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内村庄整治的思考——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周边村庄整治规划为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3225103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名胜区内村庄整治的思考——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周边村庄整治规划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风景名胜区内村庄整治的思考——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周边村庄整治规划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风景名胜区内村庄整治的思考——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周边村庄整治规划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风景名胜区内村庄整治的思考——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周边村庄整治规划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景名胜区内村庄整治的思考——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周边村庄整治规划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名胜区内村庄整治的思考——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周边村庄整治规划为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景名胜区内村庄整治的思考以天台 山国清寺景区周边村 庄整治规划为例徐颖崔昆仑刘振中摘要:随着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景区 内基础设施不足、接待能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帚区 内 村庄“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帚区的整体景观质 量本文以 天台山国 清寺 景区 村 庄整治为例提出以发展 农 村 的第三产 业 为 切八点 ,将其打造 成 具 有地方特色的旅 游村 庄这 样既缓解景区的接待压 力又能 带动村民 脱贫 致富 ,实现人与景区 的和谐共 处浙江省天台山风 景名胜区是以“山神水秀,佛道宗源”为景观特色,以旅游观光、休 闲度假、宗教朝觐和科学文化活 动为主要功能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

2、胜区。其中的“国清寺景区”是天台山最为重要的人文景区,它与“赤城山”、“石梁瀑”并称天台三绝。近年来,随着 天台 山旅游业 的进一步发展,风景区内基 础设施不 足、接待能力较弱、周边村 庄“帆、乱、差”且建筑风格、体量与景区不协调等问题Ll益突 出。因此,本次规划目的是通过对景区内外以及进入景区沿线的村庄进行整治,将其打造成地方特色鲜 明,同时具备餐饮、住宿和休 闲娱乐功能的特色村庄。这样既 可以缓解 景区的接待压力,弥补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又能提高景区的整体景观质量,同时还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人与景区的和谐共处(见图1)。一、现状分析本次规划涉及 的四个村位于天台山国清寺景区核心区内,并

3、且 正好处于其景区的入口沿线,建筑风格、色彩、体量与景区不协调,严 重影响国清寺景区入口视觉形象。加上 长期以来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村庄内存在房屋 乱搭乱建、禽畜圈舍与居 民住宅混杂、环卫设施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见 图2)。二、SWOT分析(一)优势(S T REN GT HS)1区位优势:本次规划的四个村位于天台山国清寺景区核心区内,距天台赤城 山景区不到1公里,距天台县城不到2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见图3)。2第三产业发展优势:随着国清寺景区知 名度的不断提升,接待游 客的数量 也越来越多,促使 当地第三产业 的快速发展。作为距离国清寺景区最近的村图1景区入口现状景观 图24

4、,I-N 镇 建设图2区域 位置图图3现 状 分 析 图庄,有着难得的第三产业发展优势。3生态环境优势:这四个村庄均坐落于山脚下,生态环境绝佳。其浓郁的乡村气息、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天然景观。(二)劣势(WEAKN E S S E S)P lan圃城镇规划1规划区内村庄布局分散、建筑形式、色彩杂乱,致使国清寺景区的入口景观质量较差。2村庄内部交通不畅,外来游客无法通 过机动车进入村庄。3根据天 台山风景名胜 区总体规划,本规划区内不允许新建建筑,只许改造现有建筑,因此村民积极性不高,整治难度较大。(三)机遇 (OP P O RT UN ITIE S)旅游产业 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

5、旅游者消费能力和 层次有很大提高;企事业单位带薪假期的普及为旅游者提供的闲暇时间将越来越多;旅游业受到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把旅游业列为新兴产业发展 的首选。(四 )威胁(T HR E ATS)本规划区位于景区核心区,环境保护的压力大,任何不恰当的整治都会造成环境的恶化及特色资源的消失。目前村民对住宅整治的积极性不高,整治所需资金问题难以解决,如何在符合生态要求的前提下 运用政府调控机制,合理调动村民整治改造村庄的积极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规划定位本规划将此四个村定位为休闲产业带动型村庄,也就是指充分利用国清寺景区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游 客资源发展旅 游 服务业。主要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利用

6、农业 生产经营活动、农村 自然环境和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村庄建设。这样既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又能解决景区内基础设施不足,接待能力较弱等问题。四、村庄建设规划本次规划在分析了本地块所处的地形特征和现状周边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保留整体风貌,集中统一规划”的方法。本规划区以东西、南北两条现状主要道路为骨架,串连四个村所组成 的四个组团;结合上西岙村南侧现有的旅馆设置集散中心,形成一心两轴四 组团的规划结构(见图4)。Plan皿圆城镇规 划图4规划 结构图规划结合集散中心设 置中心绿地,并在每个村接合冲沟、小片农

