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通识教育-六十年无教程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172819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的通识教育-六十年无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国的通识教育-六十年无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国的通识教育-六十年无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国的通识教育-六十年无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国的通识教育-六十年无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的通识教育-六十年无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的通识教育-六十年无教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峰枫:六十年无教程高峰枫:六十年无教程造就美国人:民主与学校,美 E. D. 赫施 著,耶鲁大学出版社,2009 年 9 月第一版。美国普通民众缺乏基本国际常识,这方面的笑料不少。在 YouTube 上,如 果你输入 Kellie Pickler 这个名字,会发现一段很流行的视频,点击率已接近 四百万。凯莉是美国“超女”,2006 年美国偶像第五季的第六名。在人气 正旺的时候,她上了福克斯电视台一档娱乐节目和小学生比智慧(Are You Smarter Than A 5th Grader?)。凯莉抽到一道小学三年级水平的地理题 “布达佩斯是欧洲哪个国家的首都?”审题之后,美女顿时傻了眼。只见

2、她摊 开双手,困惑地瞪着大屏幕,说了一句很雷人的话:“我原先还以为欧洲 是一个国家呢。”现场观众大笑。无奈,美女只好求助于她的“救星”、小学 生内森。答案揭晓:匈牙利(Hungary)。美女的眼睛瞪得更大,并作难以置信 状,喃喃自语道:“肚子饿(Hungry)?怎么还有国家叫这名儿?我听说过火 鸡国(Turkey)、法国,还真没听说过饿肚国。”观众笑翻。弗吉尼亚大学荣休教授赫施(E. D. Hirsch, Jr.)在他 2009 年的新著 造就美国人(The Making of Americans: Democracy and Our Schools) 中,也提到这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这位八十二

3、岁的老先生不是要拿“无知美少女”来打趣,而是再次提醒他的同胞:美国的公共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再不出 重拳,不下猛药,只会继续误人子弟。凯莉就是明证。赫施这个名字,对国内的外国文学界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 当詹明信和伊格尔顿的著作风靡校园时,我们就在各式文学理论导读有关 解释学那一章,和他提前见过面了。这是因为赫施年轻时写过一本解释的有 效性(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1967 年),对于新批评的所谓“意图 谬误”或者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的视界”,都有所矫正。赫施的学术方向后来发生重大改变,其标志便是他 1987 年出版的文化常识(Cultural Litera

4、cy)一 书。题目中的 literacy 一词,意思本来是“识字”,指基本的读写能力。前 面一加“文化”二字,就不再是学字母、记单词这么简单的事了。赫施要扫除 的,不是美国的文盲,而是公立学校中的“文化盲”。赫施发现,很多中小学 生对于尽人皆知的美国历史人物和事件,是一问三不知;问他们西方文化的基 本常识,竟然也是一脸茫然。在这本二十多年前出版的畅销书里,赫施举了一 些实例。比如,老师告诉学生,拉丁文是“死语言”,当今世界已没有什么人 讲了。学生当即反问道:“那拉丁美洲的人说什么语呢?”这样的例子虽不如 “饿肚国”那样骇人听闻,也足以让人为孩子的知识水平捏把汗了。在文化常识一书里,赫施为美国的

5、公共教育敲响了警钟。从此,他也 改变身份,从英国文学教授变成教育家,大力呼吁公立学校要踏踏实实地将西 方文化的典故和常识传授给中小学生。难能可贵的是,赫施不是光说不练的空 谈家,而是宣传家和实干家。他开始大力提倡所谓“核心知识” (core knowledge),成立“核心知识基金会”(Core Knowledge Foundation),推 广自己的主张。1991 年,他选择两所公立小学作试点,大获成功。如今在全美 四十七个州已有超过一千所“核心知识学校”。大学教授投身中小学教育,这 正是美国版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在造就美国人这部新书当中,赫施花了更多篇幅,揭示了美国中小学 教学质量滑

