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与中医药的比较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10614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7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医药与中医药的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蒙医药与中医药的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蒙医药与中医药的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蒙医药与中医药的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蒙医药与中医药的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医药与中医药的比较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 1年7月重庆蒙医药与中医药的比较研究解红霞1薛培凤1,张宏桂z(1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029)摘要:通过总结现有的蒙药文献资料,对蒙医和中医认识病因痛机、蒙药和中药治病机理、蒙药和中药药性理论、 蒙药和中药的药性理论、蒙药和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等方面的异同做一比较。关键词:蒙药;中药;比较蒙医学吸收了藏医学及印度医学的以阴阳五元学 较大的成就,并先后出版了方海(蒙医金匮)无误蒙 说为基础的赫依、希拉、巴达干的三体液(三根)理论和 药鉴观者之喜蒙医传统验方蒙医药选编等几十 七素理论及临床治疗以及汉医知识。并提出了“所有疾

2、部蒙医药学著作。同时运用植物学、生药学、鉴定学、天 病可归纳为赫依病、希拉病、巴达干病、血病、黄水病、 然药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编著了蒙药志:蒙药学 虫病等六种基本病症(简称六基症)”奠定了六基症理 蒙药化学蒙药制剂学蒙药手册蒙药简释蒙药 论。也就是六因辨证学说。18世纪。蒙医学已形成了以 鉴定学药用植物学等高等蒙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及参寒热理论为指导的独立理论体系。蒙药大部分采用中 考书。指定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内蒙古蒙成药标药材,只是在加工制作方法和用法上与中医有所不同准。为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蒙药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 蒙医主要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依据蒙药药理学原坚实的理论基础。 理配伍制剂。为了

3、减轻药物毒性、改变药性、提高疗效,在本草专著的研究方面比较深入的有识药学1美丽目饰:51、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反 整机体内部的“三根”。即赫依、希拉、巴达干(近似中医映在剐:蒙药学H1(医学专业大专院的气、热、寒)使其盛衰平衡,以达到防治、治病和健身 校统编教材)内蒙古蒙药材标准隅3m1。该l蒙药文献概况书从诸多古医方书中摘取药物炮制资料。对载入该书的 清代著名蒙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所著为石、禹粮土、漏芦花及山沉香等约占14左右。多半有效 例动物药占1547,矿物药占1172。植物药占 成分不详。药理作用不明。自从本世纪50年代末起蒙药 728l。以考证矿物药为例专门的论著只有那生桑 本草整理原动

4、植物的考证和品种的鉴别等方面取得了 。首届中药高峰论坛2蒙药与中药的异同比较成它们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21蒙、中医认识病因病机的比较 之中。但也有所区别,蒙医讲的赫依相似于中医学“气和 蒙医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接受古代朴素的风”,认为是推动人体生命功能的力量渊源。协日相似于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一阴阳、五元学说的影响,吸收了 中医学“火和热”,是推动脏腑及七种精华进行机能活动 藏医及印度医学的部分理论和汉医学知识,并不断地得 的热能和物质基础。巴达于相似于中医的“土、水和湿”, 到充实和提高,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医学理论体系。 是人体消化食物,调节体液机能和内分泌物

5、质的能源【161。 其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论、辨证诊断理论和 中医认为人体发病原因有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失宜、 重病因辨证施治理论。蒙医理论认为人体是由三根、七 劳逸失当、外伤虫毒等,而蒙医认为主要与内因(三根七 素、三秽构成。人体内部各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感觉 素)、外因有关。蒙医的外因含有中医六淫之风、寒、暑、 器官之间,通过黑脉(血管)与白脉(神经)的运行传导作用 湿之邪。外感疾病中,中医和蒙医都注重自然界的变化 相互联系、互相调节。其中三根学说是蒙医理论基础的对人体的影响;内伤杂病中,中医更注重七情、饮食劳逸;核心,并贯穿于蒙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蒙医学认为 蒙医更注重三根

