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颁奖词历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49528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3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中国颁奖词历年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历年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历年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历年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历年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动中国颁奖词历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颁奖词历年(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 2 月 19 日,2012 年“感动中国”人物揭晓,获奖者中既有人们熟悉的英模人物, 也有深入基层挖掘出来的平凡楷模,人物的选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中国人所经历的2012,他们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感动中国” 2012年度人物荣誉的有: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 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陈家顺;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丈

2、夫背着妻子,坚持20 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备受思乡之苦,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此外, “感动中国”还向公安部湄公河“105 案”专案组表达了特别致敬。【颁奖词】罗阳如果你没有离开, 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 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长使英雄泪满襟林俊德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 你永远不会倒下!纵死终

3、令汗竹香李文波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 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能受天磨为铁汉张丽莉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冰雪为容玉作胎陈家顺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动人以行不以言陈斌强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

4、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孝更绝伦足可矜周月华艾起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清香传得天心在何玥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何处春江无月明高秉涵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 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

5、坛,都是满满的乡愁。悲莫悲兮生别离高淑珍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爝火燃回春浩浩【人物主要事迹】罗阳:歼 -15 总负责人罗阳,男, 51 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11 月 25 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罗阳 1982 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 年,

6、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 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 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 个半月的奇迹。2012 年 1 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 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 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

7、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 年病逝。林俊德入伍 52 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林俊德入伍 52 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 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 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 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

8、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 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 40 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 多项科技成果。2012 年 5 月 4 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 5 月 26 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林俊德住院期间, 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 月 31 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 9 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

9、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 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李文波:南海守礁王李文波,男, 48 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21 岁时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现在。20 多年来,他先后 29 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 累计守礁 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

10、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 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 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 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 天后回到南沙, 20 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 年。2003 年 4 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 年, 2005 年 9 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

11、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李文波说: “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女,28 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 2006 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2012 年 5 月 8 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 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 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

12、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 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 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 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 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 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 “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 “你后悔吗?”她回答: “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 28 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 年的快乐时光。那

13、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陈家顺:卧底民工局长陈家顺,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1968 年出生。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 2007 年 9 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5 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 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 为他们排忧解难,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 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 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 年 9 月起先后深入 5 家用工企业

14、,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 “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 180 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 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 余起,挽回损失180 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 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 万多元。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 “民工局长” 。陈斌强:背着妈妈上班陈斌强,

15、38 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 他决定带着母亲上班。 他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 然后每天骑着电动车。 陈斌强 9 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 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 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 “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 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

16、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 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 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 1 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 清晨 5 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 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 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 7 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 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 总管学校体艺 2+1 活动。他总说: “我是跑着走的。”周月华、艾起:残疾医生夫妇周月华,女, 43 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 “爬”遍了方圆 13 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 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周月华出生后 8 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 凭着自己的执着, 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 周月华因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