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45129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阿不都外力阿吉买买提 帕哈提克依木 新疆财经大学摘 要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 高品位, 高参与性的文化旅游类型。 对民俗旅游资源本身而言, 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 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它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旅游事业的日益发展, 各个历史时期, 各个民族的民间古老文化以传统风俗的形式再现。 更能迎合和满足现代社会人们求新、 求异、 求知和寻根的心理的需 求。但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民俗文化不断消失,民俗旅游环境破坏加剧,急功近利思想普遍等,严重影响和制 约着新疆民俗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在旅游业

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 对新疆民俗旅游资源优势, 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 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民俗旅游 存在问题 对策 新疆一、民俗与民俗旅游 民俗包括风情民俗、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宗教仪式、建筑 风格、民间歌舞等。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各族人 民社会生活的反映。如果人们到自己居住地以外的异地旅游,便 会感受到一种与自己居住地不同的风土人情, 那风味迥异的饮食、 陌生的人生礼仪和祭祀仪典、五颜六色的衣饰、风韵独特的音乐 舞蹈等等,给人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没有一种旅游行 为能脱离游客所到地区及其民族的民俗文化。因此,民俗与旅游 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民俗旅游

3、就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它以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作为其开发的旅游资源。 在内容和形 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 鲜感,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民俗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开展本国的 民俗旅游活动。如香港九龙茄园,为吸引旅游者,特地在灯红酒 绿的十里洋场, 修建了古情幽幽的 “宋城” , 仿佛把旅游者带回到 十个世纪以前的宋朝京城汴梁;又如波士顿附近的“活人博物 馆” , 普利茅垦殖园, 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兴建的房屋、 棚园、 碉堡、 菜园等组成“移民村” ,并有十六七世纪的英国营农场“移民”劳 作、 娱乐、 再现了三百多

4、年前欧洲移民的生活、 劳动和风俗习惯。 这种使民间文化为旅游服务的例子不胜枚举。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由于生存环境、历史遭遇 等的不同,形成了各自色彩独具的民俗系列,这是一笔重要的文 化遗产, 也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旅游事业的日益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民间古老文化、 传 统风俗的形象再现, 更能迎合和满足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们的 求新、求异、求知、求同和寻根心理需求。因此,民俗旅游将成为现代旅游主潮流之一。 二、新疆民俗旅游开发现状 新疆民俗旅游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20 世纪 90 年代初就已萌 发, 以突出民族风情、 民俗文化特征为主,

5、 接待国内外旅游客, 使 其更多地了解新疆民族风情风俗。20世纪90年代末民俗旅游形成 一定规模并开始带有经营性意义。 吐鲁番最早在著名景区葡萄沟内选择两户农民家庭作为民族 民俗家访接待点。虽然当时各方面条件比较简单,仅有单纯的餐 饮、歌舞等,却很受国内外旅游客欢迎,从而带动周围农民积极 参与“民族民俗家访点”的建设,现已遍布全景区。喀什市1998 年只有经营性的风味果园 3 家,由于生意特别红火,2001 年以发展 到 20 多家。现在市区城效已有75 家 “民俗风情园” 、 “农家乐” 挂 牌服务。米泉市铁厂沟镇峡门子位于天山脚下,由于其独特的自 然地理条件, 气候宜人, 适应避暑,20

6、世纪90 年代中期这里的一 户农民办起了“农家乐”民俗旅游点,仅五年多时间就发展到 53 家,现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以上, 形成了一个以农民为主体 开发建设的集自然风景、农家特色为一体的旅游区。最近米泉市 又投资数百万修建了从国道到旅游区的公路, 完善了水电、 通讯、 卫生等基础设施,被国家旅游总局确定为农业旅游示范区。昌吉 市六工镇农民杜文俊 1993 年通过投标获得十三户村水库的经营 权,在国内其他省区办民俗旅游的启发下,开始植物种草,建房 修路,把这里建成了即有乡土气息又有园林风味、集旅游休闲为 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村, 占地1000多亩, 除可提供带有农家特色 的食宿外,还可开展划龙

7、舟,射箭、沙滩排球等运动项目,现已 被评为国家 A 级旅游景点。 由于各地对民俗旅游的界定不同,统计范围不一致,因而很 难对全疆的民俗旅游点总数进行精确统计。 但从实地调研数据看, 民俗旅游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如昌吉州民俗旅游经营户已达 591 家,直接从业人员 3000 余人,2001 年接待旅游 114 万人次;吐鲁 番市有民族民俗家访点 30 余户从业人员 1300 名人,接待 30 万多 人次;哈密市有 26 家民族旅游专业户,年接待 5 万人次。阿克苏 地区现有“农家乐”旅游点共 17 家,主要分布于库车县、阿克苏 市,总投资额 900 万元。大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 环境,

8、依托农家院落,种植各类果树,提供时令水果,利用鱼塘 供游人垂钓以及修建亭廊供游人休息娱乐等形式为游客提供服务, “农家乐” 旅游已成为旅游者了解民俗民风、 增进民族团结的一个 重要窗口。 在调查中了解到,各地都初步做出了民俗旅游的发展计划。 昌吉州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开辟一条经米泉峡门子哈熊 沟天池的旅游公路, 使峡门子成为乌市至天池环形旅游线上 的一个重要景区。 哈密市回城乡准备在回王陵周围发展20户家庭 果园型的旅游专业户,在九龙树回王园周围发展 10 户旅游接待 户,房屋建筑仿造哈密回王时期的建筑风格,形成有特色的旅游 点。伊犁州也准备在那拉提草原修建哈萨克风情园,在察布查尔 县修建锡

