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阐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17934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阐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阐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阐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阐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阐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阐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诗学诗学中中“悲剧悲剧”的阐释的阐释以古希腊戏剧为参照以古希腊戏剧为参照摘要:摘要: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和哲学的奠基人。他的诗学是西方美学和哲 学史上最宝贵的一份遗产。西方的悲剧学说主要起源于古希腊,而古希腊的悲 剧学说主要体现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中,他诗学中的悲剧论影响了西方 悲剧学的发展和演变,为西方“悲剧”这个范畴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剖析悲 剧的艺术特征、构成要素、审美意义和价值, 在论悲剧中展开他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关键词:悲剧; 行动; 怜悯; 恐惧; 引语:引语: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这样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 整, 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具有一定

2、的意义;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 耳之音, 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 用叙述法, 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净化。 ”根据这个定义,我 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理解的悲剧有以下五点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特表征: (1)悲剧是严肃剧,模仿严肃的行动,高尚的人的行动。这点跟史诗很相近,但不 同于喜剧。(2)悲剧通过剧中人物动作模仿对象,具有完整、统一、有确定长度 的情节结构。这点不同于情节多元化、篇幅很长的史诗.(3)悲剧使用各种优美 的语言形式, 包括有韵律、节奏的对话和歌曲,伴随人物行动,以综合的表现手 段造成特殊的艺术形式。(4)悲剧不是颂诗,不

3、是平直赞颂高尚人物和善的行为, 它表现好人经历坎坷命运、痛苦磨难。这类突发事变引发怜悯与恐惧,体味悲壮 和崇高。(5)悲剧的目的是净化情感、陶冶人的品性。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 方面来深刻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 一、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一、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首先,它是对一个行动的模仿。悲剧不同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它 模仿的不是某一种姿态、颜色或声音而是人的行动。当然,行动是包含姿态、颜 色或声音的,不过它们仅作为一种表征附在行动上用以说明或渲染某种行动,也 就是说,它们只是行动的附着,并不是悲剧要真正模仿的,而悲剧真正模仿

4、的 是行动。因此,这样的模仿具有更现实、更直接的特点,它以直观的形式刺激人 们的感官,而不像其它艺术需要通过暗示诉诸于人们想象的东西。一般情况下, 悲剧排斥遥远的、朦胧的、空幻的东西,即使是模仿神灵,当让他架着七彩云出 现在观众面前,也需要把它打扮成观众的感官所能直接感受的样子。比如宙斯出 现时天空中就会伴着闪电雷雨,而宙斯有时以羊的面貌出现,有时以牛的样子 出现,不管是以什么样子来呈现,都是观众所熟悉的,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 原型。其次,悲剧是对一个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并非任何行动都是 完整的、只有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才能够成为悲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提 到所谓完整:就是一件事情有开

5、头、中间和结尾。这样的模式才可以以看出其 中的因果联系;所谓有一定长度:即不可太短,一下子就看到了结局,同时也不 可太长,使观众总也看不到结局而着急。过于微小或庞大的东西都不能产生美感。悲剧的长度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方面是悲剧本身,就其本身来说,其长度只要 容许事件相继出现,按必然性规律的要求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就可 以了;比如索福克勒斯的剧作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剧情大体是:俄狄浦斯 在途中与人争吵而杀死了对方,却不知对方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来到忒拜后取得 了王位, 想不到娶了自己的母亲。由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弑父娶母的罪行, 他 一直没有感到痛苦,但他最终发现了自己的秘密, 明白了自己犯

6、下的罪行,从而 也就失去了原来的平静与幸福。他自己弄瞎了双眼,怀着沉重的心情开始流浪, 来到了科罗诺斯。在科罗诺斯他遵从神意,不愿随儿子再回忒拜。最终,他由于 遵从神旨而使自身的分裂达到和解,于是肢体痊愈,眼睛也得以复明,成了科罗诺 斯的保护者。这就是一部典型的具有开端、延续和终结的完整的悲剧,悲剧的 结局由逆境转入顺境,是一种理想的结局。另一方面是演出时间。悲剧总是要 上演的,上演当然不能转瞬即逝或无休无止。按古希腊传统惯例,三出悲剧及一 出羊人剧占一个白天的时间为好。 再次,悲剧是对一个严肃的行动的模仿。悲剧就两个方面说是严肃的。一方 面它的人物是高尚的人、比一般人好的人。悲剧主人公都不是