7、田果园设 置12处公共绿地,为村民及游客提供户外活动和交流的场所。规划加强山体植被保护并拆除部分山脚 下的违章、破旧建筑,这样既丰富了村庄的背景景观,又能有效防止 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作为国清寺景区的组成部分,本规划区可以分担景区的部分餐饮、住宿功能。规划改造现有村 内特色建筑作为特色农家乐的场所,结合现状一处小型手工木雕作坊形成一个集生产、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特色手工作坊,充分利用和改造现状的小型菜园和果园,营造富有农家特色的绿色空间,为游客提供特色采摘等旅游项目(见图5)。五、村庄整治规划结合村庄 内部地形,以“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治手段,从点到面抓好重点地块的整治,搞好环境卫生和

8、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村庄 自然环境优势,立足现状,降低实施启动的难度,充分调 动村民参与整 治的积极性。(一)建筑整治将现有的建筑按质量不同分成三类处理,对于危26小 城 镇建设房、简易厕所及影响村容村貌的建筑建议拆除;对于那些20世纪60、70年代所建二层 石木结构建筑,由于其外形庄重典雅,细部造型丰富,极具地方特色,规划保留该类型建筑的样式和材质,要求加固结构,按照原有风貌翻新;对于那些质量较好、尺度比例基本合理的新建建筑,规划使用传统灰、黑色屋瓦将其平屋顶改为坡屋 顶,墙面颜色采用 白色(见图6)。(二)围墙和大门整治围墙在起到 围合与隔离作用的同时对公共景观图5旅游服 务设施 规 划

9、图图6建筑立 面改造示意图改 造吣氏 。Plan圆城镇规划路 改 造不意图!较大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围墙趋 向通 氐矮化,并富有装饰性。规划建议采用块石围l咩显得自然、质朴、富有特色。墙体高度宜控制米左右,沿墙种植爬藤类植物,墙根种植花卉,:体绿墙,植被以当地 易成活 的植被为主。三)院落整治a状村民院落混乱、大小形状不一 。院落 占道现!。规划延续现有院落肌理和庭院组 织手法,对的院落加以整治。院落内加强绿化,硬化地面:超过三分之一。四)绿化景观整治!四个村位于群 山环绕的风景名胜区之中,自然:越,但村庄 内部现状缺少公共绿地。规划以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为目的,充分利用现有山勾规划公

10、共绿地。村庄绿化应点、线、面相结合,:绿化与周围山体、农田融为一体。五)道路整治f间道路 以通畅为原则,适当考虑街景要求,采j式的布局形式。规划理顺村庄 内部主要道路,i碍道路通畅的建筑物、构筑物,要求村 内主要:入户路全部硬化,主要道路采用沥青、水泥材行道采用青石或者块石铺 面,同时结合村 内地冉高差太大的部分道路建成梯步形式(见图7)。六)山体及 河道整治J体整 治主要是退耕还林,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扩l。对于主要车行道和步游道沿线两侧的视域范:点培育景观植物。同时应加强 山体管理,防止刍化”。I道整治突出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使用功能,注:、美化、亮化、休憩等功能的综合体现,力争河与环境、景观

11、、村民生活相结合,强调人与水之间的有机融合。六、结语本规划凭借国清寺景区的旅游优势,以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为切 入点,把村民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进村路、供水设施、排水沟渠、改厕改灶等建设内容作为村庄整治的重点和突破El,大大调动 了村民的积极性。经过整治后,村庄内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别具特色。“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国清寺景区 的又一大亮点,风景名胜区的接待压力因此得到缓解。同时村庄的人届环境大大改善,也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 业、餐饮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农民的全面增收,使农民真正得到 了实惠。本次规划 与实施建设有明显的 示范带动作用,达到“整治一处,见效一处,带动一方”的效果。当然,本规划区位于景区 的核心区,任何不恰 当的、过度的整治都会造成 环境的恶化及特色资源 的消失。如何在符合生态和景观要求 的前提下合理整治改造村庄是本规划在今后 实施建设工作 中的 重中之重。参考文献:1汪光 焘认真研 究社 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问题2李 光荣贵州t村 庄 整 治 的实践与效果3中 国风景园林 规 划设计研究 中心天台山 风景 名 胜区总体规 划(20042030)作者单位:徐颖刘 振中浙江省 台州市城乡规 划设计研究院崔昆仑浙江省台州市建 设规 划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