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下的思考——解读张爱玲的《封锁》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21786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封锁下的思考——解读张爱玲的《封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封锁下的思考——解读张爱玲的《封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封锁下的思考——解读张爱玲的《封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封锁下的思考——解读张爱玲的《封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封锁下的思考封锁下的思考解读张爱玲的解读张爱玲的封锁封锁张爱玲是成名于 20 世纪 40 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她的成名作是传奇 和流言。提起张爱玲,我们这一代人中可能会有很多人会对她的金锁记 倾城之恋沉香屑半生缘等如数家珍,却很少有人提及她的一篇六 千余字的短篇小说封锁,但其实封锁也是传奇中的一篇出色之作。封锁通过写对文明与人性的冲突、好人与真人对立的发掘,无疑显示 了现代小说内容的深化,显示了中国文学现代化道路上的新收获,而其技巧圆 熟老到,也 40 年代的不多的短篇创作领域提供了一篇优秀的作品。封锁写的是一九四三年八月,旧上海的某一天,一辆电车在封锁后的 短暂故事。在封锁期间,整个上海都

2、凝固了,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故事的男 主人公,一个已婚人士,某银行的会计师吕宗桢正细心地反读黏在热包子上的 报纸。女主人公吴翠远,是某大学的年轻助教,也正一心一意地批改学生的作 业。他们本是陌生人,虽坐同一辆电车,但却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要不是 吕宗桢一抬头一看见他那个讨厌的侄子他们是不会有机会认识的,为了躲避一 心想找个好岳家而向上爬的侄子的纠缠,吕宗桢有意坐到吴翠远的旁边去了, “不声不响地宣布了他的调情计划”。他们越谈就越投机,并且相爱了,甚至还谈到了婚姻大事。在吴翠远留下 电话号码后,封锁解除了。“宗桢突然站起身来,挤到人丛中,不见了,他走 了.电车上点上了灯,她一眼就望见他遥遥地坐

3、在他原先的位置上了。她震 了一震原来他并没有下车去!她明白他的意思了: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 没有发生。整个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一个不近情理的梦”。在小说中,吕宗桢是有家庭、有事业的人,但是他并不快乐,他连每天为 什么要离家去上班,下班后要回家也不明白,他更不敢去想生活的意义,甚至 拒绝去想。而吴翠远是一个严肃过头的、平淡无趣的女性,“看上去像一个教 会派的少奶奶,但是还没结婚”。我们通常以为浪漫的,偶然的邂逅是属于那 些轻佻的或热情大方的女子与男子之间的事,不会发生在吴翠远身上(也不会 发生在我们一般人的身上),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对外表现的非常得体, 非常好的男女,通常都是非常严格的要求自己

4、,有着世人认可的一套行为标准, 因而当他们在一个相对隔绝的环境中,从没有浪漫过的他们可能就会迸发出激 烈的火花,不能自已,一浪漫起来就会很快进入情节,这也是两个陌生人为什 么能很快相爱的原因。所以在封锁期间,男女主人公就完全放开了,单纯地为 了爱情而爱情。然而一旦封锁结束,他们又不得不回到尘世中,做回那个规规 矩矩的人,那纯洁的爱情就像昙花一现那样的短暂和飘渺。作者通过封锁期间 与封锁后的时空变化,描绘了两种不同的情景。而他们两个人在封锁期间的短暂的、纯洁的爱情也反映出我们现实生活中 的很多人其实都是有着两种不同的人格,自我与本我的矛盾,一个为了遵循社 会的生存规则,一个则是属于自己内在的真实

5、呼喊,而我们通常都是隐藏了自 己内心的真实,按照尘世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多次提到好人与真人,在这里,好人与真人是对立的。 “好人”是社会塑造出来的形象。家庭、环境、道德、习俗、教育一起联合完 成了这个塑造工作。这个“好”是尘世的标准,对人的行为规则有着许多的约 束,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扼杀着人的真情实意,也扼杀了人的生命力,就好比如 古代得三纲五常对妇女的思想的扼杀,虽然程度上没有那么严重,但也相差不 远了。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好人”并不完全等于真人,而我们的人类的发展 速度是在不断的加快的,但人类的文化似乎还没有来得及跟上发展的速度,这 是一对值得我们去探讨的矛盾。张爱玲的小说表

6、现了这种对立,这是一种难得 可贵的智慧和敏锐,因而她的小说也就具有别人没有的前沿性,也往往能引起 我们读者的深深地共鸣。吴翠远是个好人,她的父母、她的学生都将视为好人,她也一直扮演着好 人的角色。但她的父母却为好女儿嫁不出而发愁,学生们也不敢在好老师面前 说一句真话,她是一个不快乐的好人,因而她在电车上才会有了那么多奇异的 行为与思想,她甚至想违反大家对她的好人的看法,想做出一些令人震惊的事, 想成为一个真人,尽管那个真人是坏的一面,她也在所不惜想做一次真人,但 是男主人公吕宗桢却没有翠远那样的高尚了。而在小说中,作者张爱玲还借女主人公之口对女子教育发表了一番惊人之 论:“其实,女子教育也不过

7、是那么一回事”!这种对女子教育的怀疑态度, 是基于作者对好人教育的轻视,在作者看来,女子教育不但没有改变女子的基 本需求,也没有帮助女子处理和解决情感问题,更没有改变世人对女子的看法, 反而使女子失去了生命的气息,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翠远的这句话,道出了女 子教育的悲哀,所谓的女子教育最终也还是为了要找个好归属,成为了女子更 大的束缚。翠远接受了好人教育,成为了好人,却以自己的经历否定了这种教 育,使我们读者更能感受到女子教育以致好人教育的悲哀,也借以警醒我们急 需解决“文明及其不满”这个高难课题。这篇六千余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不仅包孕了对一些根本问 题的思考,也达到了张爱玲写传奇的宣示:“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 里寻找传奇。”的确是一篇值得细读的优秀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