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铁路修建背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104266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渝铁路修建背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渝铁路修建背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渝铁路修建背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成渝铁路修建背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成渝铁路修建背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渝铁路修建背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渝铁路修建背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渝铁路修建背后俞荣新正当川汉铁路紧张筹建之 际,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悍然 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将 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筑路权卖给 了英法德美四国,同时攫占了四 川人民集资的修路款,激起了湘 鄂川粤人民的“保路运动”,后 来发展成武装起义,成为辛亥革 命爆发的导火线。同年8月,修 筑近两年的川汉铁路宣告停工。 民国时期,成渝铁路的修建 问题也多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北 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虽然先 后成立过“成渝铁路筹备处”或 “成渝铁路工程局”之类的机 构,但是直到刘邓大军解放西 南,四川人民的铁路梦还停留在 图纸上。 这段历史,1904年出生的邓 小平从小就熟知,更清楚铁路对 四川人

2、民的重要性。在肩负中共 中央和毛泽东“经营西南”的历 史重任后,建设成渝铁路的宏伟 蓝图在他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早在进军大西南之前,刘伯 承、邓小平就常说:“我们到了 四川一定要把成渝铁路修好。” 1949年6、7月间,邓小平在率二 野进军四川之前,两次专程到时 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家中拜访其 堂兄、我国著名兵工专家陈修 和,商谈如何加快成渝铁路修筑 的问题。陈修和介绍说,抗战期 间,汉阳钢铁厂的许多设备和技 术力量已迁到重庆钢铁厂。重庆 解放后,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和 技术力量,每年可产4万多吨铁1950年6月,邓小平在重庆庆祝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大会上致辞大西南解放后,邓小平任中 共中央西南局书记

3、、西南军政委 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 员。解放伊始,百废待兴,在邓 小平的提议下,西南军政委员会 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修建 成渝铁路。成渝铁路西起成都, 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于 1950年6月15日开工,1952年7月 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西南地 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 成立后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修建的 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结束了 “蜀道难”的历史,实现了巴蜀 人民近半个世纪的夙愿,对于推 动整个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于中国西南内陆腹地,人口稠 密,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 国”的美誉,但四周被高山和高 原环绕,仅有长江水路和秦岭巴 山间的羊肠小道与外界沟

4、通,山 高水险,交通不便,自古便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路,既是四川人民的千年之痛, 也是四川人民的千年梦想。 成渝铁路的修建计划由来已 久。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 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为控制 物产丰富、人口稠密的四川,英 法日俄等国纷纷向清政府提出修 筑川汉铁路(成渝铁路属其西 段)的计划。而四川人民则针锋 相对,发出了自主修筑川汉铁路 的呼吁。1904年,全国最早的铁 路公司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 都岳府街成立,全川佃户“按租 集股,因粮认摊”,集体成为铁 路股东。“我们到了四川,一定要 把成渝铁路修好”成渝铁路所在的四川地区处12特别策划路钢轨,基本可以解决成渝铁路 修建所

5、需的钢轨问题。现在成渝 铁路不少路基已筑成,部分桥 墩、桥涵、隧道已连通,充分利 用这些条件,筑路工期是可以缩 短的。对此,邓小平十分赞同, 请陈修和物色一些兵工技术人 才,写一份关于修建成渝铁路的 意见书。陈修和欣然应允,并表 示8月中旬交差。8月17日,邓小 平专门派二野军械处处长陈志坚 带着他的亲笔信,到上海狄斯菲 尔路拜访陈修和接洽办理。陈修 和不负所望,为西南建设精心物 色了几十名兵工技术专家,组成 了一个技术大队。同年9月出席 开国大典期间,邓、陈二人在北 平(现北京)再次会晤,邓小平 信心十足地对陈修和说:“非常 感谢你!我们决心把成渝铁路很 快修起来!”西南党政军领导在审阅成渝

