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工程基础复习资料油气田开发工程基础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内容可能不全,请自行补充)第一章第一章1.露点露点: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或温度) 2.泡点:泡点: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3.露点压力:露点压力:一定温度下,烃类系统中无限小量的液相与大量气相平衡共存的压力 4.泡点压力:泡点压力:一定温度下,烃类系统中无限小量的气相与大量液相平衡共存的压力 5.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的影响因素: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的影响因素:①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所溶解的数量仅受压力和所能获得的天然气量的限制;②随温度的升高,烃类组分的饱和蒸汽压随之升高,所以天然气的溶解度下降;③天然气的组成对溶解度影响,单组分烃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溶解度越大,重烃分 子越多、相对密度越大,溶解度越小;④原油性质也影响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同种天然气在轻质油中 溶解度大于在重质油中的溶解度 6.接触分离接触分离,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瞬间变到某一特定温度、压力,引起油气分离并迅 速 达到平衡的过程 (气多油少气多油少) 7.多级分离:多级分离: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低压力,最后达到指定的压力的脱气方法。
8.微分分离微分分离,在脱气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地将气体放掉,即脱气是在系统组成 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9.溶解气油比:溶解气油比:地层油在地面标准状况标准状况下进行一次脱气,将分离出的气体体积与地面脱气 油体积的比值 (单位体积地面油在油藏条件下所溶解的气量) RS=Vg/VS 10.地层油体积系数:地层油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BO=Vf/VS 11.地层油等温压缩系数:地层油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随地层油压力变化体积的变化率12.地层油粘度影响因素:地层油粘度影响因素:①原油的化学组成②温度③溶解气④压力 13.地层水的分类(苏林分类法):地层水的分类(苏林分类法):①硫酸钠水型②重碳酸钠水型③氯化镁水型④氯化钙水 型 14.岩石的粒度组成:岩石的粒度组成: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相对含量 实验测定方法:筛选法,沉降法(精度最高) ,薄片法 15.地层流体特征:地层流体特征:高温、高压、地层油中溶解有大量天然气 16.岩石的比面:岩石的比面:单位体积岩石的总表面积 17.岩石的压缩系数:岩石的压缩系数: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随有效压力变化体积的变化率。
18.岩石的综合压缩系数物理意义(弹性采油量):岩石的综合压缩系数物理意义(弹性采油量):油藏压力每降低 1MPa 时,单位体积油 藏岩石由于岩石孔隙体积缩小、储层流体膨胀而从岩石孔隙中排出油的总体积 19.气测渗透率比液测渗透率高,是由于滑动效应,即 Klinkenberg 效应第二章第二章1.界面张力:界面张力:作用在单位界面长度上的力 2.润湿:润湿:液体在分子作用力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3.润湿角的测定:润湿角的测定:①直接法—测润湿角法(光学投影法;吊板法) ;②间接法—自吸吸入法(自动吸入法;自吸离心法;自吸驱替法) 4.毛管压力:毛管压力:毛细管中弯曲液面两侧流体(非湿相与湿相流体)的压力差 5.贾敏效应:贾敏效应:液珠或气泡通过孔隙喉道时,对流体产生的附加阻力 6.毛管力曲线测定方法:毛管力曲线测定方法:半渗隔板法、压汞法、离心法 7.毛管力曲线应用(简答题)毛管力曲线应用(简答题) ,,P69 岩石储集性能评价 图 2-3-18 (P78计算题计算题)第三章第三章1.达西定律:达西定律:QKPAL2.建立综合油气渗流数学模型包括:建立综合油气渗流数学模型包括:①运动方程(必须有的)②状态方程(弹性可压缩需 要) ③质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④能量守恒方程(非等温渗流需要的)⑤其他附加特性方 程⑥有关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3.典型油气渗流数学模型:典型油气渗流数学模型:①单相不可压缩液体稳定渗流数学模型 2222220PPP xyz②弹性多孔介质单相微可压缩流体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 导压系数2222221PPPP xyzcttKcC4.