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生物全套教案

上传人:xy****7 文档编号:43249966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生物全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七年级(下)生物全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七年级(下)生物全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七年级(下)生物全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七年级(下)生物全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生物全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生物全套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 1 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 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

2、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环境的变化 (地壳的运动导致) 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 生变 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组织学生分析,教师进行补充、纠正。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 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 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 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 变化

3、。 分组游戏。 (肢体表达一句话的意思,体会语言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盆的 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导答疑, 树立进化的观点。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小组讨论: 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知识目标: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明它们的功能。 能力目标:

4、1.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2.运用观察的方法,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寓性道德教育于性生理教学之中,结合学生现状,讲解上述内容使其初步形成 科学的性知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并认识到对其身心健康具有现实及长远的意义。2.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2.如何理解生殖的过程和胚胎的营养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动态多媒体课件。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多媒体课件示意图。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侧面剖图挂图 。印制好的

5、青春期心理、生理现状调查若干份。建议在讲完本节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下一节课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同 时对于兼做班主任的任课教师来说,借此也是了解学生的一个机会。问卷调查的试题附在其 后供参阅。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 大家知道,生物的“生”一是指有生命,能够新陈代谢,而另一方面是指种族和生命 的延续,或称之为繁殖。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 根据老师的讲解,逐渐进入问题情景。【提示】学习这部分知识首先要求学生要端正态度,不回避,不隐讳,以科学的态度像学习 其它章节的内容一样地学习,有不清楚的及时问老师、家长或医生。其次,能够用学到的知 识指导自己的行动,为今后一生的身心

6、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 解到被子植物的生殖发育,那么人类新个体的产生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 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这一过程是靠人体的什么系统来完成?组成这个系统的器官都有那 些呢?每个器官又有什么功能呢? 新授: 生殖 系统 请同学们观察与思考图 3 出示挂图:男性生殖系统挂图 对照图 3 仔细观察 仔细读图确认各器官的位置 正确填写图 4 的各部分名称。 请同学们观察与思考图 5 出示挂图:女性生殖系统挂图 对照图 5 仔细观察仔细读图确认各器官的位置 正确填写图 6 的各部分名称。 对于重要器官的功能,结合男性和女性成人的第二性征,有助于学生理解睾丸

7、和卵巢的功能。听讲后结合身边的成年人进行思考,理解掌握睾丸和卵巢的功能。生殖过程边示多媒体课件边讲解: 1.精子的特点; 2.卵细胞的特点; 3.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动态课件。 仔细观察,认真听讲,深刻领会,从而理解生殖的 过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11 页图 IV-8 理解从胚胎到新生儿产出的大致过程。阅读教材 11 页图 IV-8 理解从胚胎到新生儿产出的大致过程。区分胚胎和胎儿。胚胎或胎儿在母体内是如何生活的呢,对照 12 页图 IV-9 听老师的讲解。 完成老师的习题: 胚胎或胎儿与母体进行的物质交换。 示动画:分娩的过程。 由此可知,父母的生育不容易,特别是母亲,为了你的诞生,要经历

8、生与死的考验,作为子 女的你应该怎样做。 交流:描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时,父母的经历。 第二节 人的生 殖教案答案:D?板书设计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一、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活动与探究1某学习小组探究在擦黑板时,教室内空气的尘埃粒子含量。他们将制作的载玻片采 集装置,放到教室的中央,擦黑板后五分钟,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五个抽样点的尘 埃粒子数分别是 10、16、14、17、8(每个抽样点的面积为 4 平方毫米) 。请同学分析:A在 400 平方毫米的范围内有_个尘埃粒子。B教室前排位置的尘埃粒子数应比测定出的尘埃粒子数_。C在现有的条件下,应如何降低粉笔灰

9、对同学的污染。请谈谈你的看法。2写出你身边常见的空气污染源_。?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众所周知,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 血液。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在全身 的血管(blood vessel) ,血管里流动着血液(blood) 。?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课型:新授课 课时:2 教材分析: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可以较好地突破重点 解决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 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

10、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 学生便于掌握。 教学目标: 1、?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浆(blood plasma)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成分:90%的水血浆蛋白 7%2、血细胞(blood cell )红细胞(RBC):无核、两面凹的圆饼状。含血红蛋白(Hb) ,呈红色。功能:运输氧?白细胞(WBC):有核、数量少。功能:吞噬细菌和病毒血小板(PLT):无核、最小

11、、形状不规则。功能:凝血、止血 ? 激情、质疑?分析资料?相互交流?观察、分析、表述、交流? ? ?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 ? ? ? ? ? ? ? ? 进一步巩固? 解答 创设情景:为什么失血过多会死亡?出示资料质疑: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演示实验:加入抗凝剂后的鸡血出现分层现象问题:分几层?有什么成分?其功能如何?组织学生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巡视指导? ? ? ? ? ? ? ?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瞭望角 布置作业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2 教材分析:以观察小鱼尾鳍实验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的结构与功

12、能特点,学会区分三种血管。 学情分析:学生对血管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实验探究, 让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 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1、动脉(artery):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快。? 2、毛细血管: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的血管。壁薄、血流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血液与组织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3、静脉(vein):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13、。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慢,管内有静脉瓣。 激情、质疑? ? ?分组实验? ? ?探究、解答? ? 解决疑惑? ? ? ? ? ? 归纳总结? ? ? 进一步巩固? 解答 创设情景:列举生活中三种不同的流血情况,分析原因,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出示探究问题? ? ? 巡视指导? ? ? ? 指导帮助? ?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瞭望角 布置作业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课型:新授课 课时:2 教材分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学会区 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学情分析: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较陌生,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感性认

14、识出发,通过演示实验和 图片分析,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1、?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演示实验-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分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心室与 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心脏肌肉发达、收缩有力,像泵一样将血液泵至全身。? 2、? 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 )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体静脉-上、下

15、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动脉血:含氧量多、颜色鲜红的血。 静脉血: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血。既能运输营养物质,又能运输细胞产生的废物。 激情、质疑?观察、思考? 看书自学? 表述交流? ? 得出结论? ? ? 思考、看书? ? ? 自学、归纳? 相互交流? ? ? ? ? ? 进一步巩固? 解答 组织学生阅读血液循环的发现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心脏模型(猪的心脏)提出观察问题? ? ? 解惑、答疑? 指导帮助? ? ?质疑:为什么把血液称为人体的生命之河?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指导看书(插图)? 小结? ? ? ? ?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瞭望角 布置作业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教材分析: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列举 ABO 血型的类型,知道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无偿 献血的制度。 学情分析:学生对 ABO 血型的知识较熟悉,但有关输血的原则还不清楚。所以教师要注意多 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1、? 列举 ABO 血型的类型 2、? 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 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