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仲礼:这不是改革,是大学的应有之义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3251380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7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仲礼:这不是改革,是大学的应有之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丁仲礼:这不是改革,是大学的应有之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丁仲礼:这不是改革,是大学的应有之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丁仲礼:这不是改革,是大学的应有之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丁仲礼:这不是改革,是大学的应有之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丁仲礼:这不是改革,是大学的应有之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仲礼:这不是改革,是大学的应有之义(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6 丁仲礼:这不是改革,是大学的应有之义丁仲礼:这不是改革,是大学的应有之义 国科大首届本科生专访校长丁仲礼 何谓大学?这也许是每一个身处大学校园的同学心中都会思考的问题。 在经历了一年国科大的学习生活之后, “国科一期” (国科大首届本科生)的同学虽然仍面对着不少困难与挑战,但更多的还是充实的收获。对他们而言,在国科大一年的学习生活使得他们对“大学”的含义有了一种感性的认知。 而那“大学”二字,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校长丁仲礼心中又意味着什么呢? 近日, “国科一期”的五位同学对丁仲礼校长进行了一次专访。他们带着青春的困惑与收获,带着对科学家的崇敬与好奇,倾听丁校长对科学与人文、学习

2、生活、大学教育等问题的见解,解答萦绕在“国科一期”同学心头上的关于学习和成长的疑问。 令人惊讶的是,这其实是他们“大学写作”1课程第四单元“科学普及类文本的写作”的一项作业对感兴趣的知名科学家进行专访。 而丁仲礼在同学的心目中,是能从黄土这本“天书”中读懂千年气候变化历史的杰出地质学家;是哥本哈根会议上代表中国科学家发声,维护祖国利益的民族脊梁;也是在开学之日以一首豪气干云的贺新郎词惊四座、唤起学生满腔热情的诗人。这位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国科大校长正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科学家之一。 1 鉴于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忽视批判性阅读与写作训练,致使很多学生难以准确理解他人和清晰表达自己,国科大面向本科生开设

3、了这门“大学写作”课程。课程方案借鉴美国一流大学本科生写作课经验,将教学 目的定位为拓展学生人文视野、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写作能力而不局限于写作技巧的 讲授。作为一年级本科生必修课, “大学写作”课程由批判性阅读、分析论证、综合训练、科普写作、综合 交流与总结 5 个单元构成,采取研讨班形式,以 20 人规模的小班组织教学活动。来自人文学院、自然科学 史研究所、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 18 位学者担任授课教师,他们分别具有哲 学、历史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理学等专业背景。学生则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课。为了进一步拓展学 生视野,课程还安排了国内优秀媒体撰稿

4、人来课堂做报告。 参考文献:国科大探索开设新型“大学写作”课程 http:/ 2 / 16 来到丁仲礼的办公室,虽然刚到上班时间,他就已经在和同事很热烈地争论问题。引人注目的是书柜上的海龟标本,还有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海龟标本是他作为地质学家的纪念,而唐诗宋词正是他自年轻时代起的爱好与兴趣。 而这次访谈,也从这里开始。 科学与人文科学与人文 学生: (学生向丁仲礼递上本科生文学社刊物流景创刊号)这个是我们学生: (学生向丁仲礼递上本科生文学社刊物流景创刊号)这个是我们本科生文学社办的一本刊物,这是第一期,想请您过目。本科生文学社办的一本刊物,这是第一期,想请您过目。 丁仲礼:丁仲礼:好啊。在大学

5、的时候,我也参与过办学校刊物,我们浙大当年有两个刊物,一个是校团委的,叫“求是园” ,我差不多每个星期都参与编辑。我们浙大还有一本校刊,我也是从事编辑工作。我觉得,在大学时期,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这样的活动,这对以后的工作会很有帮助的。你们能自己办刊物,很好。 学生:您的家乡浙江绍兴是著名的文化之乡,您笔下的诗词,如开学时的学生:您的家乡浙江绍兴是著名的文化之乡,您笔下的诗词,如开学时的贺新郎 ,还有故乡行 ,既有文采,又饱含深情、理想和抱负。这些文化贺新郎 ,还有故乡行 ,既有文采,又饱含深情、理想和抱负。这些文化的熏陶对您从事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具体的影响?的熏陶对您从事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具体的影响

