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教学案例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18941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的消化》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食物的消化》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食物的消化》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食物的消化》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食物的消化》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物的消化》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的消化》教学案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物的消化食物的消化教学案例教学案例食物的消化教学案例一、教学资源分析(一) 、教材体系本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 4 单元第 3 课,与我们吃什么 、 怎样搭配食物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构成了本册教材的食物与消化的知识单元,在三年级上册我眼里的世界单元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了生物体维持生命都需要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的指导学生认识人的食物与消化,本单元是小学科学生理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在学生了解了食物中主要营养及其来源、科学合理的搭配食物的基础上了解人体消化食物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同时为后继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二) 、教学内

2、容本课在我们吃什么 、 怎样搭配食物之后,指导学生认识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本课的思路是:先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然后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人体是怎样吸收营养的,最后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首先,让学生来品尝小馒头,咬一口小馒头,慢慢地咀嚼,仔细体会它在嘴里发生的变化;然后,再“跟踪”小馒头,推测小馒头在我们人体内是怎样“旅行”的。这个环节中分为两个层次:一、用听诊器仔细地听一听,在咀嚼和吞下小馒头时发出的声音,并细心的感受馒头下咽的过程。这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亲身体验,产生最直接的感受。二、组织学生

3、在体验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推测小馒头在我们人体内是怎样“旅行”的,可能会经过人体的哪些消化器官,它们位于人体的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最后学生要简单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口腔在人的头部,里面有牙、舌、以及分泌唾液的腺体开口,能将食物磨碎并与唾液混合下咽; 食管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内,靠管壁肌肉收缩使食物下降,是食物从口腔到达胃的通道;胃在人体腹腔的左上部,像一个大袋子,可储存食物并分泌胃液,形成食糜;小肠人体腹腔下部,又细又长,约 5 到 6 米 ,弯弯曲曲地盘折在一起,可分泌肠液,上面连着胃,下面连着大肠;大肠比较粗,分布在小肠周围,末端是肛门;肝在人体腹腔的右上部,可以分泌胆汁。第

4、二部分: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人体是怎样吸收营养。首先,以胡萝卜为例,研究食物在人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胡萝卜在体内的变化来了解食物的消化的具体过程:口腔是消化的第一站,食物被牙齿嚼碎,经过唾液的消化把部分淀粉变成了糖;经食管咽下的食物到达胃后,胃里有胃液,初步消化了食物中的蛋白质,另外,胃强壮的肌肉不停地蠕动,食物就变成了稀烂的食糜,慢慢地进入小肠;小肠里有肠液。肝分泌的胆汗和胰分泌的胰液也流进小肠里,一起消化食糜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变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养料,食物的消化工作在小肠里全部完成;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小肠慢慢进入大肠,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其次,简单了解营养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

5、,最后,认识营养的消化吸收对人体的作用:使我们能够生长发育,提供我们所需的能量,增强人体的抵抗力。第三部分:在作业纸上填写消化器官的名称。活动旨在进一步的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器官的位置及作用,可以利用自制的人形板、剪画的各个器官,进行粘贴。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更加深刻直观的了解各器官的具体位置,形成科学的人体器官知识,并对人体其它内脏器官的学习做好正确的前认知。第四部分:意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这个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谚语童谣,如: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饭后一个果,医生不找我。有粗有细,不咸不甜。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并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交流切身感受。

6、能在平时作到吃饭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立刻读书写字,不做剧烈运动。(三)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1)知道食物经过消化器官的顺序及功能;(能排出各个消化器官的相关位置;能说出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 )(2)知道食物消化的过程;(能说出食物营养被分解的过程和地点)(3)知道人体是怎样吸收营养的, 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已有的体验对人体的消化器官作出推测;(2)能从各种媒体资料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3)能够用语言或其他手段

7、表达自己的想法;(4)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意识到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有责任;(2) 能与同学共同讨论研究并合作学习;(3) 能仔细聆听并尊重他人意见(4) 能大胆想象。(四)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1、 学生已有知识结构:(1)了解生物体都有基本的需求,如:食物等;(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2)了解了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淀粉、水、盐、维生素。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我们吃什么)(3)学会科学合理的搭配食物。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2、怎样搭配食物)2、 实验器材:(1)教师准备:课件(及其使用

8、设备) ,自制消化器官活动拼图(每组一份) ,小馒头,有关人体消化器官的书籍和影像媒体资料,作业表;(2)学生准备;双面胶、彩色笔二、教学过程设计(一) 引起动机“吃早餐的同学请举手?” 吃午餐的同学请举手?” “每天都吃三餐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每天都吃三餐,那有谁知道这些食物到哪里去了?”从学生日常的饮食起居入手,创设问题情境“食物到哪里去了?” ,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二) 发展活动1、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活动让学生先咬一口小馒头,慢慢地咀嚼,仔细体会它在嘴里发生的变化。这样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发现馒头被咬碎、原本没有味道的淀粉在口腔中咀嚼后,慢慢地变甜了,可能是在唾液的作

9、用下可能变成了另外的一种物质糖,再“跟踪”小馒头,推测小馒头在我们人体内是怎样“旅行”的。活动建议:(1)慢慢地咀嚼小馒头,仔细体会它在嘴里发生的变化;(2)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3)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食物在口腔中会被牙齿嚼碎、舌头搅拌、唾液消化(感受到甜味)在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基础上,从而认识到食物的消化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变碎、变成其它物质) 。同时初步渗透:像口腔这样的器官就叫消化器官,像唾液这样的帮助消化的液体就是消化液,像小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这样的变化过程就是消化,而且在我们人体内还有许多这样的器官和消化液,让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借此在

