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打印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3106415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6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打印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打印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打印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打印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打印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打印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打印稿)(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珍藏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珍藏版)绪论绪论 课前索引课前索引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内容是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可概括为六个字:历史、含义、方法。 即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难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 命性的统一。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本章是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跨度大,涉及知识点多,全面理解有一定难度。建议学习中要注意掌握总体的知识结构,不要被过多的知识点所困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必要的 知识点。 第一节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应试提示应试提示: :注意把握要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注意把握要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 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简言之, 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 1、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3、从18世纪60 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法国、德国也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 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 有矛盾的尖锐化。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 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 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 2

4、、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阶级基础) 掌握三大工人运动,常以多选题方式出现。掌握三大工人运动,常以多选题方式出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具体表现为 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 号;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 有制的口号。标志着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 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 变成了科学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二、二、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此处知识点较多,注意记忆,常以选择题方式出现。此处知识点较多,注意记忆,常以选择题方式出现。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直接理论来源 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19世纪的英法世纪的英法 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

6、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 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 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古希腊罗马哲学其他哲学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相对说是间接间接来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2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两个分离得 以统一。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 未发展时期

7、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创始人是威廉威廉 配第配第,中间经过亚当亚当 斯密斯密的发展,到大大 卫卫 李嘉图李嘉图结束。最主要的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 革命变革。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 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深入研究资本主 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 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

8、义理论,实现 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它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也不是各自孤立地单独发生的,而是综合的、相互交织的。 2、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密切相关 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 响尤为巨大。 马克思主义产生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条件分不开。 三、三、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注意把握要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注意把握要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时代的产物、实践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

9、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1、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 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 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2、列宁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

10、取得胜利的思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 想想;在十月革命前夕和革命胜利以后,多次谈到落后的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过渡的思想。3、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主要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第二节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注意全面准确把握要

11、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注意全面准确把握要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一词在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出现, 恩格斯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第三,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 一脉相承一脉相承

12、,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基础,处于核心地位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马 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中介,科学社会主义3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结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它的整体割裂开来, 否则会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曲解。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此处理解有一定难度,注意理解把握要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此处理解有一定

13、难度,注意理解把握要点,常以简答题方式出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对资本主 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鲜 明的政治立场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它 丝毫不隐瞒和回避自己的阶级本质。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

14、的认识去能 动地改造世界。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深刻性。再次,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 发展而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既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 又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又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的界定,就 鲜明地体现了它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具有 一致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

15、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 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一般了解即可。一般了解即可。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十六大报告) 第一, 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第二,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第三,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理论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 境。境。 第四,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四、马克思主义的社

16、会理想1、 理想 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 中反映。简言之,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是全部理想的核心。社会理想是全部理想的核心。2、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注意理解把握要点,二者的关系常考。注意理解把握要点,二者的关系常考。 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理想。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 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根本方向。(简答)(简答) 3、科学的人生理想意义 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