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事迹新考_范子烨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3169084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阮籍事迹新考_范子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阮籍事迹新考_范子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阮籍事迹新考_范子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阮籍事迹新考_范子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阮籍事迹新考_范子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阮籍事迹新考_范子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阮籍事迹新考_范子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米交流? ?年第?期阮籍事迹新考范子烨阮籍 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唐修晋书卷? ?本传。前人及时贤有关阮籍之研讨多以该传为立论之依据,足见其重要性。但传中的若干记载,研究者大都习焉不察,未 作探入之探究。兹就其 中的几个间题加以考辩,并 申鄙见,或于阮籍之研究不无裨益。尹娜?、 罄“啸”组 从。声本传云? “嗜酒能啸。”“啸”是风行于魏晋士林的一种生 活习尚,也是魏晋时期的一种重 要的文化现象。在三国以前,“啸”就已经存在,但真正开启中古“啸”风的关键性人物是阮籍。“啸”相当于今日所谓 打口哨。说文云?“啸,吹声 也。从口,肃声。”许慎认 为“啸”是吹气之声。诗经召南江有把?“之子归,不我过,其

2、啸也歌。”郑玄笺云?“啸,整口而 出声也。” “整口”,犹如音韵学所谓“合口呼”,即双唇 向前努起?作圆形,气流从 舌端吹出。唐人孙广云?“夫气激于喉 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 而清,谓之啸。”?啸 旨序?这是从 发音方 位和音质 两方面讲的。在孙 广看来,“啸”是 气流“激于舌”而产生 的一种清音。但依此法 发声,并不一定就 是“啸”。魏晋时代的“啸”有其特殊的音理。阮籍在这方面的特殊贡献就在于他扬弃了“啸”的远古文化的神 秘性,使之大畅于士林,蔚 成弥掩六朝世族社会的风尚。阮籍之“啸”从一个侧面 生动地反映 了潇洒不羁、蔑视礼法 的 魏晋 风度。世 说新语 ?简称世说 ?载?晋文王功德盛大,

3、坐席严敬,拟于 王者,唯阮籍在坐,其踞啸歌,酣放 自若。? ? ?简傲? ?阮籍四言咏怀诗亦曰?月明星稀,天高气寒,啸歌伤怀,独瘩元言。?“啸歌 ,是以“啸”法吹奏出歌 的曲调。阮公之悠然放旷、心超 物外 的气度于此 毕现无遗。魏 晋时代之名流 皆善“啸”,经常以“啸”声抒情达意,他们普遍受到了阮籍的影响。清人吴世涵杂诗云?“晋人尚任达,厥风竹林 始。”?阮籍作为竹林名士之首要人物,对魏晋士风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阮籍的“啸”法是十分特殊的。? ?年?月,南 京西善桥南朝大墓 出土了一 幅砖刻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图。阮籍在图中居第二位。他头戴愤,身著长袍,一手 支皮褥,一手 置膝上?赤足,吹指作

4、“啸”状。协托指于唇前,有助于声音 的延长。这种“啸”法叫做“指啸”?南朝去晋不远,阮籍之“指 啸”绝非假想的产物。颜 延之诗曰?“长啸 若怀人,越 礼 自惊众。乒世说载?阮步兵啸闻数百步。?栖逸? ?瞥然长喃,哟响寥亮。?同上,刘才标注 引魏氏春秋 ?由此可见,西善桥 大墓砖刻充分描 绘出阮籍“啸”的特征。阮籍之“啸”?孙广称为“阮氏逸韵”。他说,阮氏逸韵者,正 阮籍所作也,音韵放 逸?故曰逸韵。?啸旨阮氏逸韵 章第十三?阮籍之“啸”与“苏门仙君”和隐士 孙登有密 切关系。孙广云?苏门者,仙君隐苏门所作也圣人述而 不作,盖仙君述广成、务光,以陶性 灵,以演大道?本文引啸旨,据丛书集成初 编本

5、,商务印书馆民 国? ?年? ?月初版?艺文类聚卷?引。?清诗铎卷?格言名论公。?详见南京西善桥南 朝墓及其砖刻壁画,载文物?年第?、?合刊?文选卷? ?五 君咏阮步兵分? ?,一晋阮嗣宗善啸,闻 仙君 以为己若,往诣焉。方被发握坐,籍再拜而请之。顺 风而请者三,承风而请者再,仙君神色自若,竟无所对。籍因长喻数十声而去。仙君料籍固未远,因动清角而啸,至四、五发声,籍 但觉林峦草木 皆有异 声。须臾,叙风幕雨忽至,已而窍凤孔 雀缤纷而至,不 可胜数。籍 既惧又喜而归,因传写之,为之十二,今之所传者是也。? ? ?啸旨苏门章第十一?他认 为“苏门仙君”之“啸”是对广成、务光等“仙人”的“啸”法 的