6、? 丁仲礼:丁仲礼: 这个呢, 你不能把他说得太紧密。 搞科学的人喜欢文学的人也不少,比如我所知道的,像苏步青、华罗庚,在科学院工作过的这些大家,他们的古诗写得是不错的。还有,像丘成桐就很有文学功底,他还送过我两本他写的古文和诗词。要说两者之间的联系,文学某一种程度上是陶冶性情,可能喜欢文学的人感情比较丰富,比较天真、单纯,不会那么世俗地对待你身边的人与事,这些或许是作为一个科学家需要的一种素质。文学给人一种理想,理想对你做工作,坚持你认定的价值观,也是有帮助的。我想,爱好文学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同个人的一种气质也有关系。但是也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花很多时间,去沉浸于文学当中,那是两个概念。因

7、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爱好,只要是高雅的爱好,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有帮助的。 3 / 16 学生:下一届有意向报考国科大的新生及家长中有人担心,国科大致力培学生:下一届有意向报考国科大的新生及家长中有人担心,国科大致力培养科学家,是不是就不在意校园文化,以及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虽然我们养科学家,是不是就不在意校园文化,以及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虽然我们介绍了我们平常确实接受着很好的人文素养的教育,但是他们还是不太相信,介绍了我们平常确实接受着很好的人文素养的教育,但是他们还是不太相信,您怎样看待这件事?您怎样看待这件事? 丁仲礼:丁仲礼:首先,我所见过的好的科学家,绝大部分都有很好的人文素养,或

8、许好的人文素养是成长为好的科学家的一个前提条件,这个是我的个人判断。我为什么在设计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时候把情怀培养放在第一位, 是因为一种丰富的情怀爱国主义的情怀、悲天悯人的情怀等等,是成长为好的科学家必要的前提条件。现在好多中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很难理解人文知识的积累对成长为一个完善的人的重要性,对成为好的科学家的重要性。很多人没有这个体会,所以才会有非常极端的,认为培养科学家同培养人文素养是二元对立的想法,其实这两个是完全统一的东西,还不能说是矛盾的统一,完全是统一为一体的事情。 人文教育是一个文化培养人的过程,人文的培养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君子,一个有文化的君子,这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不

9、是说光给你开几堂文学课,开几堂艺术课可以解决的。这是在形成一种风气:你周边的人是怎样的,你周边的老师、同学、学校的领导有怎么样的价值追求、行为方式这些就是文化。我小的时候在农村,我父母在外面工作,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我爷爷一点书都没念过,但他很有文化,这个文化指的是待人接物的文化。比如说,他会跟你非常严肃地说,见到谁你应该叫什么,叔叔、伯伯、姑姑、爷爷、太公,他会跟你说得很清楚,你该怎么叫,这个你不能忘。再比如说我们那个时候非常苦,有很多乞丐,虽然我们自己经常吃不饱饭,但是每碰到乞丐,我爷爷永远会多多少少给人家一口饭,一块年糕、一个小粽子,他不会让人家空手走,他觉得那样做人是没有良心的。 这就

10、是文化。 你说的人文的素养, 首先应该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来。 所以你们来的时候我跟你们讲,希望你们在校园里面形成一种很好的校风,我把这个校风建设的任务,交给你们本科生。好的学校,不在于有多少大楼,甚至不在于有多少大师,而是在于它有特别优良的校风。我也跟你们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体现的就是一种文化,也就是国科大要追求的一种文化。我们现在还不能说国科大已经具备了这样一种文化,但是国科大已经具备了大家努力念书的文化。 我希望我们的每个老师都像关心自己的4 / 16 孩子一样关心每个同学,现在我还不敢说我们已经做到了这样,但是在国内的任何一所大学,像我们这样关注到每一个同学