6、、七素之变化。 人体之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主要是体内具有三22蒙、中药治病机理的比较 种能量和基本物质,即:赫依、协日、巴达干。因其为人体蒙药治疗疾病以扶正祛邪、调理三根、消除病因而 生命的本源、根本,故称之为三根,14】。蒙医将构成人体和 达到治疗目的。中药的治疗作用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 维持生命活动的7种基本物质一食物精华、血液、肉、脂恢复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功能。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 肪、骨骼、骨髓、精液和使其不断生化的精华统称为七 的病理现象。因此,蒙药和中药都以宏观的、整体的、以素,3种主要排泄物粪、尿、汗称为三秽。七素为三根赖 调整人体功能为主,消除病因而达到治病目的,但两者之

7、 依生存的物质基础,以保身体发育成长。七素、三秽的吸 间因基本理论的差异而作用机理有所不同。 收、排泄运动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 23蒙、中药药性理论的比较 的过程,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蒙医认为人体与蒙药与中药在药性理论方面有相似之点,但也颇有 自然界也是对立统一的。人体通过感受器与外界自然环不同之处,中药有四气,而蒙药只分为寒、热二性。蒙药和境保持着密切联系。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人体内部三根中药通过药物的药味反映药物的功效,而蒙药从药物作的调节,使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 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药物具有的重、油、寒、 能。蒙医理论明确指出,发病本身的内在

8、条件是指三根、 钝、轻、糙、热、锐等药性:以药味、药效、药力代表着药物 七素,即内因;致病因素指外界因素,即外缘。在各种致病 不同的功效和应用。中药以升降浮沉和归经反映药物作 因素的影响下,三根、七素的任何一方出现病变,则相互 用的趋向性和作用归属。而蒙药没有系统的升降浮沉和 为害。人体内外环境的相互平衡受到破坏导致发生疾 归经理论,笔者认为,主要与蒙医三根理论的秉性以及六 病。近代蒙医将发病的根源归纳为赫依、协日、巴达干、 基症理论有关如素有药王【171之称的诃子具有祛变形三 血液、黄水、黏虫6种,它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并由此引起 根,调理体素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赫依、协日、巴达干病; 的疾病称

9、为六基症。把发病部位归纳为脏腑、黑脉、白 文冠木治疗热性协日乌苏病等。而三根理论较抽象,没 脉、五官等。有具体指人体哪个部位或脏器、经络,所以不能系统的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 整理为归经理论。至于毒性,两种传统药学均很重视。 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231蒙药的药性理论 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药物六味:指甘、酸、咸、苦、辛、涩等基本6味。此 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构成人体的各个组外,蒙药还有复合味。是指一种药物或方剂中有两种以上 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味道的称之为复合味,共有57种

10、,这57种复合味克服赫 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外感六淫(风、寒、暑、湿、依、协日、巴达干三根的盛、衰、消、长的74种病证并调燥、火)、疫疠,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或饮食和机体而达到康复目的。蒙医认为药味是由五元中除失宜、劳逸失当、外伤、虫兽伤等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空”以外的四种基本元素(土、水、火、气)在药物形成过 后正常生理活动遭到破坏,导致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失程中经过复杂的生化而产生。如甘味以水、土含量为主; 调,疾病由此而生:啪。酸味以火、土含量为主等。味之效能主要表现在如辛味 中医和蒙医都以整体观以及天人相应为基本核心。具有健胃开郁、通经开窍等效能;甘味具有增

11、强体力、强都认为自然界由阴阳两大类物质及五行元素或五元构壮体质、清赫依、协日等效能。一2一201 1年7月重庆药性:指药物性能,也就是药理作用。蒙药最基本的 药物诃子味涩、性平,具有祛变形三根,调理体素之功效, 性能在于调整机体内部的赫依、协日、巴达干的偏盛偏 现代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抗动脉粥样硬化、强心、抗氧 衰。药性有药味性能和本性性能两种。药味性能总结为化、抗诱变、止泻、抗消化道溃疡、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解 重、油、寒、钝、轻、糙、热、锐等8种。药物“本性”是指它 痉作用,其广谱抗菌作用支持了蒙医用治热证理论,抗动 显现出来的功能和固有的内在性能而言。本性性能不是脉粥样硬化和强心作用支持了蒙医

