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论文中国古代三类家族教育的异同研究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49969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论文中国古代三类家族教育的异同研究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科研论文中国古代三类家族教育的异同研究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科研论文中国古代三类家族教育的异同研究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科研论文中国古代三类家族教育的异同研究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科研论文中国古代三类家族教育的异同研究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论文中国古代三类家族教育的异同研究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论文中国古代三类家族教育的异同研究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科研方法中国古代三类家族教育的异同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意义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 , 首位老师是母亲 , 最早的教育环境是家族 , 每一个人都是从这里起步的 , 家族是同一血缘的若干家庭的组合体。我国古代是一个家族林立的国家, 不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王谢陆顾四大士族,还是唐时的关陇士族,或是后来出现的晋商徽商家族,以及一些迁移的客家家族等,都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 尤其是在学校教育尚不发达的古代 , 家族传统教育成为我国独特而又重要的一种道德传承方式。研究这些家族的家族教育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意义上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理论意义(1)

2、家族教育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从对比中发现家族教育的内涵。研究家族教育的异同是对我国古代家族教育的一个系统比较。纵览这些年来的家族教育的研究,研究者多是从一个具体家族的实例而进行的,或者是一个群体如魏晋南北朝的家族进行研究, 并没有从宏观上来对这些家族进行一个细致的分类,也就无法对我国古代的家族教育当中存在的异同进行比较,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家族教育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的总结与继承。我国古代教育缺乏系统完善的体系,在这中间,家族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三类家族教育的比较与分析,更加有助于家族教育的延续。2. 现实意义(1)家族教育能弥补了当今社会过于强调学校教育而忽视

3、家庭教育的弊端。我国的家族教育这几十年经历了很大的曲折。由于几十年前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造,导致我国经济成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家族经济经过了改造, 伴随的商人家族也消失了。后来发生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又导致文人家族遭受了迫害,文人家族也日臻灭亡。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兴起,我国的家族又有一定的发展,家族经济或者家族文化又开始散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而现今社会的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了很完整的体系,但是家庭却因为各种原因而忽略了对家庭教育的重视。(2)家庭教育承担着道德传承的重要作用,研究家族教育有助于总结我国古代优良的家族教育理念,灌输到现代家庭教育中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 人们往往忽略家庭本身应该承

4、担的教育责任、尤其是伦理道德教育责任, 这也是造成现代伦理道德教育缺位的原因之一。同时在家族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人们对一些“官二代”和“富二代”充满仇视情绪。而且家族教育中有些所强调的诸如修养、 品德等有益的内容正是当前中国伦理道德所缺失的。这个时候对我国古代的家族教育进行研究,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 而且在现实意义上也可以对兴起的家族在开展家族教育的过程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使他们在进行家族教育时能够去粗取精,更好的培养下一代。(3)家族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缓和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当今社会存在的很多问题, 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教育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家族教育的缺失所造

5、成的, 如不注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炫富、蛮横等思想态度的骄纵等,通过家庭教育,这些问题是可以加以解决的。二、研究目的1. 理清中国古代三类家族教育之间的异同。2. 对三类家族教育的原因、特点与作用进行剖析。3. 能对当今社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三、研究现状查阅相关的电子数据库发现, 目前我国研究关于家族教育的论文约有一百七十余篇,其中涉及到本课题的约有三十余篇。在这些论文当中, 最重要的是党明德先生的古代家族教育著作。综合而论,目前我国研究家族教育的论文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注重对一个家族或者是一类家族教育的研究。大多数论文是关于我国古代某一个家族教育或者是一类家族教育的研究。如杜君芳的杜

