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吐鲁番市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葡萄生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178768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吐鲁番市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葡萄生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吐鲁番市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葡萄生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吐鲁番市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葡萄生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吐鲁番市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葡萄生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吐鲁番市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葡萄生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吐鲁番市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葡萄生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吐鲁番市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葡萄生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吐关于吐鲁鲁番市建番市建设设全国最大的全国最大的优质优质葡萄生葡萄生产产基地的基地的调调研研报报告告吐鲁番市已形成以亚尔乡、葡萄乡、园艺场、胜金乡、七泉湖为重点的绿色鲜食葡萄基地, 以胜金乡、二、三堡乡、恰特喀勒乡、艾丁湖乡为重点的优质制干葡萄生产基地建设。 为建设全国最大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吐鲁番市出台鲜食葡萄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和制干 葡萄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率达到 80%以上,葡萄干产区标准化生产率达到 60%以上, 建立优质鲜食葡萄园 10 万亩。同时培训技术员 1170 人次,培训农民 2.9 万人次,力争在广州、北京、 上海、成都等 6 个城市设立葡萄产品销售窗口,

2、加大对葡萄干深加工能力,力争引进投资 1000 万元以 上的加工企业 12 家、葡萄保鲜企业 23 家,使葡萄保鲜质量达到 5000 吨,葡萄深加工 5000 吨。 近年来,吐鲁番市狠抓葡萄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先后组织编制了原产地域产品吐鲁 番葡萄 、 原产地域产品吐鲁番葡萄干及无核白葡萄等三项国家标准和葡萄育苗技术规程 等 12 项地方标准,葡萄标准化生产贯穿产前、产中、产后,覆盖葡萄种苗、新园建设、栽培、病虫害 防治、检疫、肥料、葡萄产品分等分级、加工、储藏保鲜、产品包装等全过程。目前,全市葡萄标准化 生产户 2.6 万户,辐射带动农户 11.5 万人,葡萄标准化生产面积已达 25.3 万

3、亩,葡萄无公害、标准化生 产率均达到 100%。从无到有,葡萄在南方吐鲁番“熟”了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县小渡口镇农民王先荣在湖南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引进国内 外 200 多个优良葡萄品种和 20 多个砧木品种,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探索,打破 了红色品种不能在南方着色的惯例。2003 年,由湖南农业大学、*县农康公司共同研究的“葡萄引种及 无公害栽培技术”又成功地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种植的论断。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县积极开展葡萄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绿色食 品生产技术标准研究。到目前为止,共有 6 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 个品种通

4、过无公 害产品认证。去年 7 月 27 日,*县神州酒业与湖南农大共同完成的“刺葡萄酒系列产品研发”项目, 通过了省科技厅专家组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刺葡萄种质资源酿酒品系开发、刺葡萄干酒和 甜酒研制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效解决了我国葡萄酒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丰富了葡萄酒的花色, 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县优质葡萄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全国葡萄学会秘书长晁无疾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他评价道:“湖南*县葡萄园的设施栽培技术,所用生物肥都已达到国际水准,湖南农大和*县的科技 人员一道攻克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种植的难关;*县生产的欧亚种葡萄的品质在南方名列前茅,堪 称我国南方种植葡萄的典范!

5、”现状:从小到大,葡萄产业在*县“红”了近年来,*县大力发展以葡萄产业,初步建成了沿 207 国道、s302 线以及津如县级公路 三条生产带,培育成了*阳、张公庙两个生产集中区。拥有吐鲁番最大的葡萄种质资源圃,面积 60 亩, 种质材料达到 1800 多个,年可生产优质葡萄苗木 15 万株。全县基本形成了以葡萄鲜果销售为主,以酿酒加工、旅游观光园开发为辅的葡萄产业经营模式。据了解,葡萄鲜果亩平产值 1.3 万元,纯收入在 60008000 元,相当于 6 亩棉花或 10 亩 水稻的效益。*阳镇的朱家岗、白米,张公庙镇的兔子口、护国、联合,道河乡的仙公,永丰乡的复兴, 小渡口镇曾家湾村均以小面积