6、坡的根源,那就是没有统一颁布、详细制定、循序渐进的课程规划。 美国本来有“公校”的传统(common school,即公立小学),在二十世纪三十 年代之前,虽然联邦或者各州政府没有出台统一的教学大纲,但编教材的学者 对于孩子应该掌握哪些知识都有共识。虽然各校使用的课本各异,但要求学生 掌握的基础知识却大致相同。但是大约一百年前,公校的理念受到挑战,美国 中小学教育由此被新理论“绑架”而步入歧途。十九世纪末年,一群教育工作者为凸显美国的独特性,彻底告别欧洲传统, 打出不再受传统奴役的旗号。他们将公立小学的教育贬斥为死记硬背,并提出 一套新的教育理念取而代之。基础教育的重点不再是传输具体知识,孩子

7、的兴 趣和需要反倒变成教师优先考虑的问题。如此一来,教育不复以教学内容为中 心(subject-centered),而改弦易辙,变成跟着孩子的指挥棒团团转 (child-centered)。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教师不需要预先设计课程, 不必拟定教学计划,教学完全从学生兴趣出发,完全是自由、即兴、“灵感式” 的。这种忽视教学内容、提倡发扬学生个性的教育观念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逐 渐占了上风,赫施早在文化常识一书中就将这种观念名之为“浪漫主义形 式论”(romantic formalism,110 页)。此种新派教育理念的思想根源,据 赫施诊断,是卢梭式的浪漫主义:孩童仿佛生来便有未经染污的 “

8、天性”、 “灵性”,这些与生俱来的禀赋如同含苞待放的花蕾,只要去除外在的约束, 便会自然地绽放。所谓“形式论”,是指教师完全放弃对教学内容的控制,只 强调教学方法。老师“教什么”并不重要,“怎么教”才见功夫。到了这部新 著中,赫施更加直截了当,把左右美国教育界六十多年的“谬说”斥为“反课 程运动”(anti-curriculum movement,27 页)。“反课程”反的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教授“死知识”(facts)。任何 对学生直接的宣讲,都被视为灌输。教育不再是由教育者事先精心设计好的讲 授,而变成受教育者(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心灵解放”。学生心中深埋 的灵性种子被教师以多重方式

9、激活,然后自发成长、开花结果。这等于教师将 主导权拱手让给懵懂的孩童,自己的任务只限于旁观学童心智的自然成长,然 后欢喜赞叹。在“反课程派”看来,固定教材、课上讲解都无异于束缚学生心 灵的桎梏,而学生自己做“项目”(project)才是唤醒灵性最有效的方式。这 种极端放任的教学理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达到高潮,当时有所谓“开放教室” 教学法,赫施引用了 1971 年媒体的报道,以说明这种教法的随意性:最惊人的是,学生没有课桌,老师没有讲台。教室好像一个工作坊。一把 又大又旧的安乐椅,三个孩子随随便便坐在那儿,一个坐椅子上,一个坐扶手 上,还有一个坐在椅背上,都是自己在闷头看书。旁边有几个孩子舒舒服

10、服趴 在垫子上,他们刚写了一首歌,正往歌本里抄。有几张桌子上堆满磁铁、三棱 镜、放大镜、显微镜,好像是科学课还有几张桌子并在一起,桌上有一大 堆数学教具,数码锁、教算术的颜色棒、尺子、方格纸老师有几分钟时间 到两个男生的小圆桌旁坐一会儿,和他们用单词卡片学词汇孩子们在教室 里出出进进。(41 页)从 1963 年到八十年代中期,全美高中毕业会考的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大幅 下滑,赫施认为罪魁祸首便是这种松散、“边玩边学”的教学方式。教师没有 标准的教程做参照,对于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心中一片茫然。结果, 大家各自为战,随意挑选课本,既不考虑前后衔接,也不考虑学生的整体知识 结构。这种混乱的局

11、面,赫施用书中一章的标题总结出来,便是“六十年 无教程”。 赫施医治此种“浪漫派幼稚病”的良方,自然是他念兹在兹的“文化常识” 。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从幼小心灵中独立开发出来,而需 要由教师按部就班、持续不断地传授给孩子们(114 页)。赫施最反对的就是 “培养学生创造力、养成批判性思考方式、提高阅读技巧”这些含糊其辞的口 号。你尽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如果缺乏共享的文化常识,这些所谓“能力” 便都是花架子,拼不过实打实的“死知识”和“硬道理”。赫施自己的倡议其 实很简单(167-168 页),那就是美国各州都能制定一份中小学“核心课程”。 这份教学大纲必须很“明确”,就是说,不