6、传述,用以陶冶精神、修身养性,并 敷衍广大无边、弥沦万物 的“道”。“苏门仙君”之“啸”如同“莺凤之声”,震颤林峦,感动风雨,具有不可穷尽的魁力。阮籍 被其摄服,并 由于独规其秘而万分 欣喜。关于此事,世说所载更详? 一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推伐者 成共传说。阮籍 往 观,见其人拥膝宕 侧?籍登岭就 之,英踞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 美,以问之,佗然不应。复叙有无之教、栖神导气之末以观之,彼如前,凝属不转。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 “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唱然有声,如 数部谷吹,林谷传响。顾看,乃 向人啸也。?栖逸?“真人”即是“苏门仙君”。所

7、谓“上陈”、“下考”、“复叙”云云,乃啸 旨所说“再拜而请之”的具体内容。但这些都不能使“真人”动心,而一声长“啸”却使之开颜解颐,可 见阮籍之“啸”不同凡响。在师法“仙君”的基础上,他自然 会更上一层楼。此条刘注引魏氏春秋曰?尝游苏山,有隐者莫知性名,籍 闻而从之。谈太古无为之道,论五帝、三王之义?苏门先期嗡然 曾不晒之。“籍 既降,先生嘴 然高啸,有如凤音。籍素知音,乃假苏门先生之论以寄所怀。“苏门先生 之论”是指大人先生论,即大人先 生传。此条刘注又引竹林七贤论云?籍归,遂著大人先生论,所言皆胸 怀问木趣,大意谓先生与己不异也。“大人先生”的生活原型是“苏门真人”。此文 开篇云?“大人先

8、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 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尝 居苏门之山 。遗其书于苏门之山而去。天下莫知?其所如往 也。”对这 位神秘人物,阮籍极 为钦 佩,故仰慕、崇敬之情溢于褚墨之间。世说又载?秘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游。康临去,登曰?“君 才高则高炙?保身之道不足。”?栖逸? ?此条刘注引王隐晋书云?“孙登即阮籍所见者也。稽康执 弟子 礼而师焉。”王隐认为孙登就是阮籍所见到的“苏门真人”。减荣 绪之晋 书及唐修晋书都沿袭了这一说法。乾隆 时所修辉县 志更直接地说? “晋孙登 隐此,号苏门先生。”错误地将魏末 隐士孙 登与“苏门仙君”揉 合为一人。对此,北魏

9、哪道元?清人李慈铭、近人余嘉 锡驳之甚详,?此不赘述。孙登虽非“苏门真人”,但阮籍肯定认识他,其“啸”功也曾影响阮籍。史载?孙登字公和,汲郡共人也。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郡北山”即秘康所游之“汲郡山”。汲郡为西晋所置,在今河南汲县西 南? ? 里?辉县在汲郡西南,并与之接壤,故其西北?里之苏门山亦即汲郡山。苏门山,一名苏岭,本名柏门山,又作百门山,乃太 行山之支 脉。此山距 播康、向秀 之隐居 地山阳不 远。史载?嘉平中,汲县民共入山中,见人,所居悬宕百切,丛林郁茂,而神明甚察。自云“孙 牲,登名,字公和”。康闻,乃从浒三年。?孙登者,不知何 许人。无家,于汲郡北山土窟住。夏则编草为裘

10、,冬刘被发自覆。好读易,鼓一弦琴,见者 皆亲乐之。?由此可知,吞康 与孙登 往来时间较长。稽、阮二人为生死之交,又同在汲郡一带优游,即使阮籍不熟识孙登?也会与他有所接触。而孙 登其人之“啸”功也颇为不凡,并有 遗迹留存?孙登“,居白鹿、苏门二山,弹一弦琴。?水经 注第? ?一? ? 页?王国维 校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年?月第?版?余嘉锡?世说新语 笺疏第? ?一? ?页。中华书局?年?月第?版。?晋书卷? ?孙登传。?世说栖逸?刘注引魏氏春秋?同?刘注引康集序。善喃,每感风 雷。?啸台在苏门山上,即孙登 隐居之所,其长啸处也。?王维偶然作? ?其三?“孙 登长啸 台,松竹有遗处。”赵殿成注引一

