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海洋的影响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4317798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DF 页数:131 大小:8.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海洋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海洋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海洋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海洋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海洋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海洋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海洋的影响(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a n j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c e a nR e s p o n s et oT r o p i c a lC y c l o n e si nN o r t h w e s tP a c i f i cQ i a nQ i f e n gM a jo r :M e t e o r o l o g yA d v i s o r :P r o f J i a n gJ i n gS c h o o lo f A t m o s p h e r i cS c i e n c e s ,N a n j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M a y

2、 , 2 0 1 0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家人,表达我最真挚的谢意。首先感谢我的恩师江静教授对我的精心指导和辛勤培养。在我硕博连读的五年里,老师在我学习、科学研究以及生活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老师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敏锐的科学洞察力,使我在这五年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一生铭记的珍贵财富。在此祝愿老师健康快乐、家庭幸福!感谢钱永甫教授、张耀存教授对我科研工作的热心帮助和支持。你们幽默风趣的儒雅气度和乐观豁达的师表风范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在南大的学习生活期间,始终得到系里各位老师、

3、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在此,特别要感谢汤剑平老师在数值模式上给予我的无私帮助,以及杨修群老师、谈哲敏老师、王元老师、陈星老师、任雪娟老师、孙旭光老师、张录军老师、姚永红老师、王欢老师等诸位老师在各方面给予我的热情帮助。感谢徐中锋、姚素香、黄安宁、黄樱、黄乾、刘鹏、严蜜、黄丹青、卓东奇、闵岫、杜银等师兄师姐对我的热情帮助。感谢房永杰、李红祺、袁俊鹏、张旭、梁进、张铃灵、江飞、谭杰丽、朱坚、申松龄、邵清、胡荣章、王倩怡等好友和同学,与你们一路走来,你们的陪伴让我度过了丰富多彩的学 - - - j 生涯。还要感谢周洋、朱毓颖、王东迁、杨彝、赵润华、曹勇、何鹏程、梅双丽、李力等师弟师妹,难忘与你们一起讨论

4、交流的快乐时光,祝你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感谢我的爱妻,是你一直以来对我默默地付出、无微不至的关心我的学业得以顺利完成。同时感谢父母、岳父岳母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可爱的女儿带给我的无限欢乐和动力。最后,感谢评审本论文的专家老师,感谢出席博士论文答辩的诸位专家,感谢您们的辛勤工作和给予我的悉心指导。钱奇峰20 10 年5 月于南京大学东南楼中文摘要A b s t r a c t目录第一章绪论11 1选题意义11 2国内外研究进展21 2 1 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21 2 2由热带气旋进入海洋近惯性能量71 3研究区域1 01 4拟解决的科学问题1 2参考文献1 4第二章模式及试验介绍2

5、32 1M M 5 简介2 32 1 1 非静力平衡模式2 32 1 2B o g u s 方案2 42 2区域海洋模式P O M 简介2 72 2 1 控制方程2 82 2 2 模态分离312 2 3M Y 湍流闭合模型3 32 2 4 模式稳定性条件3 32 3P O M 性能检验3 42 3 1 气候态模拟设计3 52 3 2 夏季海洋状态的检验3 62 3 3 冬季海洋状态的检验3 82 4数值试验设计3 92 4 1构造T C 风场3 92 4 2T C 风应力试验设计4 2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5本章小结4 3参考文献4 5第三章海洋平均状态对热带气旋的响应4 93 1引言错误!

6、 未定义书签。3 2动力响应4 93 2 1 表层流场4 93 2 2 整层流场513 3热力响应5 23 3 1S S T 的变化5 23 3 2M L D 的变化5 43 - 3 3 海温垂直结构的变化5 73 4本章小结6 0参考文献6 2第四章热带气旋过境期间海洋的响应6 54 1引言6 54 2资料和方法6 74 2 1T C 个例的选取6 74 2 2 资料处理6 74 3海洋响应的不对称性6 84 4热力响应7 24 4 1 海温变化概况7 24 4 2S S T 变化及影响因子7 54 4 3M L D 变化及影响因子7 94 5海温垂直变化的两种形态及成因8 14 5 1海温

7、垂直变化的两种形态8 14 5 2 成因分析8 44 5 3影响因子8 84 6动力响应8 94 6 1 海流变化概况8 94 6 2 混合层流的特征及影响因子9 04 7本章小结9 4目录参考文献9 6第五章热带气旋对海洋近惯性能量的影响9 95 1引言9 95 2年平均能量的估计1 0 15 3垂向和纬向分布特征1 0 35 3 1 垂向分布1 0 35 3 2 纬向分布10 45 4能量下传的特征1 0 65 5能量消散的驰豫时间1 0 85 5 1 驰豫时间分布1 0 85 5 2 驰豫时间的影响因子1 0 95 6本章小结1 1 l参考文献11 3第六章结论和展望。1 1 76 1主

8、要结论1 176 2论文创新点1 2 06 3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展望1 2 0毕业论文题目:亟a 垦盘鲞垫鲎氢叠壁连叠丝受煎2 0 0 7指导教师( 姓名、职称) :姿整塾撞摘要为了研究热带气旋对海洋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式M M 5 构造了一个能较好地反映热带气旋的多年风场,并将其与N C E P N C A R 再分析资料对比,作为区域海洋模式P O M 的风应力边界强迫,两组试验海洋状态的差异反映了热带气旋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气旋能够造成模拟区域年平均S S T 降低O 1 0 4 。C ,并使得M L D 发生1 3 m 的改变,这种变化在热带气旋频繁的季节更为显著。相比而

9、言,海洋动力响应不如热力响应明显,但是热带气旋也能够造成一些洋流及质量输送的改变。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过境期间海洋的响应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热带气旋的经过将造成S S T 降低1 一6 ,降温中心一般发生在T C 过后0 2 天、右侧0 “ 。2 0 0 k m 以内;同时M L D 将发生- 4 0 5 0 m 的变化,但总的来讲,增加要多于减少。热带气旋也能使混合层出现O 5 2 r n s 的海流,其流速一般在T C 右侧,并当T C过境时达到最大。热力响应和动力响应的各种特征,将受热带气旋和海洋下垫面状况的共同作用影响。其中最大降温大小将随T C 最大风速增加、T C 移动变慢和初始M

10、 L D 减小而增大;最大降温位置将随T C 最大风速增和T C 移动加快而右偏增大;最大降温发生时间将随T C 移动变慢和初始M L D 加深而滞后。M L D的变化将随T C 最大风速增加、移动加快以及初始M L D 变浅而增加。最大流速将随T C 最大风速增加和纬度减小而增大;其右偏性将随T C 最大风速增加、T C移动加快和纬度减小而增加;发生时间将随T C 最大风速减小、移动速度增加和纬度减小而滞后。T C 经过后海温的垂直变化可能呈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在T C 过境后,表层向下出现一致的降温,这与次表层存在强上升运动有关。这种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情况在T C 较弱,移动变慢、初始混合层变深、T C 所处的纬度变低时较易发生。另一种情况对应T C 过境后,在表层和下层的降温中间,有一层海水出现长时间的增温,增温中心发生在T C 路径右侧1 0 0 2 0 0 k m 、水下5 0 1 5 0 m 附近。该增温是由T C 产生的表层暖水输送在此下沉,以及挟卷作用将表层暖水输送到表层以下所造成的。这种情况在T C 较强、移动加快、初始混合层变浅、T C 所处的纬度变高时较易发生。本文还对热带气旋进入近惯性运动的能量进行了估计,在模拟区域这一能量约为5 1 4 1 0 。3 T W ,其中大部分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