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魏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53808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论文魏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历史论文魏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论文魏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论文魏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论文魏源历史论文魏源魏源,名远达,字良图,号默深。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清乾隆五十九年 三月二十四日(1794 年 4 月 23 日)生于邵阳县金潭沙洲上(今隆回县金潭乡) ,嘉庆二十 五年(1820)全家迁居江苏扬州新城。 魏源 7 岁从塾师刘之纲、魏辅邦读经学史,常苦读至深夜。母怜其过勤,每夜定时熄 灯令卧,他伺二老熟寐,以被遮灯默读。9 岁赴县城应童子试,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 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极”嘱对。魏源摸着怀中二麦饼对曰:“腹内孕乾坤。 ”考官大为惊异。嘉 庆十五年(1810)庚午科取秀才。明年辛未岁试补廪膳生。嘉庆十八年癸酉科选拔贡。道光 二年(1822)壬午科中

2、式举人第二名。道光五年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 编120 卷;又助江苏巡抚陶澍办漕运、水利诸事。撰筹漕篇 、 筹齿差篇和湖广 水利论等。 道光九年应礼部会试,与龚自珍双双落第,房考刘逢禄作两生行哀之,从此龚魏 齐名。魏捐内阁中书舍人候补,内阁藏书丰富,乃博览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 时社会动乱加剧,他目睹江华瑶民起义,已深感清政权的腐败;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 争,外国侵略危机使他更加愤激,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 道光二十一年,魏源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直接参与抗英战争,并在前线亲自审讯俘 虏。后见清政府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愤而辞归,立志著述。道光二十二年完成了 圣武记

3、,叙述了清朝开国到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及军事制度。在文中提出“今夫财用不 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令不行于海外国非赢,令不行于境内之谓赢。故先王不患财 用,而惟亟人材;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官不材,则国祯富;境无废令, 则国柄强”的人才论观点。正如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 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海国 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 谓细也。 ” 咸丰元年(1851) ,魏源授高邮知州,公余整理著述,咸丰三年完成了元史新编 。 后以“迟误驿报”, “玩

4、视军机”革职。旋复职,他以年逾六旬,遭遇坎坷,以世乱多故而辞去。 晚年,潜心学佛,辑有净土四经 。 “师夷长技”的主张 魏源在政治思想上的主要成就,是反对外敌入侵的爱国主义和与此相联系的“师夷长技 以制夷”的著名主张。 魏源亲自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全过程。战争教育、惊醒了中国人民,也打开了一部分封 建阶级知识分子的眼界。鸦片战争中,魏源有机会从前线抗敌斗争中,看到人民群众同仇 敌忾、抗敌救国的英勇事迹。在人民群众抗敌斗争的影响和推动下,他坚持了民族正义, 站在林则徐为首的抵抗派一边,极力主张抗敌救国。在浙江前线的抗英斗争中,着心留意 军情,尤其注意总结内河防守的经验,努力筹思抗敌的大计。他称许人民

5、抗敌斗争的英勇 杀敌精神,和反侵略的壮举,是“揭竿俄报郅支围,呼市同仇数万师”1。魏源极其憎恶穆彰 阿、琦善之流的卖国投降言行,指责他们丧失民族大义,不以民族利益为重,误国害民。 说他们是“全凭空气销兵气”2。怒斥他们搜刮民脂民膏,向侵略者赔款乞降的罪恶活动。投 降派厚颜无耻地说,对侵略者要“结以恩德”,报以“仁慈”。魏源严正地指出,投降派的无 耻谰言是“误人家国”3。对于犯我边疆、侵我国土、渔肉我乡里、屠戮我人民的侵略者,绝 不能讲“仁慈”、 “恩德”,只能“以甲兵止甲兵”4。他不仅揭露了投降派假口仁义、卖国投降 的丑恶嘴脸,而且明确地阐明了以正义的武装反抗非正义的武装侵略的原则。 经过鸦片

6、战争,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历史性转折与剧烈变化。中国从此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深渊。民族灾难,国家危亡,人民痛苦,把如何救国救民这个问题提到人们的面 前。思想学术界,人心愤激,爱国志士与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议论抗敌救国,挽救民族危 亡的大事。魏源认为,这是一个“凡有血气者所宜慷慨愤悱,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5 的问题。他呼吁:应当深自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吏好更有效地抵御外侮。围绕这个 中心问题,魏源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主张。 首先,魏源总结人民群众自发地抗敌斗争和他在浙江前线筹议、指挥抗敌战事的经验 和教训,提出了以我之长,削敌之短,致敌于死命的思想。他认为,敌人虽然船坚炮利, 武器精良,但是它

7、远离后方,供应不济,我们的火器船舰不如外人,但是有内河内地做凭 借,与其战敌人于海上,不如诱敌深入我境内,在海口和内河上同敌人周旋。这样,就可 以使敌之长处无可施其伎,变为不利,我则能发挥长处,避其所长,攻其所短,变不利为 有利。因此,他说:“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 ”同时,人民群众与地方绅商 有抗御外敌的积极性,有助我们因地制宜。因此,他又说:“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 如练水勇”6。他肯定了广东、台湾、澳门人民抗英斗争成绩,进一步发挥了林则徐“恃民心, 用民力”的思想。 其次,魏源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指出,对于外国侵略,一定要坚决 抵抗,而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并

8、不是盲目排斥。他认为,要抵御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首 先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这是战胜外敌,富国强兵的重要条件。他说:“欲制夷患,必 筹夷情 7。不了解敌情怎能制胜呢?魏源的著名口号是“师夷长技”,其目的是什么呢?他 说:“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之长技以为我之长技。 ”这就是说,第一,是为了对付外敌的 侵略;第二,是为我所用,引进外国“长技”,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在当时,是很难能可贵 的想法。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具有初步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 级知识分子,要求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以便强国御侮的共同愿望。它对于闭锁孤处,固 守传统偏见,囿于九州而不知“寰瀛之大”8 的保守势

9、力、保守思想,起了震惊的作用;对 于迂腐可笑的顽固派把西方科学技术看做“奇技淫巧”、 “形器之末”的愚妄滥调,是有力的批 驳。 再次,魏源认为,为了强国御侮,不仅要学习西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发展本民族的 军事工业,改进中国的国防设施和武器装备,加强国防能力。为此,他提出了许多具体建 议和实施的方法。例如,西方的战舰、火器,以及“养兵、练兵之法”,都要学习。在沿海 (例如广东)设造船厂、兵工厂,聘请法国和美国技师,传授技术,一方面造船、制作武 器,另一方面,培养训练技术人材,包括教练驾驶战舰、 “演炮之法”等等。此外,与国计民 生相关的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舟、自来火、

10、自转锥、千 里秤,等等, “凡有益民用者”,都要积极地学习、引进和制造。魏源在当时是眼光开放的, 也是具有长远理想的。他希望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的工商业和国防,保卫国家,供给 民需,使中国从落后的闭锁状态下转变为“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 民”9 的繁荣强大的国家,使落后的东方中国赶上强盛的西方大国。 最后,魏源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特别指出了加强海防、边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他一方面揭露了英国从海上侵华的霸道行径,另一方面,特别揭露了沙皇俄国对外扩张的 侵略野心。正确地指出:各个资本主义大国都想染指中国,事实上是纷至沓来。中国面临 着腹背受敌的危难局面。形势是十分尖锐的, “鄂罗斯兼并西北,英吉利蚕食东南”10。在对 付英国从海上东侵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和放松对于从北面侵略中国的俄国扩张主义的警 惕,在加强海防的同时,也一定要加强边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