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师资格证小册子电子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51515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3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教师资格证小册子电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心理学教师资格证小册子电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心理学教师资格证小册子电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心理学教师资格证小册子电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心理学教师资格证小册子电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师资格证小册子电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师资格证小册子电子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四个特征。17人在知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讲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称为背景,反映了知觉的选择性。18知觉恒常性通常包括三类:大小形状和颜色恒常性。00、视觉刺激中最常使用的深度线索包括: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19.平行的铁轨向远方延伸时, 看起来趋向于相交, 因此在画面上两条直线越趋向接近就表示距离越远,这是线性透视在起作用。20篮球比赛中,对于如何组织进攻、传球、上篮的记忆属于程序性记忆。21对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的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属于语义记忆。22瞬时记

2、忆的特点是: 保持时间为几十只几百毫秒,存储形式为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如果不被注意或编码就会自动取消。23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 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 。24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指数量为 7+2 或-2 个组块。25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在长时间的记忆中语义代码占主导地位。26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27干扰可分为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两种,前摄干扰指学过的旧信息对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以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28心情好时,人们往往回忆出跟多美好的往事,心情不佳时人们回忆的是倒霉的事,这

3、种现象提取线索是状态依存性。29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反映的思维特征是间接性。30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水平上,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称之为初级概括。31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概念进行不同的分类,通常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00:个体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东西归在一组,而把不同特征的东西放在不同的组别中,然后把这些组合不同的名称联系起来的过程称之为概念形成过程。00:利用人工概念进行概念形成研究的方法是由赫尔创立的。32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

4、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爬山法。3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取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相处时状态递归的策略称作逆向工作法。34.在认知心理学中表征是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35人们习惯于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原因在于受到心理定势因素的影响。36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够顺利的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37智力与创造力之间关系的描述中,传统的看法是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38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治理是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39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 岁,实足年龄是8 岁,他的比率智商是125

5、。00:智力二因素说由斯皮尔曼提出。他认为在各种心理任务上的普遍相关是由一个非常一般性的心理能力因素或称 g因素所决定。在一切心理任务上这个一般因素和某个特殊因素(s因素)两种因素。00: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且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的能力是流体智力。00: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发展变化趋势的是 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到U 型变化趋势,晶体智力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40一般在 18 到 25岁之间,智力的发展达到峰。41智力三元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42社会性动机是人类特有的,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43交往动机驱使青少年特别重视伙伴关系。44马斯洛需要层次

6、中,由低到高排列的第四层次为尊重的需要。45认知理论着重强调人的教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作用,既强调人的思维对行为的调控作用。46人类具有四种基本的情绪: 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47情绪的基本状态有:心境、激情与应激48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反之会引起各种疾病。49初生的婴儿能够通过哭、皱眉头等向成人传递各种信息,这体现了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50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表明人格具有稳定性。51、 人格结构中 自我调控系统 的内容 :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和自我体验。52、有些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的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甚至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匆忙解答,

7、这类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冲动型。53、反应慢但精确性高的认知方式属于沉思型54、场独立性的人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他们在对信息加工处理时,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这种人称之为场独立性。55、奥尔波特于1937 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性特质。56、主题统觉测验是以佛洛依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57、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源、信息、通道、目标靶、反馈、障碍、和沟通背景。58、影响 人际关系 的主要条件:相似性与互补性,接近性与熟悉性,个人品质。59、人们更喜欢那些对社会上重大事件的看法与自己比较一致的人,在感情上更加融洽的人,

8、这符合影响人际吸引的相似性条件。60、 群体的功能 :给成员一归属感,使成员具有认同感,使成员获得社会的支持。61、在与他人一起活动有别人在场使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称之为社会助长。62、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有时他人在场不但不能促进个体行为效率的提高,反而会使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干扰。63、心里健康是指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64 界定一个人 心理健康 的基本原则: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和协调性,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65、压力也叫应激,这一概念最早于1936 年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学家汉斯薛利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来某种特殊

9、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应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66、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67、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属于文化性压力。68、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69 把自己不当、 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 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投射。70、出生后大脑主要是皮层继续生长在6 个月时,大脑会达到成人大脑体积的一半,2 岁时为成人的四分之三, 4 岁孩子的大脑就已经非常接近于成人的了。71、婴幼儿

10、的动作的发展时期是其各种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72、婴儿发展最早的感知觉是触觉。73、儿童知觉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是在婴幼儿期。75、皮亚杰提出了个体从婴儿期到青春期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其顺序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76、用道德两难的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柯尔伯格。77、青少年时期是介于儿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过渡时期,一般认为 12、13 岁到 18、19 或 20 岁处于这个时期。78、青少年的主观化自我阶段反映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出于对自己思维、 感情、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79、青少年时期对友谊的重视程度在人的一生中是最突出的。8

11、0、成年期是指从20 岁左右到 65 岁左右这一段漫长的时期,这一时期最典型的特点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自我同一性得到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稳定,情绪也趋于稳定,人际关系趋向成熟。81、4565岁这一段时期通常被人认为中年期。名词解释1、 心理学:是一门解释预测和调控人们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的科学。2、观察法:指 自然情境中 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 记录然后对所有记录进行分析,以其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方法3、实验法 :指在控制条件下 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4、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

12、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分为问卷和谈话两种方式。5、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直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9、生物节律:只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10、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11、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不刺激的感受形式不同的。12、感觉阈限:指人受到某个刺激存在后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1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的反映,他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14、社会知

13、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15、首因效应:指人们再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16、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人经验的心理过程。17、学习:指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题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的以及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他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18、思维:是一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间接的反映。19、聚合思维:只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20、发散思维: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

14、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21、概念: 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22、推理:只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的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23、心理定势:指坚持使用原有得以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24、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 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线的智力行为。25、动机:只为激发维持调解人们从事某种活动

15、,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26、本能理论:最早被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生来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27、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28、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29、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30、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31、道德感: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认识、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2、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

16、的情绪体验。33、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34、个性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它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三种。35、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收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双方彼此交流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36、群体: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37、社会惰化 :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他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共组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38、去个体化 :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思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39、群体极化 :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