12、能只说“怎么教”,一定要白纸黑 字写明 “教什么”(content-specific),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点”。此 外,课程必须是分年级制定,以体现系统性、连贯性。赫施批判美国现行公立教育,还有更为深远的政治意义。他认为,只有学 生掌握公共、共同的核心知识,在校生的学习成绩才不会因贫富、族裔这些问 题而拉大差距。只有各校有大体一致的教学安排,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即使频繁 转学,也不会因衔接不上而造成教育的中断。只有牢固掌握“核心知识”,学 生才能在教育上达到相当程度的平等,待日后进入社会,穷孩子也罢,富家子 也罢,至少在知识储备方面,大家也许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赫施认 为,有没有统一的

13、教程,实际上关涉美国立国的根本原则,也关涉美式民主的 成败。所以他才特意选择了造就美国人(The Making of Americans)这样 一个题目。赫施的倡议引来很多争议,也遭遇了激烈的抵抗。老先生在最后一章中大 吐苦水(172-179 页),叙述自己的设想在各州是如何被封杀的。美国教育界 中,上到教育理论家,下到普通教师,有不少人认为“核心课程”实在是开历 史的倒车,让“死记硬背”、“鹦鹉学舌”这些僵尸复活。但赫施自己说,家 长心里都有一杆秤,清楚哪种教育对孩子更好(参看 59,176,以及 233 页第 33 条注释)。在文化常识书 后,赫施开出了一份六十多页的文化常识清单,从儿歌到

14、神话、从历史地理常 识到基本科学用语,包含面很广。这份美国文化的“密电码”后来经不断修订、 扩充,到 2002 年已变成将近七百页的文化常识新编词典(The New Dictionary of Cultural Literacy: What Every American Needs to Know) (大家不妨借助这个词典来测试自己对美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即使在赫施最 初拟定的“核心知识”中,“匈牙利”和“布达佩斯”也都榜上有名。如果 “美国偶像”凯莉当年能上附近街道的“核心知识小学”(没有择校费),就 断不会闹出 “饿肚国”的笑话来。在这部新书的附录里,赫斯将自己设计的教学大纲,从历史、地理

15、部分里, 摘出学前班到小学二年级这三年应掌握的“知识点”(189-209 页),作为对 自己倡议的说明。我将美国史之外的部分摘要翻译一下,以便读者具体了解赫 施的“核心知识”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小学一年级人类早期文明:(一)两河流域:两河的名称、文明的摇篮、最早的文字记录、汉谟拉比 法典的意义;(二)古埃及:地理位置、尼罗河、涨潮和农耕、法老、金字塔、 木乃伊、象形文字;(三)世界主要宗教:教学目的不在于探讨神学问题,而 在教授基本词汇,以便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思想。教师用尊敬、客观的口吻谈 论主要宗教:(1)犹太教:一神论、出埃及的故事、以色列、大卫之星、希伯来圣经;(2)基督教:出自犹太教、耶稣其人、“弥赛亚”的含义、圣诞节、复活 节、十字架;(3)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地区、信徒称“穆斯林”、阿拉、穆哈默德、 古兰经、清真寺、新月形记号。小学二年级古代文明:(一)印度:印度河、恒河;印度教:婆罗门、毗湿奴、湿婆;印度教的 圣书,如梨俱吠陀;佛教:悉达多王子成为佛陀,意思是“觉者”;佛教 出自印度教,传到亚洲诸国;阿育王;(二)中国:黄河、长江、孔子的基本主张(比如祭祖)、长城、造纸、 丝绸、农历新年。(三)古希腊:地中海、爱琴海、克里特岛;希波战争(马拉松、温泉关) ;雅典(城邦、民主制);奥林匹克;希腊主要神祇;希腊大哲(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大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