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321802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29 大小:7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英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汉英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汉英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汉英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汉英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英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英翻译》(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汉英翻译汉英翻译课程介绍与教学重点课程介绍与教学重点厦门大学厦门大学 胡兆云胡兆云课程编号:030020英文译名: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课程性质:必修课要求先修课程:英语阅读、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语言学、英 语文学、英语国家概况、大学语文、英汉翻译教材: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王治奎主编,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年 8 月第 3 版参考书: 1.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陈宏薇、李亚丹主编(陈宏薇、陈浪、李亚丹、谢瑾 编)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英语翻译实务基础版,贺军主编,北京:

2、北京出版社,2005。 3.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魏志成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5.汉英英汉翻译教程 ,张春柏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翻译基础,刘宓庆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7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邵志洪编著,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8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编著,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汉英翻译教程,吕瑞昌等编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10.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谢天振主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1. 翻译学导论理论

3、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Jeremy Munday 著,李德凤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本课程是一门高 年级阶段的专业技能必修课,重点训练学生的汉英翻译技能。通过课程教学, 使学生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汉、英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 巧,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一般文学原著译成汉 语,或将中文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 250-3

4、00 个英文单词,译文忠实原意,语言流畅。要求学生既掌握基本的翻译理 论,又具备较高的翻译实践能力。本课程基本指标:1. 使学生具备汉英翻译的基本理论与能力。将翻译理论、实践、评析与鉴 赏有机结合,以中西翻译理论为指导,以英汉对比研究为依托,使学生掌握汉 英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基本的翻译工作。同时督促学生大量阅读 英、中文本,继续提高英、中语言和文化水平。2.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翻译平均成绩超过全国平均分。3. 学生在国内翻译赛事中获奖。4. 教师有相关教学研究成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5. 70%以上的授课教师教学测评为优。6. 有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和正式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二、教学计划二

5、、教学计划厦 门 大 学教 学 进 度 表( 2008 2009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 汉英翻译 上课系、专业、年级 英语专业 2005 级(四年级)3各章节教学内容纲要教学形式时间安排主讲人备注第 1 章 汉英语言对比讲授与讨论第 1 周胡兆云、蔡春露第 2 章 汉英文化对比讲授与讨论第 2 周胡兆云、蔡春露第 3 章 汉译英的标准、可译性与可读性讲授与讨论第 3、4 周胡兆云、蔡春露第 4 章 汉译英的理解与表达讲授与讨论第 5、6 周胡兆云、蔡春露第 5 章 文法、逻辑、修辞与翻译讲授与讨论第 7、8 周胡兆云、蔡春露第 6 章 词语的翻译讲授与讨论第 9、10 周胡兆云、蔡春露第

6、 7 章 句子翻译讲授与讨论第 11、12 周胡兆云、蔡春露第 8 章 篇章翻译讲授与讨论第 13、14 周胡兆云、蔡春露自编翻译专题讲授与讨论第 15 周胡兆云、蔡春露自编翻译专题翻译:八级考试翻译讲授与讨论第 16 周胡兆云、蔡春露自编翻译专题翻译:八级考试翻译讲授与讨论第 17 周胡兆云、蔡春露自编翻译专题翻译:八级考试翻译讲授与讨论第 18 周胡兆云、蔡春露复习、考试第 19、20 周胡兆云、蔡春露说明:“教学形式”指课堂讲授、实验、习题、讨论、现场教学、社会调查、实习等。英语系高年级教学教研室2008 年 7 月 15 日三、教学安排要点三、教学安排要点41. 教师共同研讨教学,商讨

7、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翻译 练习材料等,互相传递教学信息,掌握学生动向和教学效果,适当调整教学内容。2.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课内及课后进行大量翻译实践练习,及时、细致讲评。3. 利用和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翻译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中国国际投资贸 易洽谈会”、“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等,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进行翻译实 习与锻炼。4.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翻译资格证书考试。5. 组织学生参加高水平的翻译竞赛活动,比如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 编辑部组织的“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汉、汉英翻译竞赛活动、由香港中文大 学主办、中国译协协办的“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翻译组的翻译竞赛活 动等。

8、教师帮助通报信息、组织参赛。6. 响应学校开展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学生围绕热点翻译问题开展本学科 的科研活动。四、本课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四、本课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1. 汉英语言水平和文化知识 汉英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两种文化的了解程度,两种语言较 强的运用能力和两种文化较高的了解程度是良好翻译的必备基础,因此必须高 度重视学生双语双文素质的培养。2. 汉英翻译的理论基础 翻译理论有助于翻译实践,因此需要讲授基本翻译理论。基本理论包括基 本翻译知识、主要翻译理论流派、汉英语言文化对比、汉英翻译技巧与方法等。3. 汉译英的实践过程 汉英翻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需要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

9、力的培养,既注重 课内讲授,也注重课外练习。教师需注意宏观与微观指导的结合,对于学生作 业,须集中分析讲评其典型问题;同时须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个别学生进 行具体讲评与辅导。五、考核方式五、考核方式闭卷考试5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汉英语言对比汉英语言对比相关参考: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表明: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基础上。英汉互译的几项基本原则和技巧,如选词(Diction) 、转换(Conversion) 、增补(Amplification) 、省略(Omission) 、重复(Repetition) 、替代(Substitution) 、变换(Variation) 、倒

