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i85476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17794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uli85476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wuli85476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wuli85476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wuli85476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wuli85476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uli8547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uli85476(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uli85476wuli85476原文地址: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作者:初中物理辅导网转载地址:http:/ 导体(1)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2 绝缘体(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六、电流的形成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七.电流的方向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九、电流的大小:I=

2、Q/t十、电流的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 ,常用单位毫安(mA) 、微安(A)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十一、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方法提示】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2)两确认:确认所选量程。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

3、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原文地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作者:初中物理辅导网转载地址:http:/ 0;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 透镜及分类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 ,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5、 主

4、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6、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7、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 距 成像大小 像的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应 用(u) ( v )u 2f

5、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2f 幻灯机u = f 不 成 像u u 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8、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 (朝上) ,幻灯片要倒着插。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 1 分 25 分)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3 吨=_千克=_=毫克; 2 米/秒=_千米/时;7.8 克/厘米 3=_千克/米 3; 1 米=_微米。2,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而产生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

6、波的速度最慢的是_。3,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_的温度规定为 0 度,把_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4,在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几种状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_。晶体由固态变成液态时需要_热,但_保持不变。5,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如使镜面转动 150 角,则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_。6,将一发光点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上,则发光点发出的光经放大镜后变成_光。如果放大镜的焦距是 10 厘米,被观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_10 厘米时,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7,一块 1 厘米厚的铁板质量是 3.16 千克,它的面积是_厘米2 (铁的密度是 7.9103 千克/米 3) 。 0

7、.1 米 3 的冰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千克(冰的密度是 0.9103 千克/米 3) 。8,一个人向着对面的山崖喊了一声,1.2 秒后听到回声,当时的气温是 150C,那么人到山崖的距离是_。9,光在_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10,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_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或_。1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首先要使游码对准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然后调节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这就表示横梁平衡了。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8、; D,河岸上的树。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前 5 秒通过的路程是 12 米,后 5 秒通过的路程是 18 米,那么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A, 6 米/秒;B, 5 米/秒;C, 4 米/秒;D,3 米/秒。3,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 ,正确的说法是: ( )A,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 这是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C,这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D, 这是水蒸气凝固成的小水珠。4,晒粮食时,将粮食摊开来晒效果较好,这是由于:( )A,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B,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有关;C,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体积有关;D,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

9、动快慢有关。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有关;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无关;C,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D,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6,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 480C,那么 480C 的海波:( )A,只能是固态;B, 只能是液态;C,只能是气态;D, 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7,两只同样的水银温度计,其中一支玻璃泡上包有浸过酒精的湿沙布,则:( )A,包有湿沙布的温度计读数较小;B, 包有湿沙布的温度计读数较大;C,两支温度计读数一样;D, 条件不够,无法确定。8,下面几种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10、?:( )A,水结成冰时要吸热;B, 冰在 00C 时一定会熔化;C,水的温度低于 1000C 时不能变成水蒸气;D, 给烧开了的水加猛火,水的沸腾加剧,但水的温度不变;9,下面哪种现象是升华?:( )A,将水淋在烧红的铁上,水很快变干;B, 将固态的碘加热,碘变成紫色的气;C,冰熔化成水后再变成水蒸气;D, 在手擦一些酒精,酒精很快就变干。10,关于光的传播,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 早晨穿过大气层的太阳光线是弯曲的;C,光从空气中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D,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11,图表示光在空

11、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形,则:( )A, MN 右方是空气;B, MN 左方是空气;C, EF 上方是空气;D, EF 下方是空气。12,人在平面镜中成像时:( )A,人距平面镜越近,镜中的像越大;B, 平面镜中的像总比实际的人小;C,平面镜中的像总比实际的人大;D, 无论人距平面镜多远,镜中的像的大小与实际的为的大小相同。13,关于照相机,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时,在胶片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 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小于 2 倍焦距;C,照相时,如果被拍摄的景物离镜头较近,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就应调近一些,才能在胶片成清晰的像;D, 照相机的镜头实

12、质上是凹透镜。14,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质量越大,其密度也越大;B, 铁的密度不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都一样大;C,由密度公式 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D, 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15,关于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正立的实像;B,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C,只有 u 2f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 只要 f u2f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实像。16,甲、乙两金属块,质量之比是 2:3,体积之比是 2:1,甲、乙金属密度之比应为:( )A,1:3; B,4:

13、3; C,3:2; D,3:1。17,用一把准确到 0.1 毫米的游标卡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1.243 厘米,若改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钢尺去量这个物体,则测量结果是:()A,0.11243 米; B,0.1124 米; C,0.112 米; D,0.11 米。18,用体温计先测得甲的体温为 380C,若此体温计没有甩过就用它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 37.50C 和38.50C,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的读数应是:()A,37.50C 和 38.50C; B,380C 和 38.50C;C,37.50C 和 380C; D,38.50C 和 38.50C。19,关于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总是与物体的体积有关;B,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体积大的物体,质量就大;C,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态、形状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D, 一个物体拿到月球上后,质量就变小了。20,如图所示,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