12、治疗心脏病之经 通过“味”而显现出来,而是内在性能。 验 。这与中药将诃子视为味苦酸涩、具有涩肠止泻、 药力:指的是药性之精华转化的能量,称之为力,即敛肺止咳、利咽开音之功有较大差异。再如中药学认为 热药和寒药具有的功力。一般分为热性和寒性两大类。乌头具辛热之性,性散不收,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和散 药效:也称药能,即药物效能,是指克制赫依、协日、寒止痛之功;蒙药学不仅用乌头,还用草乌芽、草乌叶、草 巴达干之20种基本性质而言。如克制赫依特性有软克乌花等,除了有祛除寒湿、止痛和调节“赫依”(气机)的功 糙,重克轻,温克凉,腻克细,固克动等。药物诸效能是药味效外,也重视乌头祛除杀灭瘟疫病原“黏”的

13、药性21】。文 之效能,药味之效能源于诸元素,原因是六昧源于五元。冠木为蒙医常用药材,具有燥协日乌苏,清热,消肿,止痛 味之效能与元素效能合和而成药物效能。功效【I引现代研究表明具有抗炎和抗佐剂性关节炎作用 药物消化:是消化与被消化二者相遇则药物原味起笠】。因此,中药和蒙药相互借鉴成熟的用药经验,不但可了变化或不变的结果。消化药物和饮食之能,称之为胃扩大应用范围,而且能提高临床疗效。 能,共有三种(腐熟巴达干、消化协日、调火赫依)。蒙药的25蒙、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的比较 消化分为胃三能生成之消化、以六昧为主消化和药物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在药性理论实质探讨方 能的消化等三种。胃三能消化系

14、指不断运转之胃消化能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如近来用量子(群 与药物和饮食相运行消化,最后甘、成二味转化后为甘;子)统计力学参数探索和界定中药阴阳性;稀土元素 酸味转化后仍为酸等。六味为主消化是指被消化之各种含量与中药药味的关系研究C2A以及酸、苦、甘、辛、咸五 药物与胃三能分别相遇而后变化为何昧的规律。最终规味的物质基础与药效内在联系通过大量的中药化学成律为甘味略甘、酸味略酸等。药物本能的消化是指药物 分提取分离,得到一定程度的认识】。研究发现辛昧药 本身同有的性能在胃三能的作用下。而不同于一般味消 多含有挥发油,能行能散,麻黄中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左旋 化规律而言,如甘味消化后为酸等

15、【181。a一松油醇,可以兴奋汗腺,增加排汗,即“能散”。以有效成 232中药的药性理论 分、中药微量元素、受体学说或用环核苷酸检测法认识 中药作用性质和特点的概括,主要包括四气五味、研究药物的归经,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删。蒙医药至今 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药性理论与认识疾病的理论密仍带有浓厚的传统民族文化色彩,宏观把握明显,微观分 切相关:认识药物的四气f寒、热、温、凉)以便针对疾病性析缺失。存在着意向性、随意性与不确定性无法避免,因 质,“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五味不但反映药物的真而客观性证据难循m。尚有诸多品种的有效成分、药理 实滋味,更注重描述药物的作用,证有虚实,当选用作用活性至今

16、不很明确。总之,药性理论方面。蒙药治病的定 与之相适宜的药物治疗,或补或泻,或散或涩。不同药物位概念模糊。中药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也较笼统:临床 的气、味相同,则作用相似;气、味不同,作用不同;不同的应用范围亦各有不同,研究进展尚存差异。蒙药应该借 气味组合,使药物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作用。升降浮沉反鉴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方法,阐述其理论实质;及时引用 映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所表现的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的现代科技手段,对疗效确切的品种进行资源、生药、化 趋向性,认识药物升降浮沉,便于调畅气机的升降出入。学、药理及临床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在中、蒙医通用的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指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具药物中,可相互借鉴对方的应用经验。扩大应用范围提 体部位。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对毒性的认高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