7、凡夫俗子,一般 人不具备当牺牲的资格。主人公都是有着高贵血统的人,具有通神性,只有他 们才配被神挑选出来完成牺牲与赎罪的神圣命运。另一方面, 他的动作是可怕 的和可怜的。这两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只有高尚的人、比一般人好的人, 才可能发出可怕的或可怜的动作;也只有可怕的和可怜的动作才可以看出人的 高尚的品格。喜剧人物是卑残的,因此行动是琐屑的,无聊的,反之亦然。同时 可怕的和可怜的也不可分,只有结合在一起,才成为严肃。单纯的可怕或单纯的 可怜只可以刺激人们的某方面的情感,而不能引起悲剧所特有的恐惧与怜悯之情。 悲剧描写的是高尚的人、比一般人好的人陷入了不应有的厄运,他自身是高尚的,不 能不使

8、我们感到可怜;同时他的行动是悲惨的,又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可怕。人们 正是在这种可怜可怕交错而生的激情中才体味到作品的严肃性。比如欧里庇得 斯的悲剧美狄亚中的主人公美狄亚便是科尔喀斯国的公主,而她的丈夫是 忒萨利亚的伊俄尔科斯城合法国王。美狄亚本是一位美丽高贵的公主遇上来取 金羊毛的伊阿宋后,对其一见倾情,为了爱情,她可以不惜一切,抛弃故土的富 贵生活, 抛弃现成的作为科尔喀斯公主的权势,甚至杀死亲兄弟,孤身与伊阿宋 私奔。但伊阿宋为了权势违背当年信誓旦旦的诺言,抛弃妻子。这样一位高贵 痴情的女子,在爱与恨的强烈交织中,做出了疯狂可怕的举动,施用咒术,烧 死公主和国王, 杀死亲生儿子以此作为对于伊

9、阿宋的报复。最终她背井离乡, 带着对亲人故国的思念孤独终老,令人可怕又可怜,令人震撼又同情。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效果,建立在事件本身的可怕与可怜的特点之上。 因此,弄清什么事件是可怕的与可怜的是很重要的。他说,一切事件中, 最可怕 和可怜的行动莫过于亲属间的凶杀。非亲属问、仇敌间的杀致固然可怕但不可 怜,亲属间的一般性苦难虽然可怜,而不可怕。但亲属间的凶杀也不是都可取。 有这样四种情况:一是知道对方是亲属而有意谋杀, 如欧里彼德斯的悲剧(美狄 亚)为报复忘恩负义的丈夫伊阿宋而杀死自己两个孩子。二是知道对方是亲属蓄 意谋杀而未成为事实。如索福克勒斯悲剧安提戈里里描写的海蒙因痛恨父 亲克瑞食害死

10、未婚妻安提戈里,欲杀克瑞翁而未成。三是杀害后发现对方是亲属 而痛不欲生。如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打死伊利俄斯很 久才发现死者是自己的父亲。四是不知道对方是亲属欲谋杀,因及时发现而罢手。 如欧里彼德斯的一部悲剧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 ,姐姐伊菲革涅亚因及时发现准备作为牺牲的俄瑞斯武斯是自己的弟弟,遂即与他设计双逃出险地。这四种 情况均曾出现在悲剧里。而且大多数希腊悲剧都取自为数不多的英雄传说中的 家族故事。但亚里士多德认为, 这只是碰巧,不应成定例,诗人们完全可以突破 它。 二、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而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二、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而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

11、目的在于娱乐,对于悲剧来说,就是引起恐惧与怜 悯之情,是由剧中人物遭受不应当遭受厄运的一种同情。人们内心本来就有一 种恐惧与怜悯之情,悲剧的作用就是使这种情感发泄出来,而且悲剧所描写的那 些可怕与可怜的行动也很容易使人们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对高尚的人怜悯自 然会使人倾向高尚,对某些厄运的恐惧也会因为不断的发散而得以陶冶。悲剧不 仅使人看到高尚的人遭遇的不幸,而且使人看到处于不幸之中人的高尚。随着恐 惧与怜悯之情的激发,一种道德上的自我检讨也必然在心底泛起。因此,正像狄 德罗所夸张地说:“当人们从剧场中走出来时候,一般比走进去的时候高尚些。 ”任何人只要一听到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就会心灵震