10、置(Inversion) 、拆离(Division) 、缀合(Combination) 、阐释(Annotation) 、浓缩(Condensation) 、重组(Reconstruction) ,以及时态、语态、语气、习语、术语等的译法,都集中地体现了英汉的不同特点。机器翻译是让计算机按照人们所制定的程序和指令进行不同语言的对比转换,也离不开对比分析。翻译之所以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因此,对比、分析和归纳这些差异,便是翻译学的重要任务。不同语言的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教学和翻译,也有助于语言交际。通过对比分析,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在进行交际时,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

11、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以顺应这些差异,防止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纪德是最理解莎士比亚的法国作家之一。在他看来, “没有任何作家比莎士比亚更值得翻译” ,但同时, “也没有任何作家比他更难翻译,译文更容易走样” 。纪德对莎士比亚的理解是双重的,既是精神的,也是语言的。他在与莎士比亚的相遇与相识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对他在翻译中经历的这番历史奇遇,他曾在为七星文库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撰写的前言中作了详尽的描述:描述了两种文化与两种语言之间的遭遇,也揭示了翻译中译者所面临的种种障碍。纪德首先看到的,是语言与文化层面的逻辑性,这涉及到不同语言的思维方法。他

12、说:“莎士比亚很少考虑逻辑性,而我们拉丁文化缺了逻辑性就踉踉跄跄。莎士比亚笔下的形象相互重现,相互推倒。面对如此丰富的形象,我们可怜的译者目瞪口呆。他不愿意对这种绚丽多彩有丝毫遗漏,因此不得不将英文原本中用仅仅一个词表示的暗喻译成一个句子。原来像蛇一样紧紧盘成一团的诗意,如今成了松开的弹簧。翻译成了解释。逻辑倒是很满意,但魅力不再6起作用。莎士比亚的诗句飞跃而过的空间,迟缓的熊虫一瘸一拐才能走完。 ”在紧密的逻辑与丰富的形象之间,英语与法语的天平有所侧重,在两者的遭遇中,译者的无奈与局限源于文化与语言的巨大差异。头脑清醒的纪德没有丝毫责备英语或莎士比亚的语言的意思,相反,在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中

13、,他充分意识到了母语的缺陷。他说:“只有在接触外语时,我们才意识到本国语言的缺陷,因此,只会法语的法国人是看不到缺陷的。”他的这一观点与德国作家歌德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异之于我,可作一明镜,从异中更清楚地照清自身。在这个意义上,与异语文化的接触,有助于认识母语与母语文化的不足。看清了自身的不足,便有可能从异语异文化中去摄取营养,弥补自身,丰富自身。在艰难的翻译中,纪德亲历了种种障碍,他结合翻译中的具体例证,作了某种意义上的剖析与归纳,其中几条颇具启发性。首先是词语层面的对等问题。他指出:“几乎总发生这种情况:即使当一个词指的是精确物体,而且在另一种语言中也有精确的对应词,但它是一种联想与模糊回

14、忆的光环,一种谐波,它在另一种语言中是不一样的,译文中是无法保留的。 ”纪德这儿谈及的,是文学翻译中一个十分微妙而棘手的难题。从指称意义上看,甲乙两种语言中的词可以是相对应的,但问题是该词在不同语言中却有可能给人以不同的联想,或具有相当微妙的内涵意义。这样在翻译中便有可能给译者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寻求指称意义上的对应,还是联想意义上的融合?从英语到法语,特别是善于运用词语制造丰富联想意义的莎士比亚,给纪德造成的困难,便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层面的取舍,而是文化意义的移植。其次是面对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出现的多义性或意义含糊的情况,纪德又遭遇到了两难的选择。从翻译的根本任务来看, “译意” ,为翻译的第

15、一要义,而理解是译意的基础。但问题是, “莎士比亚有无数段落几乎无法理解,或者具有二、三、四种可能的解释,有时明显地相互矛盾,对此评论家议论纷纷。有时甚至存在好几种文本,出版商在取舍时犹豫不定,人们有权怀疑最通常接受的文本也许是错误的。 ”面对这种情况,纪德认为译者无疑要对如下的问题作出选择性的回答:在原文多种的含意中, “该选择哪一种?最合理的?最有诗意的?还是最富联想的?抑或,在译文中保持含糊性,甚至无法理解性?”纪德给自己或给译者提出的这些问题,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翻译家去认真思考的。多义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而意义的含混则有可能给读者开拓广泛的想像空间。文学文本的多义性和意义含混性问题

16、,是文学理论研究者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译者所应该细加对待的。面对多义的文本,首先要求译者能真正深刻地领7悟到原文本的意义和原作者的意图,这是基础的基础,因为只有全面理解了,才有可能从整体的效果出发,经过全局地衡量,作出不可避免的取舍。纪德面临莎士比亚给他造成的种种障碍和给他出的道道难题,没有像伏尔泰、夏多布里昂等前辈那样对莎士比亚的“趣味”或文风加以责难,而是从译者的角度,在语言与文化接触与交流的层面,对种种障碍与困难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他看来, “如果说每个译本不可避免地都多多少少背叛了莎士比亚,但至少不是以同一种方式。每种译文都有其特殊功效,只有当它们聚合起来才能重现莎士比亚天才的绚丽光彩” 。经过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法国人在与莎士比亚的遭遇、相识与种种冲突中,最终看到了莎士比亚天才的绚丽光彩,而翻译在其间起到的作用,是谁也不能否认的。许钧, “遭遇”莎士比亚第一节第一节 汉英词汇对比汉英词汇对比一、词汇语义对比一、词汇语义对比 汉语和英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