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1075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综述(一)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 10%;初中生占 15%;高中生约为 19%.(二)学生成长与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社会发展需要与现实的严重背离: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的心理素质.1.这是一个加速发展的世纪,需要灵活性创造性人才;2.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纪,需要培养人才的挫折承受力;3.这是一个交往频繁的世纪,需要培养个体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问题的日趋严重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结构的变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着个体的生存状态: 就业

2、的压力;日趋严重的竞争;父母教师不适当的期望;不利的家庭处境和不当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以及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当前社会消极影响的日渐增多;层层- -压在身心发展处于动荡与危机期的青少年身上. 导 致2(三)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心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1.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2.学习困难-学习不良;3.考试焦虑 5.情绪问题4.人际关系问题 6.躯体不适理健康问题二.教师教育观念的定位(一)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是由于历史的

3、原因,以往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中, 教师教书意识浓教师教书意识浓,育人意识淡育人意识淡.其主要表现在:1.、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2.、自身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 负面影响.3.、自身不健康心理和行为问题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伤害.3(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的职责教育部于 2002 年下发的,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作为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师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为此应:1.学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2.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三.学生个别差异与教师的教育艺术(一

4、) 如何认识差异1.年龄特征的差异2.心理发展 的不平衡性3.性别差异4.认知风格的差异5.人格差异(能力-气质-性格) (二)如何鉴别差异1.运用观察的方法2.运用沟通的艺术3.运用测量的技术4第二讲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指充分发挥个体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贡献. 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应该是广义的心理健康.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与学习1.智力发展正常.

5、 2.体脑协调3.自我满足 4.克服焦虑(二)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三)心理健康与自我1.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2.适当的抱负水平(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1.了解并能正视现实 2.行为符合社会准则三.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 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积极心理的教育.指培养心理素质,5促进身心健康,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形式.二是消极心理的预防,指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身心健康.其任务是解决心理失常心理障碍等问题,防止心理变态-精神病等心理问题的产生.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相邻概念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正常 异常对象发展预防 治疗功能团体 个别方式教

6、育 医学工作模式终身 定时时间6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类型(一)团体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学生班组为单位实施系列的教育方案,以促使叙述形成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心理素质.(二)团体补救性教育根据学生值得注意或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教育方案,以学生班组为单位实施,使学生能获得正确观念,改变不利的心理状态.(三)个别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各学生的心理素质实际,设计适合该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系统培训方案 ,然后对该生个别实施,使该生能健康发展. (四)个别补救性教育根据各个学生值得注意 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该生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该生改善其心理健康问题的专门培养方案.然后对该生

7、个别实施.六.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模式(二)心理健康辅导模式1.社会模式 2.家庭模式 3.学校模式(三)定期心理健康咨询治疗模式(四)学科教学班主任德育渗透模式(五)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模式7七.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2.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3.学生主体性原则4.民主平等的原则5.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6.参与性原则7.协调工作多样性原则第三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学习方法指导1.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1)学习缺乏计划性; 2)不会科学利用时间3)不会阅读 4)不能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5)不会听

8、课 6)记忆方法不当7)抓不住重点和难点8)理论与实际脱离9)不善于科学用脑2.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总的来说,教师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不断调整和变化学习方法,以便更好的适应各阶段的学业任务.在以下四个方面,给以正确的指导:81.如何记笔记 2.如何进行复习 3.良好的预习习惯4.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二)学习动机指导1.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1)学习目的不明确.2)没有学习兴趣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2.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学习动机2)促进动机迁移,产生学习需要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4)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归因5)及时反馈学习结果6) 适当组织竞赛 (三)

9、学习习惯指导 1.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1)与卫生有关的学习习惯2)与认知有关的学习习惯3)与个性有关的学习习惯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1)训练法 2)规范法 3)评价法94)榜样示范法 5)集体熏陶法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1)学习卫生习惯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用眼用脑卫生口腔卫生2)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3)培养学生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习惯4)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习惯(四)应试心理指导-克服考试焦虑1.考试焦虑的表现 1)情绪上:紧张-忧虑-烦躁不安2)认知上: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甚至发生思维紊乱.3)身体行为上:坐立不安,心慌气短,虚汗淋漓,手脚发抖,甚至出现休克. 2.

10、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1)调整自我认识法 2)自信训练法3)放松训练法 4)系统脱敏法 5)团体辅导法 二.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同伴交往1.同伴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焦虑心理 偏狭心理 猜疑心理10妒忌心理 孤独心理 自卑心理自私心理2.同伴交往的心理辅导1)向学生阐述同伴交往的准则2)提供同伴交往情境3)对学生进行沟通技能的训练(二)异性交往1.异性交往的结果-早恋2.谨慎处理学生的异性交往1)重视青春期性教育2)根据不同”早恋”动机给予引导3)为”早恋”学生减负3.教师正视学生异性交往的策略1)排除对学生异性交往的误解和偏见2)对学生的异性交往要理解但不放任3)对过密的异性交往慎

11、下”早恋”结论4)制止学生”早恋”要采取适当措施(三)师生交往1.不良师生关系的表现1)师生关系疏远与冷漠2)师生关系带有功利性113)师生关系充满对立与冲突2.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师生关系1)明确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作用客观准确的了解学生 尊重和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建立高质量的师生对话空间三.与自我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1.正确与别人比较2.冷静分析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3.全面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功4.尝试用正确的方法认识自我 (二)帮助学生超越自卑1.帮助学生认识自卑及自卑产生的原因2. 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 3.引导学生使用小目标积累法4.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心

12、理防御机制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6.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三)消融学生的逆反心理1.同感 2.倾听 3.自我表露 4.面质 5.探讨(四)引导独立,告别依赖,提高耐受力12四.与情绪问题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焦虑情绪的疏导(二)孤独情绪的疏导(三)忧郁情绪的疏导(四)暴躁情绪的疏导第四讲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一.心理诊断(一)什么是心理诊断?所谓心理诊断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确定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和程度.(二)心理诊断的特点1.相对性 2.全体性 3.全面性 4.系统性5.多维性 :正常与异常;分类与分型 ;描述与评价(三)心理诊断

13、的过程1.明确问题 2.收集资料 3.综合评估(四)心理诊断常用的方法1.观察法 2.会谈法 3.问卷法 4.个案法 5.心理测验法二、什么是心理测验?什么是心理测量?所谓测量,就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13一般来说测量有两种:一是直接测量.二是间接测量.心理测量只能是一种间接测量.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手段.狭义的心理测量就是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实质上就是行为样组的客观和标准化测量.(一) 心理测验的特点间接性 相对性 稳定性 客观性(二)心理测验的实施要求1.端正测验态度 2.注意资格认定3.讲究测验道德 4.选择测验种类5.做好测验准备 6.规范测验操作7.注意结果解释(三)心理健康教

14、育中常用的心理测验(一)智力测验1.中国比内测验 2.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3.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四)心理测验的实施要求1.端正测验态度 2.注意资格认定3.讲究测验道德 4.选择测验种类5.做好测验准备 6.规范测验操作7.注意结果解释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心理测验(一)智力测验141.中国比内测验 2.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3.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二)人格测验1.16 种人格因素测验2.艾森克人格问卷(三)心理健康测验1.阿肯巴克儿童行为量表2.康奈尔健康问卷3.抑郁评定量表4.焦虑评定量表5.临床症状自评量表二.心理教育通过心理诊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清晰的了解后,便是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了. 心理教育是指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认知改变法 ;榜样示范法;心理训练法;心理修养法;环境陶冶法(一)认知改变法认知改变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端正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形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