6、农户种植为主,造就了几百个年收入近十万甚至几十万元的葡萄专业户。 葡萄已逐步成为了一个让农民看到希望的高效产业,今年县葡萄办的摸底表明,16 个葡萄发展重点乡镇 计划新发展葡萄 2180 亩。 通过近年努力,*县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模式。县葡萄协会、涔源、黄河、东宏等 专业合作组织在生产、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涔源、神州、刘宏军、肖宗良、刘晓东等一批葡萄 营销公司和经销大户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县葡萄办在阿里巴巴网络销售平台基础上,今年年初,又新 建*县葡萄网() ,进一步发挥葡萄销售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确保全县 70%的葡萄鲜果 能够适价稳定的销往长沙、武汉等地,使鲜果销售具有稳定的市场

7、保证。在此基础上,2007 年,又建成 一次性可生产 360 吨葡萄酒的酒厂一座,部分葡萄园具备酿葡萄酒功能,全县建成葡萄鲜果专用冷库 2 个,储量 400 吨,较好地解决了部分葡萄预冷和冷储延期销售。思考:从特到优,甜蜜蜜的葡萄有点“酸”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我们在品尝葡萄的甜蜜之时,也品到了丝丝酸涩。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少,以及大部分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停留在依照技术资料组 织生产的层次上,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肥料投入较多,流失严重,配方施肥面积较少;规模种植 户亩平劳动力成本投入大,一般在 2500 元左右,达到生产成本的 35%,主要集中在绑枝、抹芽等方面, 生产管理尚需进一步

8、提升技术,降低成本。葡萄种植户小农意识严重,市场意识淡薄,严重危害了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农民盲目 追求产量,认为“多子多福” ,不注重引进良种,不按要求整穗、疏果,导致生理性落果,品质变差, 缺乏市场竞争力;不重视市场营销。每年销售季节,张公庙、*阳沿 207 国道线“马路市场” 、 “田头市 场”林立,互相杀价,影响效益;不讲求品牌信誉,目前已有“神州庄园” 、 “兔子口” 、 “朱家岗” 、 “宏 源” 、 “城头山” 、 “东岳”等 多个葡萄品牌,品牌多而杂,且葡萄销售时不分品级,包装简陋,不耐运 输贮藏,给消费者造成了*县葡萄品位不高的印象,个别果农甚至以次充好,欺骗客商,损害了葡萄声

9、 誉。产业布局不平衡,全县的葡萄主要分布在平湖区,除张公庙、*阳、小渡口、大堰垱等 乡镇相对集中成片外,其它乡镇多属零星分散种植,既不利于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技术指导,也不利于综 合利用水、电、路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又不便于集中搞好销售工作。产业化程度较低,随着葡萄面积不断扩大,与生产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都相对薄弱。农资 市场不成熟,良种苗木短缺,贮藏加工滞后。同时,由于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低,采后增值率低,葡萄产 业整体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为了发展壮大葡萄产业,记者在县葡萄办采访中得知,针对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县正在千方百计从区域规划、种植品种、生产管理服务、产品销售服务、打响*县葡萄品牌作为突破口

10、, 让这一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迹。依托现有技术力量,*县将加大技术和农民素质的培训力度,每年至少举行 4 次集中培 训,三年内使全县葡农受训率达到 100%。充分发挥“城头山”品牌作用,整合资源,统一注册“城头山”商标,达到宣传城头山 和打响葡萄品牌的目的。同时,要以协会、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起储运、销售系统,拓宽销售渠道。如何让这一特色产业转化成真正的优势产业,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广大种植户 的努力,不断提升和创新将是*县葡萄产业必须破解的课题。我们期待着,明天的*县葡萄更香更甜!编者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让广大农民群众增产增收,一直 是市委、市政府推进“三农”建设

