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豆与健康黄豆与健康 黄豆小资料黄豆小资料 大豆(Soybean)是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 Gycine max(L.)Merr.,别名黄 豆(《日用本草》 ) 根据大豆的种皮颜色和粒形分为五类: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 他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 、饲料豆(一般籽粒较小,呈扁长椭 圆形,两片子叶上有凹陷圆点,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 大豆一般高 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 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 7-13cm,宽 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2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 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 5,披针形,下面 1 齿最长,均 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 1 耳,龙骨 瓣镰形;雄蕊 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 黄色长硬毛种子 2-5 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 1cm花期 6-7 月,果期 8-10 月 黄豆的栽培历史和文化黄豆的栽培历史和文化 大豆起源于中国,从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
汉司马迁(公元前 145~前 93 年)编 的《史记》中,头一篇《五帝本纪》中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 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 ”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 ”司马迁在 《史记*卷二十七》中写道:“铺至下铺,为菽”,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菽 ”朱绍侯主编 的《中国古代史》中谈到商代(公元前 16 世纪~前 11 世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指出:“主 要的农作物,如黍、稷、粟、麦(大麦)、来(小麦)、秕、稻、菽(大豆)等都见于《卜辞》 ”卜 慕华指出:“以我国而言,公元前 1000 年以前殷商时代有了甲骨文,当然记载得非常有限 在农作物方面,辨别出有黍、稷、豆、麦、稻、桑等,是当时人民主要依以为生的作物 ” 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一中指出:“大豆生于槐出于沮石之峪中 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于卯 ”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诗经》收有西周时代的诗歌 300 余首其中多次提到菽由 《诗经》来看,我国栽培大豆已有 3000 年左右的历史描叙夏商时代之作《夏小正》中指 出:“五月参见初昏大火中,大火者心也,心中种黍菽时也 ” 从上述文献可见,我国栽培大豆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
从《诗经》来看,我国栽培 大豆已有 3000 年左右的历史从《史记•五帝本纪》来看已有 4500 余年历史 从出土文物可以证明,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我国考古工作者 1959 年于山西省侯马县 发现大豆粒多颗,现存于北京自然博物馆植物列室中根据 14C 测定,距今已有 2300 年, 系战国时代遗物,黄色豆粒,百粒重约 18~20 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大豆出 土文物它直接证明当时已有大豆种植 1953 年于洛阳烧沟汉墓中出土的 2000 年前的陶制粮仓上,有用朱砂写的“大豆万石” 字样 杨直民等(1980)指出:“近年长沙出土的西汉初年马王堆墓葬中,发现有水稻、小麦、 大麦、粟、黍、大豆、赤豆、大麻子 黄豆的营养与食用黄豆的营养与食用 黄豆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 “田中之肉”、 “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 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用每 100 克 大豆 的营养:能量 359 千卡、蛋白质 35 克、 脂肪 16 克、碳水化合物 34.2 克、膳食纤维 15.5 克、维生素 A37 微克、维生素 E18.9 微 克、胡萝卜素 220 微克、硫胺素 0.41 毫克、核黄素 0.2 克、钾 1503 毫克、钠 2.2 毫克、 钙 191 毫克、镁 199 毫克、铁 8.2 毫克、锰 2.26 毫克、锌 3.34 毫克、铜 1.35 毫克、磷 465 毫克、硒 6.16 微克、碘 9.7 微克、烟酸 2.1 毫克、叶酸 130.2 微克等等。