6、铁路线路图。右五为邓小平,右四 为贺龙决策,即“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 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 复经济”。随即,西南军政委员 会委派交通部部长赵健民赴北京 向党中央及铁道部汇报有关成渝 铁路的修建计划方案。 成渝铁路再次提上议事日 程,是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多次调 查研究的结果。考虑到修建成渝 铁路是四川人民的长期愿望,如 从成渝铁路入手,既符合经济发 展的客观规律,又有助于经济的 恢复,带动钢铁、机械、煤炭等 行业的恢复和发展,还可以凝聚 民心,有利于新政权建立后新秩 序的确立。 接到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报告 后,周恩来亲自审定,然后直呈 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 待兴,单就铁路来说,至少有两

7、 条亟待开工,一是海军提出修建 从山东蓝村经烟台到浙江萧山的 铁路,以备海防;二是新疆的王 震给中央打了四五次报告,请求 加快宝兰、兰新铁路建设,以巩 固西北边防。这都是迫在眉睫的 任务。因此,当邓小平赴京向毛 泽东请示时,毛泽东说,你能说服我,我就鼎力相助,否则,就 暂时搁置。邓小平便讲了三点: 第一 ,四川交通闭塞、政令不 畅,古人云:天下未乱蜀先乱, 天下已治蜀未治。不修铁路,不 利于四川的政令畅通。第二,重 庆、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如修 建铁路,可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 百业兴旺,并向全国提供优质大 米、猪肉、禽蛋和副食品,互通 有无。第三,中国人还从未自行 设计、自行施工修建铁路,如果

8、成渝铁路率先修成,既可提高中 国的国际声望,也可使大大小小 的工厂订货充足,加快工业发 展。这三条理由让毛泽东下定决 心:“修成渝铁路,先期启动资 金拨2000万公斤小米工价。”国 家当时财政相当困难,党中央和 政府为了西南人民,决定在极其 艰难的条件下立即开始兴建成渝 铁路。 中共中央、政务院在批准修 建成渝铁路计划方案时特别指 示:“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 地取材,修好铁路。”为了贯彻 执行党中央和政务院的指示,西 南军政委员会立即决定,以旧成“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 行,带动百业发展”重庆解放后,1949年12月8 日,中共中央西南局正式进驻重 庆。邓小平在西南局扩大会议 上,正式作出了“兴

9、建成渝铁 路,造船修建码头”的重要决 策。12月31日,邓小平在主持中 共中央西南局常委办公会议上 说:“要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 行,带动百业发展,不但可以恢 复经济,而且可以争取人心,稳 定人心。” 次年1月2日,邓小平在向中 共中央报告重庆解放1个月后西 南地区情况和建设新西南的工作 计划时特别指出,建设新西南的 第一步是修建成渝铁路,经济要 发展,铁路应先行,要“着重于 修建成渝铁路”。紧接着,2月 8日,经邓小平提议,筹备中的 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了一项重大13特别策划渝铁路工程局为基础,组建重庆 铁路工程局。1950年3月21日, 重庆铁路工程局(同年6月改为 西南铁路工程局)在重庆嘉陵

10、新 村挂牌成立。与此同时,邓小平 还特别指示迅速抽调一批军队干 部充实成渝铁路各级领导班子, 加快成渝铁路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成渝铁路的 开工建设,已万事俱备。“修建成渝铁路,我们军 队要打头阵”考虑到解放初期修建成渝铁 路是在国民经济尚待恢复和缺乏 必要施工设备的困难条件下进行 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地 方动员组织工作尚待开展之前, 先抽调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部队 组成军工筑路队开工铁路建设。 对于这一建议和做法,毛泽东表 示:“甚为必要,望即着手布置 进行。”1950年5月,邓小平在 讨论成渝铁路有关问题的会议上 强调:“修成渝铁路,我们军队 要打头阵。” 6月15日,在