9、伯风情园,突出浓郁的民族特色旅游。从以上数字可以 看出,民俗旅游在我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新疆民俗旅游开发起步较晚,但是各地政府认识到位,把民230商场现代化2007 年 7 月(中旬刊)总第 509 期区 域 经 济 俗旅游作为大众旅游的一个重要补充,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产业加以扶持,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在民俗 旅游发展较快的地区,为了加强管理,进行规范,当地旅游部门 相应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和措施, 明确了民俗旅游点在人员素质, 客房条件,卫生设施,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建设标准,在管理上做 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新疆民俗旅游资源优势 1.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为发展民

10、俗旅游提供了稧机 新疆幅员辽阔,美丽富饶,它位于欧亚大陆中部,祖国西北边陲。面积 166 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六分之一,边 界线长达5600 公里, 占我国国界线总长的四分之一。 新疆远离海洋,四周高山环抱,境内水峰耸立,有浩瀚的沙漠、辽阔的草原、 众多的盆地、星罗棋步的绿洲、气候变化剧烈。境内共有 47个民 族,其中世居族有 13 个。新疆 13 民族多姿多彩的民风民情令人 神往,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2.古老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为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提供了源泉 古称西域的新疆,曾为东西方文化荟萃交流的汇聚点与 桥梁,又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风俗,风土人情各异。这些古 老丰富的人文资

11、源为民俗风情旅游业提供了源泉。 新疆是全国的 第二大少数民族聚居区,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新疆的民族个数 多达 55 个,主要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族,汉,哈萨克,乌孜别克等13 个民族,他们的饮食、服饰、民居宅楼、婚丧嫁聚、喜庆节日、 文学艺术,文体活动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 活气息对于游客很有吸引力,是一类很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3.国家扶贫政策对发展新疆民俗族游的带来一定的机遇 包括新疆在内的中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贫困人口比重较 大,是国家扶贫开发的主要地区。发展旅游业是救济式扶贫向开 发式转换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一点决定了中西部地区发展民俗旅 游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也决定了旅游

12、业必将被纳入国家扶贫致富 总体计划。新疆民俗族游开发将享受有关政策,从而获得更为有 利的发展环境。4.新疆产业发展需求 新疆经济发展必须选择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可跨过经济发达 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所经历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阶段。选择既具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 势,又具有可持续的和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如旅游业,跨国贸 易, 特色农业等作为新型的主导产业。 在21世纪的新疆产业结构中, 旅游业发展将呈迅猛增长态势。 新疆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 旅游资源数量大,品种全,潜力大,丝绸之路成为新疆旅游资源 雄厚的文化底蕴, 各民族长期交流融合形成了新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

13、 绚丽多彩的多元文化和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新疆 民俗风情旅游的内容,也了展新疆民俗风情旅游。 四、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新疆民俗旅游以旅游景区和民俗旅游线路为依托,以田园风 光,农家生活方式为特色,以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和劳作体为内 容的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农牧民投资参与。民俗旅游资源由于投资少、回收快、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无疑为农牧 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新疆民俗旅游在取得长足发展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认识不足 新疆民俗风情旅游总体尚处于静止状态,其根本原因还是落后的思想观念。首先,民俗旅游仅仅局限在对少数民族民居的参 观,服饰的欣

14、赏,文化的大概了解上,致使民俗旅游产品组合不 成体系,资源开发缺乏深度。另外,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民族 独特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导致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慢,旅游 资源开发程度不高。其次,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还缺乏全面性的评 价,对整个民俗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科类、范围、开发价值、 客源前景都没有一个全面科学地有计划地分析。 有些地方旅游管 理部门尚未制定本地发展民俗旅游和开发的总体规划, 也缺乏有 效的专业指导。有些地方民俗旅游发展的思路和模式类同,其结 果可能导致重复建设,资金回报率不高而影响效益。重复投资不 仅会造成浪费,更会阻碍我民俗旅游的健康发展,而且破坏旅游 资源。有些地方在民俗旅游资

15、源开发中常常站在本地区,本单狭 小的立场上盲目投资,不够重视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甚至破 坏旅游景区的自然特色, 导致民俗旅游发展和开发缺乏 “一盘棋” 的整体效应。 2.民俗旅游规划滞后 民俗旅游基本上属投资者个人和农民的自主行为。由于其分 散性等特点, 旅游部门较难控制。 有的农户缺乏对全局的判断, 看 见自家周围所办的民俗旅游点效益好时就争相而上,盲目跟风, 有可能形成无序状态。调查资料显示,一些地方民俗旅游的发展 思路和模式雷同,其结果可能导致重复建设,资金回报率不高而 影响效益。3.农民投入渠道单一 新疆民俗旅游投资主体有以下几种:大中型度假村主要是由企 业、 公司和有实力个体业主投

16、资兴办的;小型休闲娱乐场所多由农 民投资开办;田园农庄型和风情娱乐型的,档次高的由个体业主 开办,档次低的多由农民自己开办。公司和个体业主开办的往往 是从银行贷款或自行筹资进行建设, 而农民则基本上都是自己投 资建设,总体上看已形成多元投资局面。但就农民建设的“农家 乐”式民俗旅游点而言,投资渠道比较单一。由于多数农民手中 资金不多, 投入不足, 农民办的民俗旅游一般都规模小, 档次低。 4.民俗旅游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新疆民俗风情旅游业在知名度上不具 优势,这在客观上要求对外宣传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旅游资源开 发的促销力度不够,又缺乏出游煸性,各种宣传口号未能突出体 现新疆民俗风情旅游的理念和着力点。其次,民俗旅游特色产品 开发和利用缺乏统一的促销氛围, 难以形成整体形象与持续的轰 动效应, 因此加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