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词体艺术简述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1062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词体艺术简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诗词词体艺术简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诗词词体艺术简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诗词词体艺术简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诗词词体艺术简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词体艺术简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词体艺术简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词体艺术简述诗词词体艺术简述一、词之特质今人赏词,当对词之特质有所了悟。词之特质,择要而论,忍寒居士在其论词之作法中将其归纳为雅、婉、厚、亮四字。(一) 、雅-即清新纯正。观宋人词集,有乐府雅词 宝文雅词 书舟雅词 紫薇雅词等,知宋人为词,以雅为上。尤重避俗,俗,庸矣,非通俗尔。通俗为明白如话,庸俗则情趣低鄙。词自避俗外,亦当避熟,盖熟亦俗也。初创为美,继袭为熟。 词源曰:词以意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点化前人词句意境,当自出新意,若沿辙驱车,步足后尘,视为诟病,诚不足取也。除俗、熟弊词外,怪词、淫词亦不可为,怪则不纯,淫则不正,不纯不正,亦非雅词。金应圭论词有三弊:淫词、鄙词、游词是也。

2、(二) 、婉-温柔缠绵。词之所以异于读者,尤在婉矣。诗有婉与不婉,词则非婉不宜。诗过婉则嫌弱,词不婉则嫌率。名家佳词,无不尚婉。苏、辛二氏,天纵豪放,似不尚婉矣,然二公性情纯厚,健笔绕指。苏词如云:秾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辛词如云: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摧刚为柔,缠绵悱恻,婉丽非常。(三) 、厚-沉郁顿挫。厚与雅、婉,皆相因而生。能婉既厚,能厚即雅。盖厚者薄之反,薄则俗矣。浑成、厚重,词之根本。(四) 、亮-名隽高华。重则潜渊,高则腾天,谓之亮。亮者,清音直揭,鹤唳长空,高朗揭响之意也。沉郁厚重之作,以亮音疏宕词气,则更具飘渺灵动之妙。清真词云:“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3、,梦窗词云:“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白石词云:“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皆振拨警动,意境邈远,笔无停滞。词谓豪放、清空之说,无外俱一“亮”字,其意存也。雅、婉、厚、亮,各守其重,互为兼通,相因相济,为词之正要。二、词之流派今人赏词,言及风格流派,常以婉约、豪放纵论。婉约、豪放之论,源自明代张綖文体明辨序论: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宗。此论影响甚远,延及当代。婉约词派,表情达意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词“专主情致”之特点,取材多限儿女私情,离情别绪。表现手法蕴藉缠绵,风格绮丽,尤

4、以美学法则反映生活, “言情”是其主要特点。婉约词另一特点是“以美取胜” 。词人以美语、美形、美境、美意,展现自然与生活之美,彰显人性纯雅高洁之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其领军人物。豪放词派,以苏轼、辛弃疾为帅,于词中引入豪放清雄之气, “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当临镜笑春,不顾侪辈”(王灼碧鸡漫志 ) ,擅长“以诗为词” ,题材广博,境界宏阔,意韵浑厚,开一代词风。然此派将议论句式、散文直述乃至文字游戏赘入词内,消减比兴之喻,致失形象,视为其弱。词国风貌,景象万千,实非单一风格流派所能概括。词之风格, 沉雄豪放,缠绵委婉,飘逸俊秀,旷远清幽,顿挫沉郁,清空隽永,自然简朴,柔雅细腻等等

5、,包罗万象,异彩纷呈。词间流派,有周济的四家说,郭麟的四体说,戈载的七家说,陈延焯的十四体说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代学者祝南先生在其词学论集中将词之风格流派归为八类,颇显一番见地。(一) 、真率明朗:以柳永为代表。不事假借,极少粉饰,委曲详尽,妥帖谐叶,铺叙展衍,绵密细致,于明朗处见深切。后继词学大家-婉约清新、典丽精工一派词人均受其影响。(二) 、高旷清雄:以苏轼为代表。扩展词之境界,外延至诗歌、散文领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纵横驰骋,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胡寅酒遍词序 ) 。黄庭坚、叶梦得、朱敦儒等可归入此派。此派词作因取材易