11、成渝铁路开工 典礼上,西南军区政委邓小平发 表了重要讲话,他说:“进军 西南时,就下决心把西南建设 好,并从建设人民的交通事业做 起。”接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 西南军区直属部队组成的军工筑 路第一总队筑路大军从贺龙手中 接过并高举“开路先锋”的旗 帜,开赴重庆九龙坡、油溪等工 地,揭开了修筑成渝铁路的序 幕。后来,在刘伯承、邓小平、 贺龙安排下,西南军区又从川 东、川南、川北、川西和西康各 军区部队总共抽调了30174人, 组成5个军工筑路总队。他们一 手拿镐,一手拿枪,既是修筑成 渝铁路的主力军,又是一支重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西南部队高举“开路先锋” 旗帜,奉命修建成渝铁路(资料

12、图)的护路武装力量,在工地沿线有 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特务、土匪的 骚扰破坏,保证了施工安全和施 工进度。 为解决修建成渝铁路劳动力 不足和西南地区失业人口就业的 问题,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吸收 四川各地的失业工人参加筑路。 在各级工会和劳动部门的具体组 织下,共有18000余名失业工人 (含重庆本地)从各地投入筑路 行列,重庆市游民收容所1200名 游民乞丐,经过学习培训后也参 加了筑路工作。 然而,开工不久,抗美援朝 战争爆发,各军工筑路队不得不 于1950年11月底相继归还建制, 工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 出。西南军政委员会立即召集成 渝铁路沿线行署、专署、县人 民政府负责人举行会议,决定由

13、 四川的4个行署负责动员、组织 领导10万民工接替部队,按计件 工资的办法继续修建成渝铁路, 并抽调大量地方负责干部参与修 筑成渝铁路的组织领导工作。同 月,人民解放军西南工兵部队约7000人继续参加筑路,至1952年 1月调回。1950年12月,经邓小 平签署命令,西南铁路工程委员 会下属民工筑路指挥部成立,下 辖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 区指挥部,再下设支队(县) 、 大队、中队,直接领导和指挥全 线民工的筑路工作。12月底,第 一批民工到达工地。整个成渝铁 路修筑工程中,前后共计投入军 工28646人,失业工人18981人, 民工70177人。“花钱少,事情办得好”1950年5月,在讨

14、论成渝铁 路有关问题的会议上,邓小平 说:“我们还面临着很大困难。 我们只好集中力量办一两件事, 绝不能百事俱兴。”之后他又 在6月15日成渝铁路开工典礼致 词中说:“我们今天建设成渝铁 路,是在经济与设备困难的条件 下开始的。因此,人民对建设的 希望是花钱少,事情办得好。我 们调出一部分部队参加建筑,也 是为着替人民少花一些钱,把铁14特别策划搬运大石的工具“游车”“滑 板”和“炮打三面空”的放炮 方法,提高了工效。同时,沿线 还有很多农民不计报酬,自带干 粮,自备工具,看到哪里需要人 手就在哪里干活。不少人甚至将 家藏的寿板、房料等无偿捐献出 来作铁路枕木。成渝铁路所需 的129万根枕木,

15、就是沿线群众 在极短的时间内备齐并送达工地 的。成渝铁路全线总造价为人民 币19014万元,每公里平均造价 37.65万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 丘陵地区建成的最省的铁路。成渝铁路筑路场面“让专家有职有权”路建设起来。” 为了实行“花钱少,事情办 得好”的原则,统一领导和密切 协调参与修筑成渝铁路的交通、 工业、财政、民政等各部门工 作,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除中央 人民政府在铁道部内专门成立了 “西南铁路工程局”外,1950年 7月10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 了西南铁路工程委员会,由西南 军区副司令员李达任主任委员、 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孙志远和 西南铁路局局长赵健明任副主任 委员。 为解决成渝铁路修建的技术 问题,西南军政委员会还决定留 用原成渝铁路工程局的全部技术 人员,其中包括优秀的工程师, 如刘建熙、蓝田、雷从民、郭 彝、谭其芳、陈祖堂等。在党中 央、政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全国 各地铁路局也迅速调集技术人 员、干部云集四川,充实成渝铁 路修筑第一线。与此同时,重庆 铁路工程局还举行了各种短期业 务培训班,培养技术工人。 成渝铁路线路总长505公 里,整个工程共需完成土石方 4211.3万立方米,需修筑隧道43 座,修建大桥7座、中桥77座、小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