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策略,物流管理论文_232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33959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策略,物流管理论文_232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策略,物流管理论文_232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策略,物流管理论文_232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策略,物流管理论文_232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策略,物流管理论文_23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策略,物流管理论文_23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策略,物流管理论文摘要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策略,与传统物流下的采购策略有很大的区别。 通过对供应商关系、库存策略、采购流程和采购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等的分析和 比较,找出相关的一些主要要素,可为组织确定先进的采购策略、进而为制定供 应链采购战略提供依据。长期以来,我国一些企业对采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重销售轻采购,缺乏科 学规范的采购制度和方法,没有注意到采购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和配合,没有充 分利用信息技术给企业采购带来的技术支持,没有充分发挥采购自身的优势,未 能对企业做出其应有的贡献。由于这些种种问题,造成企业物料成本比例偏大, 产生大量库存,影响采购品供应的及时性

2、、供货价格、供货质量,使得企业在竞 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本文将在传统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策略中的 4 个 方面进行对比,通过对这些方面对比分析,可以使企业意识到在这些方面可能存 在的不足,在以后的企业活动中进行改进。一、供应商所处的角色不同传统物流的采购管理模式下,采购方与供应商的关系 特点是:合作关系多属于可变的,而且合作期限很短,供应商的数量是越多越好, 且地理分布很广。企业和供应商是相互独立的,他们之间不能很好的进行协调, 竞争多于合作。这种关系的理念就是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所需的物料,其出发点就 是买卖双方围绕着采购品讨价还价,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存在的是“零和”的竞 争关系。在供应链的

3、采购模式中,采购方-供应方的关系从传统的零和竞争关系 转变为完全的“无缝”合作关系。供应链采购模式下的供应商有如下的特点:企 业和供应商的关系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的数量很少,而且 地理位置上尽可能靠近;这种关系是以合约的形式确定的,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 统各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沟通;交易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交易双方相互信任、公 开地配合,共担风险。在供应链下,企业对于供应商不再是一味强迫供应商做出让步,或寻找多个供应 商并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伙伴交易关系、通过双方公 开价格与成本构成,不断改进降低成本,缩短了供应商的供应周期,提高供应的灵 活性;降低了企业的原材

4、料、零部件的库存水平,降低管理费用,加快资金周转; 在质量方面,由于供应商的数量少而且企业可以参与到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 有关质量控制过程,对采购的产品进行事中控制,甚至是事前控制,原材料和零部 件等的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从而省去了一系列的检验过程;与供应商沟通的加 强,改善了订单的处理过程,提高了材料需求的准确性;共享供应商的技术和革新 成果,与供应商建立技术联盟,缩减新产品的开发成本和时间。在采购过程的六 个步骤中,需求识别、描述、潜在供应商、选择、接收、付款都是影响价值的机 会,提升价值 70%的机会存在于采购过程的前 2 个阶段:发现需求,制造规格。在 供应链下,采购方和供应商在早期

5、的共同介入(EPI,Early Purchasing Involve- ment),如在供应领域内配有工程师、在工艺与设计领域搭配采购人员、在新产 品开发部门使用多功能团队等方式,会大大改善工艺、设计、再设计、价值分析 等活动。使得采购方和供应商从“零和”的竞争关系到“双赢”的伙伴关系。二、传统库存管理和 JIT 库存管理传统物流的采购管理模式下,企业库存的特点 是数量大,大批量采购,运输策略是单一品种整车发运,仓库的特点是大而且自动 化。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企业视库存为企业的资产,采购的目的就是为了补充 库存,库存在企业的作用很大。但是库存量大,占用了大量的储备资金,使流动资 金周转变慢,甚

6、至周转发生困难,要想购买生产所必须的其他物料,由于没有资金 而无法购买,反而影响了生产正常进行;而且大量库存的存在可能掩饰管理上的 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需要对不 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以赢得竞争的优势。供应链采购凭借与供应商 的“无缝”合作关系,借助于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将各种物料的需求与产品的 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种计划的编制由计算机来完成,力求使得库存在不影 响生产的情况下,达到最少。与传统的不同,它的采购数量是小批量,运输策略是 多种物资整车发运,仓库的特点是小而灵活。随着现代采购思想的发展, JIT(Just In Time)的零库存

7、的思想逐渐被广泛认同。JIT 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 日本丰田公司提出的。在 JIT 系统中,各生产工序、各环节在生产所需的物料供 应数量和供应时间上紧密衔接,实现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产 品,这里就不存在了安全库存。这里丰田公司提出了看板管理,所谓看板就是记 载有关物料名称、规格、生产量、生产时间、生产方法、运送量、运送时间、 运送工具、运送目的地的铭牌。按规定由上道工序向下道工序领取看板,按看板 上所规定的物料生产量组织生产;上道工序不得向下道工序输送次品物料;要求 不提早、不推迟,及时供应物料。禁止下道工序领取超过看板规定的物料数量; 不建立工序之间物料的安全库存,以免掩盖激