10、学生的脑海中初步建立消化器官、消化液以及消化的概念。(4)组内同学利用听诊器相互协助,细心的感受馒头在人体内下咽的过程;(5)四人一组讨论:推测小馒头在我们人体内是怎样“旅行”的,可能会经过人体的哪些消化器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说明:讨论的时候要求学生要共同讨论,积极发表个人意见,遇到不同的见解或想法时要做适当的笔记,交流时要求学生能主动上台表达看法并与他人沟通,其他学生要注意聆听别人的发言,用心思考,可以提出问题进行质疑。这一要求要贯穿于整节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互动。(6)鼓励学生交流:小馒头可能会经过人体哪些消化器官,有什么变化?(7)让学生通过课件或影片的展示小馒头经过人体消化器

11、官的路径,使学生知道在人体内有哪些消化器官。说明:学生就现有的知识结构对人的消化器官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但这些消化器官在人体内排列的位置顺序、各器官的外部形态、活动和消化方式,学生都无法看得见、摸得着,采用媒体演示人体直观透视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探究中的问题,通过媒体直观科学的资料与自己的推测作比较,在脑海中形成更深刻的印象。2、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人体是怎样吸收营养在学生已经了解人体消化器官的位置以及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胡萝卜在体内的变化来了解食物的消化吸收的具体过程,认识营养的消化吸收对人体的作用。利用胡萝卜在人体内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食物的消化主要靠两方面的作用:一靠牙齿的咀嚼、胃的蠕动将食

12、物破碎(物理性消化) ;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将食物中不溶解于水的营养成分变成溶于水的物质(化学性消化) 。同时,要知道食物的营养绝大部分是通过小肠绒毛被吸收,营养能给我们提供能量,使我们能够生长发育。活动建议:(1)学生观看课件 “胡萝卜的人体旅行” ;(2)四人一组讨论:胡萝卜到了哪些地方?它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说明:观看 flash 游戏“胡萝卜的人体旅行” ,通过胡萝卜在不同的“景点”中不同的“面貌” ,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因素造成它的变化。利用这种活泼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3)组织学生交流小组研究讨论的结论;(4)让学生在课前准

13、备好的有关书籍和影像媒体资料中,查找食物在人体消化吸收的资料。(5)交流收集的人体消化吸收的科学资料。说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疑惑,也可能得出的结论出现谬误。这时,让学生带着疑惑到有关的书籍或媒体中查阅相关资料,并适当的做些记录,然后进行交流,不仅可以获得准确、详实的资料,还能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6)思考并交流:消化与吸收对人作用。3、在作业纸上填写消化器官的名称这个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对人体的消化系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在作业之上直接写出各个消化器官的名称,也可以利用自制的吹塑纸人形板、剪好的各个消化器官,进行粘贴。活动建议:(1)

14、以小组为单位,到器材桌领取作业材料(一人一份) ;(2) 在人形纸上排放人体的消化器官;(3) 交流作业。说明:课前,将人形纸板、消化器官的每一个部分剪好。作业时,让学生在器官的背面粘上双面胶,尝试着在人形纸板上正确拼贴。不仅巩固了人体消化器官的知识,还让学生对人体各个内脏器官的准确位置产生直观而深刻的印象,促使学生形成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4、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通过图片、短剧让学生意识到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结合平时的饮食习惯,发现自己的不好的地方,并能积极改正。活动建议:(1)看短剧,让学生辨析剧中人物的不良习惯;(2)看图或课件,了解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说明:用短剧等形式再现生活

15、中的场景:如剧烈运动后猛吃冷饮,暴饮暴食。通过情境的创设,巧妙的激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辨析对错,进一步感知饮食卫生的重要性。(三) 、综合活动在前面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讨论、查看资料等方法大致了解了人体消化器官、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进一步详细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杂志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充实知识面;同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获取的知识完成作业(附表) ,或者用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完成一篇童话豆丁体内旅游 汉堡肠道漫游记活动建议:(1) 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或其它资源查找资料;(2) 完成作业或童话;(3) 交流作业或童话。作业附表:小芳吃了一个汉堡,并喝了一杯

16、水,请问这些食物分别会被哪些消化器官和消化液消化或吸收?三、精彩片段赏析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推测小馒头在我们人体内是怎样“旅行”的,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师:同学们讨论了小馒头在我们人体内是怎样“旅行”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和全班同学交换你们的看法?生 1:我们小组认为小馒头经过了口腔、胃、小肠、大肠这几个地方。生 2:我认为他说的不完整。刚才,在品尝小馒头的时候,从口腔向下咽时,我的脖子在不停的动呢!在口腔和胃之间有一个管子,可能是食道。我们小组认为小馒头经过了口腔、食管、胃、肝、小肠、大肠这几个地方。生 3:我想请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说小馒头经过了肝?(评:学生会利用自己体验和感受来证明自己的见解;能够细心倾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并认真思考,有不同看法时敢于质疑,体现了个性的张扬。 )生 2:有一次,我奶奶在杀鸡时,我看见与肝在一起的器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