11、的这种文化,我相信唯有国科大有,其他学校肯定没有。 学生:谈到老师对同学们的关心,我们很容易想起冯琦老师学生:谈到老师对同学们的关心,我们很容易想起冯琦老师2,他把班上每,他把班上每位同学的名字都记住了。位同学的名字都记住了。 丁仲礼:丁仲礼:冯琦老师,你们叫冯大大是吧,我都听说了。这个冯大大为人非常好是吧,我们请来的老师,我觉得都不错。这个是应该的,我们的班主任,辅导员, 我都要求他们要叫得出来每位同学的名字。 你得要让每位同学感受到, 老师、学校是爱我的,这个很关键。要是同学们觉得学校跟自己完全是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这个是不够的。 学校必须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 只有这样的学校,才

12、能真正激励这些同学们往前走。 也只有这样的学校, 才能使这些同学毕业以后,来支持学校的长远发展。 因为支撑这个学校的, 不完全是老师, 还要有好的校友。学校好与不好,同校友的表现、杰出校友的水平、杰出校友的多少,是密切相连的。你不能说,我有钱,我把谁谁谁请来放在我这,这个不值得你骄傲,这是你有钱。关键是你培养出来的学生,出去以后他的表现怎么样,能够培养出足够优秀的人,才是这个学校的骄傲。 国科大学子之惑国科大学子之惑 学生:很多同学选择国科大是因为这里远离喧嚣,能专心学习、研究,不学生:很多同学选择国科大是因为这里远离喧嚣,能专心学习、研究,不被外人打扰。但毫无疑问,新时代的科学家也需要与人沟

13、通,比如做科普,您被外人打扰。但毫无疑问,新时代的科学家也需要与人沟通,比如做科普,您觉得我们除了学习知识,还需要培养哪些能力?觉得我们除了学习知识,还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丁仲礼:丁仲礼:首先,知识和能力是这样一种关系,在你们学习过程当中,学到的是知识,忘掉的也是知识,沉淀下来才是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学了很多新的知识, 也忘了很多老的, 但是你沉淀下的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既同你的学习,工作有关,也是同你的阅历成长有关。能力当然要去追求,但我觉得,在大学阶段,你不要去刻意去追求某种能力。有些同学喜欢组织活动,获得组织才能,而2 冯琦,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科大本科生线性代数

14、B-01 班主讲老师。 5 / 16 有些学生喜欢安安静静读书, 这也可以。 但是我相信, 无论你是用怎么样的方式,最终,等你到一定年龄的时候,都会把能力沉淀下来。只不过说是在哪个方面能力别人比你强,哪个方面的能力你比别人强,如此而已。所以,作为一个大学校长,我不能给你们设计一个模子,而是一定允许你们有多样化的追求,也鼓励你们对多样化的追求。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尊重同学自己的兴趣。 学生:那校长您的意思就是,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那校长您的意思就是,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来做,不必刻意去改变什么,是这样吗?兴趣和想法来做,不必刻意去改变什么,

15、是这样吗? 丁仲礼:丁仲礼:你这个话呢,不一定要去刻意改变自己,我可能要收回来一点。首先你前面的理解是对的,因为每个同学有他家庭成长的背景,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 也会有不同的理想与追求, 在这个背景下我是主张大家尊重自己的兴趣。但是,不要刻意去改变自己呢,这个就说得有点绝对。因为你们身上肯定还是有不少弱点的,你们现在还是在积累的过程当中,希望人生走得更高,走得更远,要追求一个完美的人生,就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学生:学生:国科大本科教育国科大本科教育已经办了一年了,您觉得现在本科生的情况跟当初已经办了一年了,您觉得现在本科生的情况跟当初设想的一致吗?设想的一致吗? 丁仲礼:丁仲礼:基本是一致

16、的。你们每次考试后老师们都要写一份报告,我都要认真看一遍。我的感觉是,尽管我们学的比较难,学业也重一点,但是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确实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学起来比较困难,但不用把这个事情看得多严重。大学前三个学期,一定是最难的,学完这三个学期以后,你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物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再往下学,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接下来还会表现得越来越好。一年下来,老师跟学生的表现,我都是满意的。老师都做得那么认真,这个我是估计得到的。因为我们科学院传统文化就是严谨认真,你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得很好。比如说我们席校长3,他一年要上一百六十个学时的课,要当班主任,要带一门课的首席教授,要当数学院的学术院长,还要当副校长,他身体本来就不太好,但一个人就承担了这么多事情,从这可以看出来我们的老师还是非常认真的。 3 席南华,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