6、,出笔快,间有慵滥肤浅之作,品者自当留意。(三) 、婉约清新: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铺排凝整,婉转含蓄,精雕不露刀痕,浑融不失纤巧,妍媚婉约,情韵兼胜。谢逸、赵长卿、吕渭老等程度不一,有此倾向。(四) 、奇艳俊秀:以张先、贺铸为代表。笔力精健,彩藻艳逸为其共通之点。意境奇横,句调惊警,雄奇俊伟,神采飞动,比之柳永、秦观,用笔别成风格。此派词人尚有李之仪、周紫芝等。(五) 、典丽精工:以周邦彦为代表。 “融诗入词”是其特质,与苏轼“以诗为词”大异其趣。遣意矜慎,用语精炼,结构严谨,音律谐叶,已臻极致。万俟咏、晁端礼、徐坤、田为等为同一派别。(六) 、豪迈奔放:以辛弃疾为代表。豪放之气源出苏轼,经

7、贺铸、张元乾等继发,到了辛弃疾,终成气候。此派词风雄奇跌宕、豪气奔越,驱词遣意于经史子集,自然合度,犹探囊取物,挥洒随心。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为此派词人。(七) 、骚雅清劲:以姜夔为代表。极意创新,力扫浮艳,运质实于清空,以健笔抒柔情,骚雅清劲,高远精妙。此派以史达祖、高观国、周密、王沂孙、张炎为要。(八) 、密丽险涩:以吴文英为代表。此派精研字面,烹炼句法,极意雕琢,工巧丽密,以致过求之下,陷于险涩隐晦。世人褒贬不一。尹焕、黄孝迈、楼采、李彭老等当为一路。词学之道,立意为先,词情为上,词达极致当是浑化天成,情韵高致犹似阴阳感通。词学大家,常能随物赋形,因宜应变,词风虽秉承一体,亦是风格

8、多样,千面一人。今人赏词,断不可拘泥成规,自设藩篱,以致食古不化。初时可众览导引,继之以己之好择派而入,精心研习,细加鉴赏,必有所得。词体艺术,除前述赏词浅析(一)论及词之节奏外,与词的语义建构、体式等亦密不可分,择要分述于下:一、词体艺术,首先体现词迥异于律诗的“错综节奏美” 。其主要表现形式在句式的音节构成及词之章法上。句式音节构成中的错综节奏美主要体现在词句的长短相间(即词以长短句为主) 、奇偶相寻(即词中奇、偶句交互运用,奇数句主“流动” ,偶数句主“婉媚” ) 、三字尾与两字尾交替使用(词中常间或采用“上一下四”结构,如柳永慢词:“渐霜风凄紧” 八声甘州 、 “动悲秋情绪”雪梅香 、

9、 “每登山临水” 曲玉管等,以领字带四言句将五言句式切换,转化为“两字收尾”性质) 。章法的错综主要体现为各片的不对称式重叠,如柳永乐章集共计一百二十七个词牌,仅十六调为对称式重叠,余皆为非对称式重叠词牌(由此可见一般) 。在各片不对称重叠的框架中,词的错综美得到了完美的演绎。二、语义建构在词体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诗歌艺术创作中,语义建构为诗词共同之要件,并而论之。语词的选用、独特的排列组合以及不同修辞手段的运用,是构成诗词语义建构和表现的基本单元。在诗歌创作中主要体现为语义的倒装、语词的叠用、意义的偏转、变异及语词的超常使用(如通感(1) )等。前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常常采用“积极修

10、辞” 手法,借助比喻、比兴、夸张、象征、借代等修辞手段,使语义及语符之间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偏转、挪移、背离、变异等,这种偏离形成了语符对内在意义的间接性表现,从而扩大作品的意义空间。今人在阅读与欣赏过程中,应减少偏离,通过归化与还原,把握作品真实的内在意义,从而获得创造性的审美享受。三、词之体式为词体艺术独有之特质, 钟鼓书堂词话曰: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词体演展,以小令为先,其后有引、近、慢,宋人将令、引、近归为令词类,四体简称“令” 、 “慢” 。明代则将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将“引” 、 近”归入中调。“小令”集于唐五代,亦称“歌令” 、 “令曲”