此外含人体 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赖氨酸含量最高;含大量脂肪,其中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 酸、油酸、亚麻酸等) ;并含磷酯、胆碱、大豆黄酮甙、皂甙等成分 用黄豆制作的食品种类繁多,可用来制作主食、糕点、小吃等将黄大豆磨成粉,与米 粉掺和后可制作团子及糕饼等,也可作为加工各种豆制品的原料,如豆浆、豆腐皮、腐竹、 豆腐、豆干、百叶、豆芽等,既可供食用,又可以炸油;生大豆含有不利健康的抗胰蛋白 酶和凝血酶,所以大豆不宜生食,夹生黄豆也不宜吃,不宜干炒食用;黄豆通常有一种豆 腥味,很多人不喜欢如在炒黄豆时,滴几滴黄酒,再放入少许盐,这样豆腥味会少得多,3或者,在炒黄豆之前用凉盐水洗一下,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注意食用黄豆时宜高温煮烂, 不宜食用过多,以碍消化而致腹胀 黄豆小菜谱黄豆小菜谱 卤汁黄豆 黄豆 500 克、八角 5 克,桂皮 5 克,酱油 15 克,白砂糖 10 克,味精 2 克将黄豆炒香, 入冷水中浸 5 分钟,至豆粒涨大、皮起皱,捞起沥干锅内放植物油,烧热,入黄豆翻炒, 加桂皮、大茴香、酱油、白糖,文火慢煮 0.5-1 小时,旺火收汁,调入味精本菜适用于 甲状腺机能亢进 酥炸黄豆糕 黄豆 300 克、鸡蛋 150 克,淀粉(蚕豆)30 克、盐 15 克,椒盐 35 克,菜籽油 150 克。
将黄豆洗净,入加有盐的沸水锅中煮熟;黄豆取出晾干水分,捣茸,入盆中;盆中加鸡蛋 调匀,制成条方糕裹上一层干豆粉;入热油锅中炸至呈金黄色且酥脆时起锅,装盘,撒上 椒盐即可注意大豆应煮软用小火慢炸成菜,使得糕酥化渣; 肉丝黄豆汤 黄豆 200 克,猪肉(肥瘦)100 克,猪肉皮 150 克,猪排骨(大排)250 克、酱油 50 克, 盐 3 克,味精 2 克,大葱 5 克,猪油(炼制)25 克先将黄豆拣净杂质,淘洗干净,再有冷水 浸泡 3 小时;猪肥瘦肉洗净切丝待用;将肉骨头(排骨) 、猪腿皮(猪皮)洗净后,放入砂 锅中,加清水烧沸,撇去浮沫,再放黄豆烧沸,转用小火焖四五小时;待黄豆酥熟后,捞 出腿皮、肉骨,放肉丝搅散,加酱油、细盐、味精,撇去浮油,用大火笃 15 分钟,至汤汁 肥浓,红中泛白时,放葱花即可盛入大汤碗中上桌肉丝黄豆汤的特色:豆质酥烂糯软, 壳不脱落,汤汁肥、浓、鲜、香入口滚烫,营养丰富,易消化是冬季应时寸汤菜之一 肉 丝黄豆汤的制作要诀:此菜因较费时,故需提前一天预制;不宜用黄酒,一则长时间加热, 肉腥散光,肉香喷溢,不需再去腥增香,二则黄酒含乳酸,乙醇,易造成汤味泛酸。
黄豆猪蹄汤 猪蹄 250 克、黄豆 250 克、黄酒 10 克,大葱 8 克,姜 5 克,盐 3 克猪蹄用沸水 烫后拔净毛,刮起去浮皮;黄豆提前浸泡 1 小时,备用;姜洗净切片;大葱切段;猪蹄内 加入清水、姜片煮沸,撇沫;加上酒、葱及黄豆,加盖,用文火焖煮;至半酥,加精盐, 再煮 1 小时;调入味精,即可此菜补脾益胃,养血通乳 4黄豆的药用价值黄豆的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黄豆性味甘;平入脾;心;大肠经具有健脾利水;宽中导滞;解毒消肿的 功效主治食积泻痢;腹胀食呆;疮痈肿毒;脾虚水肿;外伤出血等症 黄豆的药用机理黄豆的药用机理 1.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以提高人 体免疫力; 2. 防止血管硬化: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 血管疾病,保护心脏黄豆中的卵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 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 3. 通导大便:黄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既可通便,又能降低胆固醇含量; 4. 降糖、降脂:黄豆中含有一种抑制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黄豆所含的皂甙 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同时,可抑制体重增加; 5.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减轻女性 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 成、降血脂等。
黄豆小药方黄豆小药方 1 健脾消肿散:黄豆 250g,花生 100g,炒熟研为末,麦芽 50g,研末去渣,再加入细米糠 30g,白粮 100g混合均匀每次嚼服 30~60g,米饮或温开水送下本方用黄豆、花生与 米糠健脾胃、消水肿,麦芽助消化,白糖调味而补中用于脾虚或营养不良性水肿 2 黄豆皂矾丸:炒黄豆 60g,煅皂矾 30g共研为细末,以大枣煎汤制成丸剂每次服 10g,分 2 次服本方能益脾补血,补充铁质皂矾主要含硫酸亚铁,专于补充铁质用于 缺铁性贫血 3 黄豆疗痹汤:黄豆 30~60g,加水煎汤服 4 治单纯性消化不良:黄豆一斤,血藤十斤将血藤煮取汁,浓缩前把磨好的豆浆倒进血 藤汁中煮沸二十分钟,过滤去渣,浓液烘干研粉备用小儿每次 0.5~1.0 克,日服四次 (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 5 治痘后生疮:黄豆烧研末,香油调涂 (《纲目》 ) 6 治诸拥疮:黄豆,浸胖捣涂 (《随息居饮食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