6、氏家族教育的思想渊源 、白明东的晋商常家的家族教育 、陈祥龙的莒南县大店庄氏家族教育成功的原因及启示、何成的明清新城王氏家族背景探析等就是从一个家族来对我国古代的家族教育进行研究。 此外, 钟春翔的简析清代江南的家族教育 、李浩的论唐代关中士族的家族教育 、乔南的明清山西商人家族教育制度初探 、李必友的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的特点则注重从一个时期或某个类别的家族教育进行分析。2. 注重对文人士族家族教育的研究,忽视对商人家族和客家人家族教育的研究。中国古代虽然是一个“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对士人非常重视,因此研究者对文人家族教育的研究也非常多,特别是以文人士族较为兴盛的魏晋南北朝唐宋等时期的家族教

7、育为主。 对商人却格外的贬低。 因此所留的文献关于商人家族教育的较少, 所涉及的关于家族教育的研究多是以明清两个朝代居多,商人的地域分布则是在山西、 安徽等古代商业家族较为汇集的地区。关于客家人的家族教育研究也较少, 这是因为客家人以前不受研究者重视,现在伴随着民族学等一些新兴学科的兴起,客家人的家族教育也开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值得我们关注。3. 注重从历史文献及家训中来研究家族教育。研究我国古代的家族教育,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从历史文献着手, 一个是从流传下来的家族人和家训着手。从历史文献着手,则是从如文心雕龙 、 世说新语等人物传记着手,则是从如宋史等涉及到人物与世家列传等着手,则是从如

8、苏洵、苏轼、苏辙等家族的名人中的著述着手。从家训着手,则是从如颜氏家训、 朱子家书、 曾国藩家书等家训著作着手。4. 侧重于纵向的总结,缺乏横向的交叉比较。研究者多是对一个家族教育的历史沿革的记述, 而缺乏对家族教育同类或不同类别之间的比较。这样就只能见到家族教育的一叶,而不能窥全貌,更不能够将特殊性应用到普遍性之中。对于家族教育的研究成果,则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家族教育中有一些共同的东西。经过研究,学者发现,我国古代家族教育有这些共同点: 家族教育中特别注重母教, 不管是什么类别的家族教育都突出孝道,还以儒家教育、礼仪教育为核心,体现了浓郁的道德说教色彩。文人家族教育上, 魏晋南北

9、朝时期文人家族教育的特点就已经凸显。第一个特点是内容多样,包括儒学、文学、史学、艺术、谱学、科技、军事等等。第二是家训开始盛行, 魏晋南北朝的家训数量极为可观。有文献记载的家训和具有家训性质的诗文至少有 80余部,著名的有诸葛亮的诫子书 、陶渊明的命子诗颜之的庭诰文任昉的家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等。其中尤以颜氏家训最为成熟,此后的家训未能超出它的规模和体制。第三后期的文人家族教育还有的注重对设施的建设, 如提供田地、 书塾等,有的家族教育组织上已经具有了普及教育的特点 , 内容上呈现儒释道俱有的倾向。2. 商人家族教育上, 首先他们强调培养具有大义的人, 以便成为以后的儒商。他们更多在商业、 医

10、学、教育等方面注重教导。 其次在培养方式上注重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3. 客家人家族教育上,客家人最注重的是宗族教育以及信仰教育。这是由于为了在不熟悉的地方更好的生存。其次注重在建筑物的潜在教化。 传统居民如喜州白族注重家居、 门饰等的教育意义, 一是通过凸显特定的人物与事件来教育后代。如“王者遗风”突出大理段氏、 “四知庐”来突出杨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教化意义等。 二是通过在门楼上题字来激励后代在科举中光耀门楣等。三是通过在门楣上题写诸如“德有邻堂” 、 “书香世美”来对家风进行教育。第三,由于地域的缘故,妇女在客家人的家族教育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四、研究思路考虑到到年代的久远

11、性以及现实的可操作性,关于我国古代家族教育的分类比较研究可以基于以下的思路来进行。1. 研究方案设计。在做研究时,首先对整个研究进行设计, 对所采用的课题、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进行反复的论证与推敲,设计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方案。2.文献收集与整理。由于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以及比较法来对课题进行研究。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要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阅读大量的书籍,并对文献进行分析与整理,找出有用的成分。3. 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三个方向对文人、商人和客家人的家族教育的异同进行比较。4. 论文框架。按照正常的论文格式来成文:由题目、署名、目录、摘要、前言、正文、结论、注释或参考文献等几部分