12、颤,它让人感受 到命运之严酷,伟大的普罗米修斯曾经帮助宙斯取得王位,但为了人类不继续 在黑暗中承受苦难,违背了宙斯的意志,盗取了火种给人类,但他的命运也从 此走向了苦难的深渊,宙斯不念旧情把他钉在高加索风雨侵蚀的峭壁上让他经 受地狱般的劫难,派有翅膀的狗和凶猛的鹰贪婪地啄食他的肝脏,饮他的血, 这期间普罗米修斯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但他为人类的奉献牺牲精神和 与命运抗争的毅力勇气使他永垂不朽,人们不仅深切感受他的不幸遭遇,更崇 拜他在不幸中的坚强高尚,一种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而 真正优秀诗人应能真实地模仿并激发这种情感。在修辞学中,亚里士多德定义恐惧是种“对降临的灾祸因意

13、想到它会导 致毁灭或苦难而引起的痛苦不安的情绪” 。人们听到比自己更好或与自己相似的 人受到灾祸,推己及人,想到自己也可能受害,就会有“恐惧心态” 。他又定义怜 悯“因见知不应受害者身上落有毁灭性或痛苦的灾祸,觉得自已或亲友也可能遭 受相似灾祸,就会引起怜悯这种痛苦情感。 ”由上可知,无恐惧即无怜悯,二者同 根并生, 都是因想到剧中的厄运、灾祸可能相似的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实际生活 中才引发的。亚里士多德强调,悲剧创作要情节逼真、情感逼真,要求诗人创作 时,自己仿佛有剧中人物的情感,真切的进入角色的情感,这不是迷狂, 而是一种 天才的“灵敏” 。 3 3、悲剧是悲剧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借人物的动

14、作来表达, ,而不是采用叙述法而不是采用叙述法”这是讲悲剧的成分。悲剧的成分有六种, 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歌 曲、形象。其中情节是最重要的,所谓情节就是剧中的行动或者说是事件的安 排。其次是性格。性格是人物行动的原因。第三是思想。思想也是行动的造因, 是使人物说出当时当地所可说、所宜说的话的能力。第四是言词。言词即指对 话,是悲剧的主要表达手段。第五是歌曲。歌曲一般由合唱队来演唱,与剧情的 发展关系不大,主要起各场间幕的作用。最后是形象。指演员的扮相及道具,与 诗的艺术联系最少。这里着重分析亚里士多德悲剧的情节。亚里士多德认为,情 节即行动,是悲剧的基础和灵魂。一出悲剧的好坏, 主要看它

15、的情节安排得是否 成功。理想的悲剧是复杂的悲剧,它所模仿的是通过“突转”和“发现”而达到 结局的行动。 “突转”是剧情的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 “发现”是主人公由不知 到知的醒悟。这两个因素是构成复杂悲剧的最重要因素。人们的恐惧和怜悯之 情主要由“突转”和“发现”引导出来的。 “突转”伴随着“发现”而“发现”就意味着突转” 。如俄狄浦斯王中, 报信人道破俄狄浦斯的身世后,本想安 慰俄狄浦斯,解除他害怕证实他杀父娶母的恐惧心理,结果适得其反。俄狄浦斯 从此“发现”自己所犯的罪行,使剧情发生了“突转” 。 “突转” 不能由逆境转 入顺境,必须由顺境转入逆境,而且不应是好人和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只

16、能 是介乎这两种人之间的,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的人由顺境走入逆境。亚里士 多德提倡的悲剧情节围绕人自身的活动旋转,是对希腊古典时期悲剧内容重大进 展的极好概括。结语:结语: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一种综合性模仿,是具有高级价值的艺术形式。悲 剧严肃、集中、详细地表现现实生活,刻画人物的性格,体现诗人对社会和人生 的深刻见识,具有认知价值;悲剧在形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普遍性的哲理,也 有思想价值。同时,悲剧塑造富有魅力的艺术形象,使人体验悲壮与崇高,这使 悲剧有了特殊的审美价值。悲剧更有净化情感、陶冶品性、教化风气的社会价 值。亚里士多德从哲学的高度对美学范畴“悲剧”进行的界定对西方美学史产 生了深远影响。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阎国忠.古希腊罗马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5黑格尔.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