11、 、 “令章” ,源出“酒令” (承焘语) ,后经文人之手得以发展,始成小令;宋人取小令曼衍其声,增添字数,谓“引”;“近”为词体之一,为“近拍”简称,字数介乎令慢之间,长于令短于慢(亦有例外) 。为论述便,沿引宋人称谓,词体缩称令词与慢词两类。(一) 、令词的体式特点(1)短小精练短小精练是令词体式特点之一。令词篇制短小,表现内容多摄取生活片段或情感触点加以描述。与体制内容相联系,语言则具有精练之特质,字词精雕细琢,高度凝炼。(2)曲折多变令词体式另一特点是曲折多变。令词篇幅紧凑,结构谨严,曲折婉转,多用换韵,以见跌宕变化。慢词(长调)每一韵到底,绝少换韵。令词转韵,致使层折多端,姿态百出,

12、得一唱三叹之韵致。(3)含蓄蕴藉令词体式第三个特点是含蓄蕴藉。 词洁辑评曰:若乎轻而不浮,浅而不露,美而不艳,动而不流,字外盘旋,句中含吐,小词能事备矣。在令词中,曲折与含蓄相辅相成,曲折隐直露,含蓄显幽深。令词之含蓄蕴藉,于词末尤为至要,故令词结句常运用以景结情之法,以收言尽意远情绵之效,其意在此。(二) 、慢词的体式特点长短相间、奇偶相寻的句式特点在慢词中尤为凸显,其体式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拍缓韵疏令词特点句短韵密,慢词节奏则较为舒缓,与令词相比,韵位疏,一韵常间隔二三至四五句。多用入声韵(形成郁勃凄婉或激越悲壮之基调) ,上、去可通押,一韵到底,极少转韵,盖因“以调长,恐势散

13、而气不贯也” (古今词论 )使然。令词韵位较密,多押平声韵,常转韵,情感表达急促和婉。(2)虚字呼唤慢词常用“领”字之法,如“奈” “况” “更” “料”“正” “又”等,以虚字居多,因慢词句式多为偶字句,用虚字呼唤,可化板滞为流动;有一字领,如“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秦观望海潮 ) ,二字领,如:“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柳永戚氏 ) ,三字领,如“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辛弃疾摸鱼儿 ) 。领字多用去声字于腔调转折处,以增其音调摇曳之美。(3)铺叙渲染慢词在表现方法上吸取赋之技法,讲究铺叙渲染。赋之铺叙多横向展衍,易陷堆砌罗列。慢词贵动宕、沉郁,多向内展衍,情感层层深入,气脉

14、贯通,波澜动荡,曲尽形容。常对具体之情物进行多层次描写、渲染与开掘,以期深入细腻地折射幽微绵眇之心境。(4)谋篇布局相比令词,慢词更重谋篇布局。首先是择调命意, “词调不下数百,相题选调调合,词之声情始合” (词论随笔) 。赏词亦须对词调有所了解,揣摩词调声情,以利体会词之文情。其次是起、结、过片,为词之章法核心。词的起调就抒情与意境切合而言,分为“造势” 、 “造景” 、 “造思”三种形式。 “造势”起笔直陈胸臆,道出词之主旨或概括词之内涵;“造景”以写景切入,借景生情叙事,伸延词之主体。 “造思”以设问或悬念起笔,引人沉思,以答语引出词之主体。过片则重承上启下,似承而又似转,如姜夔齐天乐:

15、“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过片)西窗又吹暗雨,”柳永八声甘州: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过片)不忍登高望远,结句为一词最要,大抵两种收结。一是以情收结,如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是以景收结,如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周邦彦瑞龙吟:“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无论何种收结,结法尽当精巧含婉,予人无穷意味。古典诗词之高绝深婉,惟在妙用“创生”技法。即对标准语言进行刻意扭曲,打破语言规范之逻辑定式,创造“充满美感”之语义偏离,以期获取词之生动新奇之效。今人赏词,对前人“创生”之法,不可不察。注释:通感(1)感官互通,简称通感。即感觉功能(视、听、触、嗅、味)的彼此互通,若“颜色有温感,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 (钱钟书通感 )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堂春 )化视觉为听觉, “杨花扑帐春云热” (李贺蝴蝶飞 )化视觉为触觉, “风来花底鸟声香” (贾唯孝登螺峰四顾亭 )化听觉为嗅觉,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