12、组成。五、研究内容1. 三类家族教育兴起的原因的异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三类家族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变革三类家族具有的家族文化底蕴三类家族在家族教育中所受到的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主流精神文化导向的损益变化自身家族教育观念的变革2. 三类家族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异同家族教育指导思想的异同、家族教育形式与方法的异同、家族教育内容的异同家族教育对象的异同对女性教育的异同3. 三类家族教育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的异同对家族里面每个个体所产生作用的异同对家族整体所产生的作用的异同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作用的异同六、研究重点、难点理论研究是是通过收集文献资料,通过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对理论研究进行归纳、分析与演绎,运用

13、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因此应该首先注重对文献的收集,在收集过程中注重对文献的真伪进行辨别,这个过程是一个很难的过程,需要研究者有一个公正的眼光和一个比较新颖的视野。这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重点是要合理地将三类家族教育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比较。这三类家族教育都各有各的特点,也有共同点,在把握共同点的同时, 应该突出各自存在的特点。七、研究方法文献法、比较法八、主要参考文献【1】传统居民字饰中的家族教育意蕴. 江净帆 . 中华文化论坛 .2010(2) 【2】从文心雕龙中所涉及文学家族看魏晋南北朝的家族教育. 郭丽.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0(6)【3】从岳飞的素养看宋代的家族教育. 安国楼

14、 . 河北大学学报 .2007(3)【4】中国家族教育的历史重现. 王其和 . 东岳论丛 .2006(11)【5】 对于中国传统家族教育的资源评估与文化解读. 刘德龙 . 山东社会科学 .2008(10)【6】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 . 胥文玲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7(7)【7】 家族与家庭教育 : 宋明理学的观点及其实践. 张学强 . 宁夏大学学报 .2009 (11)【8】简析清代江南的家族教育. 钟春翔 .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1(1)【9】晋商常家的家族教育 . 白明东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8(7)【10】莒南县大店庄氏家族教育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陈祥龙 . 山东

15、教育学院学报.2010(2)【11】客家人的家族教育 . 安国楼【12】论唐代关中士族的家族教育. 李浩. 西北大学学报 .1998(2)【13】颜之推颜氏家训的说理方式初探. 秦元. 临济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14】浙江海宁查氏家族教育探析. 赖燕波 . 学术交流 .2011 (1)【15】明清时期晋商家族教育浅析. 王秀玲、万强 . 历史教学 .2007 (4)【16】明清新城王氏家族教育浅析. 何成. 学海.2002(1)【17】清代苏南家训及其特色初探. 蒋明宏 . 曾佳佳 . 社会科学战线 .2010(4)【18】 试论流坑董氏家族教育的科举性与家族性. 尧新瑜 . 抚州

16、师专学报 .1998 (4)【19】宋代家族教育述论 . 宋三平 . 南昌大学学报 .1996(3)【20】宋代延陵南山吴氏家族教育述略. 胥文玲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3)【21】桐城张式家族教育传统试探. 李浩. 民俗研究 .2006(3)【22】魏晋南北朝妇女与家族教育的历史考察. 张白茹 . 江淮论坛 .2003(1)【23】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的特点. 李必友 . 安徽师大学报 .1999(5)【24】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教育思想的特色. 刘建河 . 刘海丽 .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5)【25】眉山苏氏家族教育探析以三苏时代为中心. 马斗成、李希运 . 史学集刊.1998(3)【26】中国家族教育的特点 . 党明德 . 张婷. 齐鲁学刊 .2007(6)【27】杜氏家族教育的思想渊源. 杜君芳 . 教育前沿 .2010(9)【28】明清山西商人家族教育制度初探. 乔南.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