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论文: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157527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化技术论文: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动化技术论文: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动化技术论文: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动化技术论文: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动化技术论文: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动化技术论文: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技术论文: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动化技术论文: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摘要: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构建了本专业课程体系,提 出了课程开发的思路,强调了课程体系构建中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并分析了课程改 革实施效果。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作任务;项目教学;课程开发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进行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的专业改革和建设,并 积极探索和创新高职办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成为关 键。构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以什么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也就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 及如何培养学生。同时课程

2、体系也体现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规律,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 办学特色。 近年来,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国家示范性建设项目带动下,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 养模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 了一定成效。 一、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体系现状 在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课程综合化改革、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加拿大 CBE 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实践,构建了专业基础、专业基本技 能、专业技能教学模块。根据各模块的技能培养目标,搭建了基础知识平台、基本技能训练 平台、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形成了“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

3、课程教学体系。专业建设和课 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二)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可以看出,原有课程体系基本是“三段式”结构,即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 从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内容来看,虽然加强和关注了能力培养,但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上,基 本上沿用学科体系以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选取上,虽然注意了知识够用为度, 但同样存在课程要体现知识的完整性等问题。总体上来说,没有完全打破本科“压缩型”的 模式,没有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特色1。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和依据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认识基础 体现学科体系以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构建课程体

4、系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认 识到,现实情况中高职学生对抽象思维的掌握不好。或者说不善于以符号系统进行逻辑思维, 不善于借助符号系统去组织概念,用概念去组织原理、定理,用定理去进行结果性推论。因此,以 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不适合于高职教育2。 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应该建立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基础之上。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 在掌握和应用知识时,需要借助一定的环境和背景,并通过一定的行为和动作,来获取各种表 象中内含的知识。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高职课程体系构建有自身的规律,必须明确和遵循构建的依据: 1.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人才培养定位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要根据地区经济特点和

5、学校实际情况,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明确岗位面向。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 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的课程体系要适应生产一线职业岗位需要,满足社 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体现专业自身特色。 2.人才培养规格。要在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基础上,充分分析企业职业岗位对高技能人 才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准确的人才培养规格决定了所培养学生的职业 能力能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培养的学生能不能迅速上岗。 3.职业资格标准。构建的课程体系要反映和体现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职业资格 既是职业规范,也是岗位工作内容的概括。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既是保证学生掌握 职业岗位能

6、力,同时使学生具有岗位工作的资格。 4.工作过程。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同时获得一个工作成果实施 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岗位工作中的产品生产、项目制作都可能需要多个工作过程,从而 构成了产品生产、项目制作的工作过程系统。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既体现了以学 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又符合以形象思维为主构建课程体系的思想3。 三、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是指完成工作任务需要采取的行动和规范、内化的知识和素养,是 通过按照工作过程完成工作任务而获得的训练和认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 专业,学习的内容多、覆盖面广,为达到学生的职业

7、能力培养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课程开 发是关键。课程体系构建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作为理论指导,在专业培养目标上满 足职业岗位要求,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以相关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设置必 须与工作任务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并以工作任务为依据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 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引进企业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在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开展“教、 学、做”一体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工作实践,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二)人才培养定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西门子等自动化企业调研,明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岗位面向:自动化设备应 用企业的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岗位、自

8、动化设备维护维修岗位;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的自动 化设备制作装配岗位。兼顾到我校有军工船舶的背景,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面向制造 业生产一线,服务军工造船和地方企业,从事自动化设备和船舶电气设备制造、安装、调试及 运行维护的高技能人才。 工作任务分析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相关的工作任务涉及很多细节,我们采取的分析策 略是由整体到部分,由面到点,从四个不同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对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与企业工作任务要求不适应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自动化制作装 配岗位、安装调试岗位、维护维修岗位的调研,了解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并进行分析、归纳和 总结,依据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岗位典型

