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天下滕姓出滕州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50KB
约7页
文档ID:43091940
天下滕姓出滕州_第1页
1/7

天下滕姓出滕州 “ 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老家名字叫什么?山西洪洞老鸹窝 这是一句流传在山东、河北一带的民谣,是说这一带的人大都自称是山西移民其实, 如今的鲁南人并非全都来自山西,滕州市现有的1200多个自然村中,只有一半 (687个)是由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新建起来的,另一半还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不仅如此, 滕州本地在两千多年前还最早产生了几大土著姓氏:滕姓、任姓、薛姓、倪姓、颜姓等, 正如《百家姓》中“清河张陇西李”的“郡望”说法,滕州也成为这些姓氏最早的发源地和兴 盛地…… 水有源、树有根,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部落、种族、家族、 姓氏不断延续流传的历史,“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民族性格和习惯使我们的姓氏如同我 们先天携带的生理基因一样,成为一个民族、一个群落、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符号标志和 血缘纽带五百年前是一家”、“同姓即本家”的说法,使中华民族有了先天的向心力、亲 和力和凝聚力!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研究这些,可以满足海内外华人日益增强的“寻根” 意识和“认祖”心理,客观上解决一下“我从哪里来”的问题笔者已在一篇文章中考证过“任” 姓的由来(天下“任”姓出自“造车鼻祖”奚仲故里的山东省滕州市),今再探索一番“滕”姓的 根源由来……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 5000 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姓就被定为世袭, 由父系传递,因此说,中国人的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世界其他地区从姓的产生到普遍使 用仅有 1000 年的历史,欧洲大陆普遍使用姓才是近 400 年间的事。

姓,代表氏族的血统,出自氏族的图腾,最早起源于母系社会姓和氏当初是分开 的,宋代史学家郑樵在其《通志》一书中说:“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夫人 称姓”;《左传.隐公八年》中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 谥(清顾炎武校“谥”为“氏”),因以为族这就是说,姓是根据出生的自然血统而来,氏是根据先人所受封的土地而获得宋朝刘恕《通鉴补记》注云:“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可见姓和氏有着不同的起源、功能和作用,与中国古代的“裂 土分封”制度相伴生《荀子.儒效篇》中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 三人”,说的就是周朝初年“裂土分封”的事实姓氏的合一,是在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废 除“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姓和氏才统一起来,正是秦汉之际,才奠定了中国汉族姓氏 世代稳定的基础我国当代所使用的姓氏大约有 3000 个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统计局 1982 年人口普查 抽样调查资料及 1970 年《台湾地区人口之姓氏分布》资料得出研究成果,排出了目前占 全国人口 99.4%的前 500 个姓氏的人口数量顺序,前 200 个姓氏就占了目前全国人口的 95%以上。

除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前十位外,滕姓排在第 210 位左 右,总人口也已百万计 滕姓在历史上以开封、南阳为“郡望”,传统的《百家姓》即注明“南阳郡”为滕姓郡望 大致是在汉代滕姓宗族以山东北海郡(今青州一带)为显;汉末以后迁到河南南阳、开封、 邓州、西鄂一带,以南阳为望族;唐代以来又以浙江东阳(婺州)滕家一枝独秀;宋代东阳滕姓因宋末靖康战乱而入闽迁吴,遂南北散播,东西迁徙,滕姓遍布全国各地……当代 则以浙江、广西、湖南、黑龙江、辽宁等地区分布较为集中 滕州历史久远,7300年前就有东夷部落的北辛先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境内有“北辛 文化”遗址),成为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发祥地之一4000年前,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中记载了黄帝之子 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佶、缳、依,排在第五位的即是“滕”姓 这十二个姓实际上是黄帝部落的分族,其他的儿子因没有实力建立起自己的氏族而不能有 姓——这是姓为氏的支系的时代中国最古老的姓基本上都出自炎、黄二帝之后,黄帝打败炎帝后率族东来,封其第十子 于“滕”,是为 4000 年前后的黄帝之滕,这是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滕”之由来。

黄帝第十 子因封于滕地即为“滕氏”,明万历版《滕县志.卷六.封爵谱》中记载了一位殷代的“滕伯”: “滕伯名文者,黄帝之后也贤而有礼,为叔父服齐衰,君子称之这说明早在夏商时代, 滕地就建立起了滕氏方国!至于“滕”字,古为“塍”,即田埂,因滕与塍同音,古文中即以 “塍”假借为“滕”《说文解字》中载:“滕,水超涌也从水,朕声”,取泉水腾涌之义,由 此也说明了滕州自古就是水足田广、农业发达的膏腴之地 到了距今3000多年前,这里又成为商代氏族的摇篮史载商朝始祖“契”的母亲简狄 吞玄鸟卵而生契,《诗经》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滕州亦被称为“商 源”! 到公元前10世纪,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其异母弟、周文王十四子“错叔绣”于滕建立姬 姓滕国,是为西周之滕,这是周代滕国的由来,错叔绣成为滕国的第一代国君清道光版 《滕县志.卷六.滕世家第一》对此有详细记载: “滕叔绣者,周文王之庶子,而武王异母弟也武王克商,封同姓之国四十人,兄弟之 国十有五人,班宗彝作分器,于是封叔绣于滕,爵为侯叔绣始居错,故一称错叔绣自 叔绣以下传十余世无谱,至鲁隐(公)时始见于《春秋》 滕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很是有名。