11、统志?“苏门山在卫辉府辉 县西北七里,一名百 门山。啸台在百 门山上,即孙登隐居长啸之所。”阮籍平日“嗜酒能啸”,有 孙登这样的“啸”功大师在近旁,他 自然不会放弃请益 的良机。史载?楼?康见孙登,登 对之长啸,透时不言。康辞还,曰?“先生竟无 言乎?”登曰?“惜我?”?与 稽 康不同,阮籍是深明“啸 旨”的?孙登之“啸”,名为“动地”。孙广云?动地 者,出 于孙公,其 音师旷清微也。?啸旨动地章第十 ?“每感风雷”,气势宏大是“动地”之“啸”的主要特点。阮籍“啸 闻数百步”、“韵响寥亮”,其风格与此是相通的。由上述可知,阮籍本来会“啸”,又曾师事“苏门真人”和隐士 孙登,从而成为开启六朝“啸

12、”风的名士。这就是晋书本传关于阮籍“能啸”的记 载的历史文化背景。尹?,? ?气本传云?“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 聋“青白眼”红士,以白眼对之。及播喜来吊,籍认“?。?沁。沁夕作 白眼,喜不择而 退。喜弟康闻之,乃资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阮籍,?能 为青白眼”,为后人所津津 乐道,它是古代诗的常用典故之一例如?科头其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 宗林 卒 ?途穷反透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杜甫丹青引蜡曹将 军霸 ?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 自将 来。?白居易春雪过皇甫家? ? ?但得君 眼青,不辞奴饭白。?苏轼陈季常见过三首之一?由这个典故还派生出很多语汇,

13、如“青目”、“青眼”、“垂青”、“青眸”、“眼青”、“青盼”、“青晒”、“青照”、“白眼”、召眼白”、“垂青目”等等,足见其影响之大。对“青白眼”,新版辞源释云?眼睛青色,其旁白色。正视则见青处,邪视则见白处。 后因谓 对人重视曰青眼,对人轻视曰白眼。新版辞海亦释云?青眼,眼睛正视,眼珠在中间,表示对人尊重或喜 爱?白眼,眼睛向上或 向旁边看,现 出眼白,表示轻视或僧恶。 名义考卷六? “后人有青盼、垂青这语。人平视睛圆则青,上视睛藏则白。上视,怒目而视也。”这些解释都是正确的。人的眼球 向上翻,呈 现白色,故阮籍 对“礼俗之士”作“白眼”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当人平 视或正视时,眼睛并不呈现青

14、色。在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青 白眼”的“青”字是什么意思。“青”为五色之一。五色 指青黄 赤 白黑,古 时把这五种颜色作为主要的颜色。尚书益被?“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其中“青”、“黑”二色虽各自独立,但“青有 时也指黑色。尚书禹贡? “厥土青黎”。孔颖达疏引王肃语?倩,黑色。, ?青,的这种意义在古 代诗文中经常出现。宋书卷? ? ?谢 灵运传?何长琦?尝于 江陵寄书与宗人何勋,以韵语序义庆州府僚佐云?“法展染鬓发,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 星 行复出。”人的头发本为黑色,随年龄之 增 长而渐 呈 白色。陆展染发,当然是要转 白为黑,故“青青”一语必指黑色 无疑。李 白诗曰?“

1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 白发,朝如青丝暮 成雪。”?将 进酒 ?白居易诗曰?“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鳗。”? ? ?陵园妾 ?“青丝”指黑而柔软的头发。又阮大 锨燕子笺授画?“十年 青鬓,优国尽成霜。” “青鬓”与“青丝”同义。李白诗?“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寻雍尊师 隐居?曹 唐诗?“青牛卧地吃琼草,知道先生朝未回。”“青牛”,辞海?增补本 释为黑色牛。南梁任叻述异记?“梓树之精化为青羊。”“青羊”,新版辞海释云?角小,黑色,角基生有轮纹。颈 粗且短。毛松软而厚。冬毛灰黑色或深棕色。?太平御览卷? ?。引晋纪。?见清修河南通志。?三国志卷? ?王聚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世说简傲料刘注引晋百官名亦载此事。?色,而非居五色之 首的青色,故阮籍之“青 白眼”实际上就是黑 白眼。汉人之 眼色主要是黑、白两种。隋代医学家巢元方说?青 盲者,谓眼本无异,睦子黑 白分明,直不见物 耳。?白风二 晴无有损伤,睦子分明,但不见物,名为青 盲。弄“青盲”之“青”通“清”。“青盲”,俗称“睁眼瞎”。由巢氏对青盲症 的阐述来看,人的眼睛本来就只有黑、白二色。世说载?松中散?康?语 赵景真?至?“卿睦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见,恨全小狭?”?言语?谢公?安?云?“见林公?支遁?双眼?黯黯 明黑。”? 容止?王夷甫?衍?与裴景声?邀?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