11、的重要内容。而葡萄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短短 几年时间,种植面积达到了 2 万亩,除*县 1.7 万亩外,其他区县(市)均有分布,目前以鲜果销售为 主,预计总产值约 2.3 亿元,成就了农民打造“万元田土”的神话。为此,本期特对这一产业的发展规 模、生产品质、品牌打造以及葡萄的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等等进行深度关注,以期为各级政府和相关 部门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吐鲁番吐鲁番市立足资源优势 加快葡萄产业发展步伐作者:中共吐鲁番市委员会 吐鲁番市人民政府 | 时间:2008-11-25 近年来,吐鲁番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目标,把葡萄作为现代农业发展

12、的主导产业,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加快推进无公害、标准化体系建 设,积极培育葡萄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抓制度机制、标准化生产、科技服务、葡萄品牌、市场营销等五 大体系建设,有力推动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2007 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 25 万亩 (结果面积 18 万亩) ,占全市耕地面积的 65,实现“人均 1 亩葡萄”的发展目标,葡萄总产量 36.1 万吨,总产值 5.79 亿元,同比增长 12.2%,葡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 63%,来自葡萄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 收入的 40.5%。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抓制度机制体系建设,突出葡萄支柱产业地位吐鲁番市坚持“一手抓旅游、一手抓葡萄”发展

13、战略,制定了吐鲁番市“十一五”葡 萄发展战略规划 ,进一步确立葡萄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明确提出把葡萄产业作为农民增收 的主要来源,力争把吐鲁番市建成全国最大的葡萄产品生产基地和物流集散地的发展目标。以工业化思 维谋划葡萄产业,强化对葡萄建园、栽培、施肥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快吐鲁番市林果业 发展的决定 、 吐鲁番市优质鲜食葡萄基地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和操作性强的措施,为葡萄产业的 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抓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葡萄标准化生产一是狠抓葡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组织编订了吐鲁番葡萄标准体系汇编 ,包括葡萄 建园、生产管理、安全质量及包装与储存等

14、 39 个单项标准。参照国家、行业标准,结合实际,制订了 原产地域产品吐鲁番葡萄 、 原产地域产品吐鲁番葡萄干及无核白葡萄等三项国家标准和 葡萄育苗技术规程 、 吐鲁番无核白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 无公害葡萄生产技术等 12 项地方标准, 其标准化内容覆盖葡萄种苗、新园建设、栽培、病虫害防治、检疫、肥料、葡萄产品分等分级、加工、 储藏保鲜、产品包装等全过程。二是加快标准化、无公害、绿色葡萄生产基地建设。依托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的 优势,在葡萄主产区建立标准化示范区、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模,培 养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户 3200 户,辐射带动农户 2.6 万人,初步形

15、成了以红柳河园艺场为龙头的 18 万 亩优质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以胜金乡、二堡乡为主的 5 万亩优质葡萄干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 全市葡萄标准化生产面积已达 23 万亩,葡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率均达 90%以上,原产地保护标志贴牌 率达 95%以上。三是大力推广葡萄标准化、无公害葡萄生产技术。建立以市、乡农技推广部门为核心的 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葡萄栽培标准化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服务,技术人员挂牌服务,指 导农民按照规范要求生产。采取“科技之冬” 、 “科技巴扎” 、现场会、电视“农科园”栏目、远程教育 等多种形式,举办标准化技术培训班 360 多期,培训农民 7 万余人次,发放

16、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 4 万余册,技术资料 10 万余份。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葡萄平均亩产稳定在 2.5 吨,与实施前相比, 单产增长 38%,商品率由 40%提高到 65%。四是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认证申报工作。全力做好无公害葡萄以及吐鲁番葡 萄原产地保护认证申报,增强吐鲁番葡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01 年,吐鲁番葡萄获得国家农业部“无 公害农产品”认证,2003 年获得原产地保护认证,2007 年红柳河园艺场葡萄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三)抓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增加葡萄产业科技含量制定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创业和科技服务的暂行办法 ,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业 生产第一线,参与科研开发和承包经营,增强了农村基层科技支撑力度。通过选派技术人员到山东寿光 设施农业基地, “以干代培”学习设施葡萄栽培技术,利用“科技之冬”等活动载体,大力开展葡萄生 产技术培训,培训了大批技术人员和农民,提高了技术人员与葡农的科技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