8、起故障或搬运差错等原因造成的上 下工序之间脱节现象。JIT 采用看板生产控制系统,使企业生产的各工序、各环 节能够密切协作配合,使企业的物料库存降到了最低限度甚至为零。JIT 的主要 特点是拉动作业,只有下道工序有需求时才开始按需求量生产,采取平准化计划, 按日产批量采购和投产,把库存降到最低限度。在库存记录上采取反冲方法,以 减少记录库存的事务处理工作量。JIT 是基于“任何工序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按 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或提供服务。”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到,企业实现 “零库存”是依靠供应商、配送中心等其他企业的密切配合,或依靠这些企业的 库存来实现的,在传统的供应商关系中,这是几乎不可能实

9、现的。三、采购作业流程的改进传统物流的采购管理模式下,采购作业流程的特点是采 购周期长、效率不高、采购人员要求低、采购部门相对独立、与其他部门脱节。 采购流程一般要经过选择供应商,提出申请,编制计划,签订合同,收到货物,验收 入库,支付货款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任务要由来自不同部 门的人员来完成,这些人员包括采购人员、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仓库保管人员 等,只有这些人员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采购流程的顺利完成。传统的采购作业流 程是从采购需求计划开始,其次进行认证供应商,然后发出采购定单,待物料到达 企业后,进行物料入库验收,最后进行评价采购工作。传统的采购流程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

10、(1)物资采购周期长,尤其是购货前的准备过程偏长。由于物资采购中 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较多,每一个阶段的延误,都会影响整个流程的效率,再加上 流程中还包含了企业难于控制的对象-供应商,这就使得采购的周期被人为地 延长。(2)采购部门作为一个单独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与公司的其 他部门很少进行直接的接触,采购人员很少与工程技术人员、生产施工人员、财 务人员等进行沟通,通常采购部门关心的是物料的供应,对于开发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品质则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参与。况且由于职能式部门的相 互独立,采购人员与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的沟通成本是很高的,为了商定某一种物 资的性能指标 ,采购人员往往需

11、要与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反复地讨论。在大多数情况下,性能 指标往往由工程设计部门最初设定,如果在采购中发现问题,又需要设计部门认 可,修改设计方案,然后再执行,正是这样的反复和单项交流,造成了采购过程在 设计阶段的高成本。(3)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的销售和生产也随之变化。 从而造成生产计划与生产实际之间的偏离,因而也就带来了物资采购计划与实际 需要量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可能是库存的积压,也可能是库存物料的短缺。在 供应链条件的影响下,现在很多企业对采购作业流程进行了流程再造。其内容不 仅包括制造商内部协同、制造商与供应商、零售商的外部协同,而且采购的目的 从“为库存采购”转变为“为订单采购

12、”。制造商通过帮助上游供应商完善成 本结构、完善供货质量、提高供货效率来实现自己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和提高制造效率以及改进制造质量、缩短向下游销售商的交货期等目标。通过 这种有效的外部资源管理,制造商在采购作业流程中可以与供应商建立一种新的、 不同层次的网络,并通过逐步减少供应商的数量,致力于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 的、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电子化协同采购作业流程、JIT 的订单驱动采购和 B2B 在线采购都是采购作业流程的新形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协同采购示意图 电子化协同采购示意图。新的流程和传统流程相比,减少了大量不增值的作 业,如:定单的下达和接收转换,生产跟踪、质量检查、入库出库和库

13、存积压;以 工作流为中心,取代了以职能为中心,突破了部门界限,消除了各部门的本位主义,形 成了工作流高效的共和体;新的采购流程可以帮助企业缩短采购周期,增加存货 周转率,增加供货稳定性。四、采购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变化传统物流的采购模式下,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价格。 价格因素是采购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是采购考虑的 唯一因素。企业为了取得在价格上面的优势,采取多货源采购策略,通过增加供 应商的数量来降低采购的价格。在供应链管理下,采购考虑的主要因素发生了一 些变化。主要因素除了价格以外,还包括质量和交货及时性。根据英国 Meddlesex University 的一份企业调查表明

14、,在重要性方面,质量超过了价格, 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因素,价格位居第二,交货及时性紧随其后。调查中 88.6%的 企业认为质量重要,85.2%的企业认为成本重要,认为交货及时性重要的企业同样 有 85.2%。质量和交货及时性是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的要求。采购成本 占总成本的 60%,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的主体;采购是企业生产中最前面的 一项活动,采购质量的高低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好坏由决定性的影响;保证交货的 及时性,可以提高企业响应市场的能力。五、结束语 当前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之间,而是集中在供应链上。要想达到供应链 的无缝连接,企业采购能力不容忽视。采购的关键不再是“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到 最好的东西”,而是将采购放在整个供应链下来考虑,本文分析了传统物流与供 应链管理模式下四个主要方面的区别,从中可以看出在供应链的采购在成本、质 量、准确性、敏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对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通过这些方面的对比,企业可以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企业 制定采购战略提供参考。参考文献 1沈小静,谭广魁,唐长虹.采购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2孙明贵.采购物流实务M.机械代写论文工业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