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上册错题库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169023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哲学上册错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二哲学上册错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二哲学上册错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哲学上册错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哲学上册错题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不同哲学的世界和 方法论不同 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 B、 C、 D、 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者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 件下才能进行。 ”从哲学上看,这是说 A、物质的惟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B、人的意识永远落后于客观物质世界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

2、,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都是当前中国存在的客观事实 B、都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永恒真理 C、都是中共制定方针、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D、都是对当代中国国情的正确反映 下列属于意识现象的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的东西人们之间的经济 关系党和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神话传说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的过程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几何定理 A、 B、C、 D、 意识

3、是物质的反映,所以 A、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B、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也是主观的 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也是客观的 “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 ”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 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 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定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哲学理论根据是 事

4、物是运动变化的 事物发展变化,其规律也随之变化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实事求是 A、 B、 C、 D、 “对于中央的政策,有的同志习惯于照搬照抄,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 实效,不考虑后果。从唯物角度看,上述做法违背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意识对物质具有 反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B、 C、 D、 针对当前我国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等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必须采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措施,这体 现的哲学依据有 措施与实际情况要达到具体的统一客观要符合主观客观要与主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要符合客观 A、 B、 C、 D、 “世界上除了

5、运动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 A 否认了人的意识的存在 B 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C 认为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D 主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 的 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正确的意识是促进客观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C、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泡沫”现象违背了下列哲理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伟大的事业产生崇高的精神说明 A、意识

6、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D、具有崇高的精神,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谁对谁错的问题 A、 B、 C、 D、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世界统一于“元气”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存在即被感知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 B、 C、 D、 康德“因果联系只是人们整理感觉经验的一种先天的形式。“马赫:“原因和结果是我们思维的创造物“。他们的观点 A否认了科学认识的客观依据 B否认了自觉创造世界的可能 C否认了人的感觉和思维的客

7、观实在性 D否认了人的意识可以改造客观存在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A、 B、 C、 D、 当前,社会上虚报虚夸之风日盛,从哲学上看,虚报虚夸行为 A、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 B、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D、否认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1.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主张儒法并用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同时发生的 C、德治和法治是不可分的,法治和德治是同时

8、并举的 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22.“按图索骥”的典故启示我们 A、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相信书本 B、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D、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23.在实施载人航天飞行的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形成了“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一精神的形成过程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A、客观决定主观,主观来源于客观 B、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C、正确的思想对事物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 D、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意识 24.对规律和规则联系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规律是客

9、观的,规则是主观的 B、规律与规则都揭示了事物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 C、一个合理的规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是对规律的反映 D、规律总是贯穿于规则当中,并通过规则表现出来 2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 A、联系和发展的统一 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原因和结果的统一 26.没有必要的建筑材料,最好的建筑师也无法建造房屋。这说明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以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 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条件是否具备,限制着人们能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A、 B、 C、 D、 27.哲学上讲的联系与具体联系之间是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0、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A、 B、 C、 D、 28.以下关系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教学相长 B、昼夜更替 C、世贸组织需要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贸组织 D、有风才起浪,有水才行船 29.下列关于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同一事物中,整体与部分有着严格,不能等同 D、整体就是各部分相加 30.沙尘暴过后,人们认真分析并进行治沙、防沙。这说明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 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D、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

11、的前提 31.坚持察实情、讲真话的哲学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2.我们把“三个代表”思想写入宪法,体现了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利用和 改造规律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A、 B、 C、 D、 33.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是由于 A、物质决定精神 B、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决定物质 C、精神离不开物质 D、精神可以物质 34.下列错误做法,属于主观主义的是 从本本出发 卜卦算命 祈祷求神 从经验出发 A、 B、 C、 D、35.“以人为本”的执

12、政理念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A、联系具有普遍性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 36.下列关于物质、运动、静止三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7.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以下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错误的是 凡是符合规律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凡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凡是新出 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凡是力量强大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A、 B、 C、 D、 38.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 18 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15CCBDB610CCADB1115DDCAA1620BDAAC 2125DDACC2630CCACC3135ABDDD3640C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