40 分钟,保持间架不失为标准,这种方 法的训练要比一味苦练强得多。因为体能是逐渐增强的,况且站桩还有意感的训练,如果间架标准,精神、意感 与间架统一一处,在这期间,不但不会感觉时间长,而且有舒适得力之感,能体会出自身内部的细微变化。如果 间架己丢,证明精神已散,意感全无,身体的机能己经处在无絮状态,若坚持下去只能加强机能的无序混乱,这 是有违生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