9、工作任务为:生产计划编制、自动化设备安装、主控调 试与联调、自动化设备维护与检修。 (三)完成工作任务的必备要素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技能分析、归纳,按照岗位职业技能难易程度和人才培养 规律,确定岗位技能结构的三个层次,即:完成一般电气安装与装配等基础性工作的岗位基本 技能;完成以 PLC 和单片机为主控技术的自动化设备调试等专项工作的岗位核心技能;完成 自动化设备调试与运行维护等综合性工作的岗位综合技能。岗位职业技能结构如图 1 所示4。 作为学生个体,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要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专业技能、获取及消化 相关资料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第一和第三个要素在教学中体现得较明显

10、,但第二个要 素同样重要, 却往往被忽略。在企业工作,资料是完成工作任务不可缺少的要素,是技能、经 验的积累、进步与创新,如果没有相关资料,很难完成高质量的工作任务,所以获取及消化资 料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工作任务分析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点。 (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依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岗位技能培养要求和工作任务分析,对原有课程知识进行解 构并重构,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通过学习领域的学习,实 现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综合技能的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如图 2 所示4。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资格标

11、准,使学生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衔接,学校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 业性。通过开展生产性实训、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等措施,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 。 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设置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政策讲座、英语、工 程计算、体育、计算机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基本素质。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应基于工作过程对原课程进行整合。例如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中PLC 技术应用 、 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两门课程的知识,是在工作岗位上综合应用的,因 此新的课程体系开设了一门综合性的项目课程PL

12、C 控制线路运行维护 。工作任务与基 础课程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英语课程, 在实际工作中,新设备、新器件的说明文字都是英文, 要消化这些资料必须具备一定的英文水平。目前英语教学与工作任务割裂开来,导致学生为 学英语而学英语。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可以把英语教学(一部分学时)融入到相 关的项目课程中,比如电子产品制作与检修,产品制作时只提供英文资料让学生设计、制 作、焊接和调试收音机电路。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中,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各项目课程中, 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职业素质教育,没有另外开设专门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 四、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思路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通过校企合作

13、,与企业共同确定课程教学目 标、课程项目教学载体、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材开发;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教学形式,通过课程教学、生产性实训、企业实习完成岗位职业技能培养。 教学情境设计中,按照岗位工作任务,将完成该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融 合起来,每个学习情境可完整地完成一项岗位工作任务。对于较复杂的学习情境,可以按照工 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步骤等划分子情境,通过子情境的教学掌握完成该岗位工作某一步 骤或某一环节的知识和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单片机控制系统运行维护学习领域设计如图 3 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息息相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模 拟真

14、实的工作任务、环境和要求,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与自信心,使他们知道如何面对困难和压力,如何解决技术难题,如何敬业等。 五、课程教学实践 (一)课程教学条件建设 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了满足课程教学和专业实习实训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真实设备、真实环境、真实工作”的思路,建设了适应基本技能、 核心技能、综合技能三层次岗位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主要通过与自动化设备 制造企业、自动化生产企业、船舶制造厂加强合作,建立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基地。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在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基于自动化设备制造设

15、备安装设备 调试设备维护工作过程,通过三个阶段的“校内项目教学企业生产实习”,按照岗位基本 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专业技能递进,实施“校企合作、项目引导、 分层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内课程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并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采用集中教学和分组教学相结 合的形式进行。教学过程围绕课程教学项目,采用学做一体的教学形式,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 要求组织实施,并形成符合企业工艺规范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的真实作品。 通过分阶段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进行企业电气系统运 行维护、电气设备运行维护、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维护、船舶电气安装调试等实际岗位锻炼,

16、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六、实施效果 新课程体系在我校 2007 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进行教学试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 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项目引导、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自动化专业联手上海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等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和自动化设备应用企业,从职业岗位工作分析入手,依据自动化设备制 造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维护的岗位工作过程,以真实生产项目为教学载体,按照完成 一般电气安装与装配等基础性工作的岗位基本技能;完成以 PLC 和单片机为主控技术的自 动化设备调试等专项工作的岗位核心技能;完成自动化设备调试与运行维护等综合性工作的 岗位综合技能的三层次能力递进关系,并通过三个阶段的“校内项目教学企业生产实习” 的校企交替教学,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项目引导、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二)实施项目式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该专业课程体系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