边界条件:边界条件:①给出势函数的边界条件(第一类)②给出流量或流速的边界条件(第二类 或者 Nueman 问题)③第三类边界条件 第四章第四章1.稳定渗流:稳定渗流:在渗流过程中,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变化;反之为不稳定渗流 2.不完善井类型不完善井类型:①打开程度不完善 ②打开性质不完善 ③双重不完善 3.表皮系数表皮系数 S::S=0 时为完善井;S>0 时为不完善井;S<0 时为超完善井 4.无限大地层弹性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典型解:无限大地层弹性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典型解: P109 (计算题计算题) 5.叠加原理:叠加原理:多井同时工作时,地层中任一点的压降应等于各井单独工作时在该点造成的 压降的代数和 6.镜镜像反映的基本原则:镜镜像反映的基本原则:①不渗透边界是“同号”等产量反映,反映后不渗透边界保为分流线;②供给边界是“异号”等产量反映,反映后边界必须保持为等势线。
7.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率:每采出 1%的储量,含水率的上升量第五章第五章1.驱动类型:驱动类型:①水压驱动 ②弹性驱动 ③溶解气驱 ④气顶驱动 ⑤重力驱动 2.划分开发层系:划分开发层系:将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油层组合在一起,采用单独一套井网进行开发,并 在 此基础上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以便更好的开发各种储层 3.划分的意义:划分的意义:①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的作用,从而缓和层间矛盾改善油田开发效果;②可针对不同层系的特殊要求设计井网和进行地面生产设施规划和建设;③可以提高采油速度,加速油田生产,缩短开发时间,并提高投资回收期; ④能更好的发挥采油工艺手段的作用,进行分层注水、采油和控制的措施 4.划分的原则:划分的原则:1)多油层油田,具有以下地质特征时,原则上不能合并到同一开发层系中:①储油层岩石和物性差异较大;②油气水的物化学性质不同;③油层压 力系统和驱动类型不同;④油层层数太多,含油井段的深度差别过大;2)每套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保证每口井都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并达到较好的经济指标;3)一个开发层系上下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层系间能严 格分开,上下层系不会串通和干扰;4)同一开发层系内各油层的构造形态应基本一致,不应把大面积分布和少 量分布的油砂体系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否则有一部分储量不能充分发 挥5)在开发工艺所能解决的范围内,开发层系不宜划分过细。
5.注水方式注水方式 ①①边缘注水边缘注水 优点:油水界面比较完整,能够逐步向油藏内部推进,易于控制,无水采 收率和低含水采收率比较高,最终采收率比较高 缺点:位于油藏顶部的生产井往往得不到注入水能量补充,在顶部易形成 低压区,使油藏驱动方式转变为弹性驱或溶解气驱等消耗开发方式适用条件:油藏构造比较完整,油层分布稳定,边部和内部连通性较好, 油层流动系数高,边水比较活跃的中小油田 ②②边内切割注水边内切割注水 优点:可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来选择切割井排的最佳方向及切割距;可优 先开发储量最丰富,油井产量高的区块,使油田很快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缺点:不能很好的适应非均质油层;注水井间干扰大;注水井排两边地质 条件不同时,容易出现区间不平衡现象适用条件:油层要大面积分布,并具有一定延伸长度;一个切割区内部署 的生产井和注水井间有较好的连通性;油层具有一定的流动系数 ③③面积注水面积注水 适用条件: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多呈透镜状分布的生产井;油层 渗流性差,流动系数低,切割注水阻力大,才有速度低;油田面积 大,构造不完整,断层分布复杂;油田后期强化开采;油层适用于 其他注水方式,但采油速度不能满足要求。
6.开发指标:开发指标:P114 概念第六章第六章1.稳定试井:稳定试井:在几个不同稳定工作制度下取得油井的生产数据来研究油层和幽静的生产特 征 2.不稳定试井:不稳定试井:通过改变油井工作制度,一次获得井底压力的变化资料,以不稳定渗流理 论为基础反求油层参数,研究油层和油井特征 3.典型实测压力恢复曲线典型实测压力恢复曲线: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段,分别反映出井筒续流、地层、边界的影响 4.物质平衡方程:物质平衡方程:要会推导 P166 5.递减指数递减指数 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