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电力案例略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158532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电力案例略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长江电力案例略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长江电力案例略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长江电力案例略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江电力案例略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电力案例略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电力案例略析长江电力案例略析长江电力成功发行债券的原因1.坚持创新和共赢的发债理念债券市场产品结构依然比较单一、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难以满足的现状,监管部门鼓励公司债券发行市场化,鼓励产品创新,鼓励发行方式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长江电力推进公司债券发行,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坚持创新理念,作为试点大胆地在试点办法框架范围内作了前述创新。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坚持共赢理念,追求所有发债参与主体的利益共享,追求建立相对稳固长江电力债券投资者群体,树立公司债券市场良好形象,从而为公司可持续债券直接融资奠定基础。因此,在发行定价等方面,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的投资利益,而不是单纯追求发行体成本最小化。延

2、伸三峡工程与三峡债的信用品牌长江电力依托宏伟三峡工程发展,作为母公司中国三峡总公司的电力生产主体和资本运营载体,长江电力依托资本市场,通过多种融资手段逐步 完成对三峡工程发电机组以及外部优质发电资产收购。因此,长江电力的公司信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建立在三峡工程的基础上。三峡工程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享有国家级信誉,这为长江电力公司债券的信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从1997 年开始,三峡总公司发行总额超过 200 亿元的三峡债。三峡债是我国企业龙头债,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中扮演了创新先行者的角色,市场信用基础非常好。可以说,我国的企业债收益率曲线的建立,是在三峡债顺利发行的基础上完善

3、起来的。2006 年、2007 年的三峡债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无担保”企业债券,为我国企业债券向公司信用本质回归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长江电力集中了三峡总公司优质资产,本次长江电力公司债券承继了三峡债的优良传统,实质上延伸了三峡债的信用品牌把握发行时机、利率确定、投资者选择三个核心要素本次公司债券发行,长江电力力求贴近市场贴近需求贴近投资者,开展扎实的研究准备、市场调研及销售组织,重点把握好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选择好债券发行时机;二是公司债券利率的确定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三是做好公司债券的销售工作,吸引更多的投资机构和个人购买。金融创新确保了本次债券发行的成功从宏观层面看,长江电力公司债券的成功发

4、行最根本的原因是得益于我国债券发行体制的改革创新。从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看,债券市场往往先于股票市场得到发展,债券市场以其巨大的容量,较强的流动性占据突出地位,在融资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过去十几年的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直将重点放在发展股票市场上、债券市场没有真正成为企业融资的场所,由企业所发行的债券仅占债券市场总规模的 4左右。近两年,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股票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被清除,股票市场总市值增长 6 倍,股票市场规模一跃与 GDP 规模相当。相形之下,企业债占股票市场规模的比重也下降为 2左右,企业债券市场日益边缘化。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育不良,造成企业过于依赖股

5、权 融资和银行信贷,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层的潜在危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创新债券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以市场化的方式发展公司债券,打破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瓶颈,一方面促进资本市场的产品多元化,另一方面促进资本市场均衡协调发展,抑制不合理的信贷扩张,降低金融风险。长江电力公司债的成功发行,正是监管层实施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战略所迈出第一步。从微观层面看,长江电力本次债券发行的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发行审批核准化、发行方案创新化、利率确定市场化、发行交易多渠道化、投资者利益保护制度化 5 个方面我国公司债券发行的政策要求(企业债券发行条件) 1.所筹资金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2

6、.净资产规模达到规定的要求;3.经济效益良好,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4.现金流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到期偿债能力;5.近三年没有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6.前一次发行的企业债券已足额募集;7.已经发行的企业债券没有延迟支付本息的情形;8.企业发行债券余额未超过其净资产的 40%。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累计发行额不得超过该项目总投资的 20%(目前执行 30%);9.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需要确定的企业债券重点支持行业、最低净资产规模以及发债规模的上、下限;10.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债券市场的基本情况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企业逐渐改变了依靠政府

7、的计划融资模式获取资金的方式,开始依靠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已成为企业获取外源资金的重要渠道。但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尚不成熟的新兴市场,融资结构还很不合理,股票市场繁荣,而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严重滞后。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快速发展了 10 年,但融资结构比例并没有明显改变,银行贷款形式的间接融资比例居高不下,而以股票、债券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资比例却一直很低。我国企业外源融资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所占比例在 90%以上,而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的证券融资所占比例不到 10%。发达国家则正好相反,目前国际

8、上日、德、美等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已分别达到 50%、57%、70%。统计显示,各主要资本市场公司债占 GDP 比重的平均值为 45.2%,而我国企业债总量所占 GDP 比重与之相差甚远。虽然我国企业债余额在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有所增长,其占 GDP 的比重有一定幅度提升,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2006 年这一比例仅为 1.35%。(2)债券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严重滞后。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通常大于股票市场融资额,企业的债券融资常常达到其股票融资额的 3 至 10 倍。但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极不平衡。在股票市场发展初期,国内的企业债余额曾超过股票市场市值,但是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迅猛发展,企业债市场却明显落后,2006 年末企业债余额与股票总市值的比值仅为 3.2%。(3)公司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债和金融债。近年来,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国国债和金融债的融资额都出现了大幅增长。但是,企业债券的融资额度却没有显著变化,一直在较低的水平徘徊。20002006 年间,我国企业债发行仅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额(剔除了央行票据后)的 3.5%,而国债和金融债分别占到了 52.7%和38.5%。与国债和金融债相比,企业债处于边缘地位。然而,国外公司债与国债和市政债呈三足鼎立之势,美国公司债占债市规模的 2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