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声、光、物态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104471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声、光、物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物理声、光、物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三物理声、光、物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三物理声、光、物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三物理声、光、物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声、光、物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声、光、物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声声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二、乐音与噪声 1、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 中程度 有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

2、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能认出是哪个人 说话或哪种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三、超声与次声 1、可听声:频率在 20Hz20000Hz 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 超声:频率在 20000Hz 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 次声:频率在 20Hz 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 2、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 超) (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四、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

3、音早s,求 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m/s) 解 1: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 S,则=2 解得 S=727.6m340S 5200S解 2: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 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 t+2,则依 题意有:340(t+2)=5200t 解得 t=0.14s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 S=vt=5200m/s 0.14s=727.6m光光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 (1) 反射定律:(3 条) (2) 漫反射与镜面反射:区别及应用 (3) 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2 点)3、光的折射: 4、光的色散(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

4、紫七色光组成。(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基色:红、黄、蓝; 5、凸透镜成像:(1)正立虚像(不可在光屏上呈现):uf,即物体放在一倍 焦距内(2)倒立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将 u 或者 v 跟 2f 进行 比较。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一一. .温度计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 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规定为 0 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 100 度, 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 每一等分为 1 摄氏度. 6读作负

5、6 摄 氏度或零下 6 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即分度 值(3)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 计)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 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 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 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5.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 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

6、内)分度值是: 0.1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 璃泡, (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人体)。 6.物质存在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 温度有关。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有一 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物态变化。 7.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 体没有. 二熔化二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1 1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 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2 2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

7、高不断升高。3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4 4熔化吸热的事例:夏天,在饭菜的上面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冷。(雪熔化吸热)鲜鱼保鲜,用 00C 的冰比 00C 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三凝固三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1 1凝

8、固现象:“滴水成冰” “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 2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不断降低。3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4 4凝固放热: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四汽化四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1 1沸腾: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沸腾

9、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有关沸点沸点知识: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1840C 时,氧为液态。2190C 时,氧为固态。1830C 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可用纸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 1000C 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 800C 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 780C,高于 780C 时为气态)2 2蒸发:蒸发现象: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教室洒过水后,

10、水很快就干了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一杯 400C 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低于 400C。(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 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五液化五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1 1液化现象: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2 2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雾雾与露露的形

11、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冬天,窗户内侧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压缩体积液化: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3 3液化放热: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

12、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1000C 的水蒸气比 1000C 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0C 的水蒸气液化成 1000C 的水要放热)六升华六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1 1升华现象: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2 2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七凝华七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1 1凝华现象:霜霜和雪雪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冬天

13、看到树上的“雾凇”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八八. .附录:附录: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云、雨、雪、雹、霜的形成:云: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14、雨雨: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下落中,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雪雪:云中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雹雹:夏季,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霜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唯一答案题号填入对应表格中,每小题一、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唯一答案题号填入对应表格中,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3636 分)分)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 a 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15、( )AaBbCcDd2、如图中,a、b、c 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Aa、b、c 肯定都是晶体Ba、b、c 的熔点相同Cc 比 a 熔点的低Da 比 b 的熔点高3、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 1 流入,管口 2 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这种方法的依据是( )A水的密度比酒精大B水的沸点比酒精低C水的比热比酒精大D水的沸点比酒精高4、用开口的烧杯烧水,水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这时烧杯中的水温( ) A升高 B保持不

16、变 C降低 D无法判定 5、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6、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 B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的现象 C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 D是冰的凝华现象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用热风干手器吹湿手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 D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吹气8、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C玻璃泡的容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