《左传》称滕国的疆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故而又 称“滕小国”别看滕国小,但因为它是姬姓周朝王室的嫡传后裔,因而有着非同寻常的地 位《左传》中记载了一个“滕薛争长”的故事: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春天, 滕侯及其邻国的薛侯都到鲁国朝聘,两位国王为上朝的排列顺序发生了争执薛侯认为他 先受封应当居长,滕侯却以自己是“周之卜正”,而薛是庶姓为由争得了长位,战胜了比自 己强大的薛国由此可以看出滕国在当时的影响和地位,这也应了鲁南民间流传的一句俗 语——“萝卜不大,长在了背(辈)上”! 滕国自第一代国君错叔绣始,在春秋战国诸侯攻伐争霸的混战局面中存在了近七百年, 历三十一世(一说三十二世),这几乎成为一个小国求得长存自保的奇迹!滕国历代国君 中最有名的是“滕文公”,他曾礼聘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孟子来到滕国,《孟子•滕文公》上、 下篇中对此多有记载,连孟子来滕国下榻的“上宫”目前还遗址尚存……滕国曾被孟子称誉为 “善国”,至今滕州城的南北主干道就取名为“善国路”,滕州博物馆里陈列着近年来在滕州 发掘出土的大量古滕国文物,如“滕侯鼎”、“滕公鬲”、“滕公簋”、“滕皇编钟”等等,见证着古滕国的历史和繁荣! 关于滕国的灭亡,一说亡于齐,一说宋,一说越。

《滕县志.滕世家》载:“(滕国)后 竟为宋所灭,上距孟子时四十余年,周赧王之二十有九年也(公元前 286 年)或曰越灭 滕,或曰齐灭滕,自叔绣初封传三十一世,一作三十二世滕国灭亡后,其王室后裔纷纷 外逃,为了不忘国耻,永怀故土,遂以国为姓,改姓为“滕”,从此四处迁移,散居各方 如今,滕州本土反倒少有滕姓了,盖因战国末期滕国灭亡后滕国遗民避难外迁的结果 为了查证这一史实,笔者于 2003 年 3 月到北京国家图书馆查寻资料《中华姓氏大典》 中引证《通志》介绍滕姓:“滕氏,文王第十四子叔绣后也唐代《元和姓纂》中载:“周 文王第十四子滕侯之后滕失国,子孙以国为氏《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收集了七种滕 氏家谱的存目,分别是: (1)江苏《朱方滕氏五修族谱》,六卷,滕世忠纂,民国八年(1919 年)刻本,镇江 博物馆藏; (2)苏州《吴门滕氏世略抄》,一卷,滕文昭撰,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宝山滕氏 铅印; (3)浙江乐清《南阳滕氏宗谱》,清同治三年(1864 年)木活字本,浙江临海博物馆 藏; (4)浙江兰溪游埠乡《滕氏五聚堂宗谱》,五卷,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木刻本; (5)浙江东阳《东阳滕氏宗谱》,二十卷,清滕廷锺修,清光绪六年(1880 年)活字 本,有十二册存美国; (6)山东《泰安滕氏家谱》,一册,民国滕锡龄撰,民国十九年(1930 年)抄本,泰 安图书馆藏; (7)湖北新洲滕榨村《滕氏宗谱》,民国滕练成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木刻本。

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珍本室仅藏一本上文目录中提到的《吴门滕氏世略抄》,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东吴滕文昭撰,序文中说: “吾滕氏肇自姬周文王十四子叔绣封于滕,即今山东滕县也滕之有国始武王十三年乙 卯,终敬王三十六年丁巳,凡六百三十九年《孟子》七篇中颇著其行,然世次已弗能详 矣子孙繁衍,以国为氏,秦汉之间氏族未著,源流亦弗甚彰,至后汉顺帝时中郎将(滕) 抚始以北海人显,厥后文章功业炳耀史册者代有其人,虽南北播迁,郡系不一,而渊源固 未尝稍异也今天下之滕可考者凡三: 一曰北海之滕,始于中郎将(滕)抚,以文武才用显于世汉)桓帝时京兆尹(滕) 延以长者称孙权兴,右司马(滕)耽、(滕)胄兄弟渡江相从,功盖一时自是大司马 (滕)胤、卫将军(滕)牧踵贵于吴,北海之称未改也至晋武当侯(滕)修起于南阳, 而北海之声闻稍替矣 二曰南阳之滕,始于孙皓时广州刺史(滕)修起南阳之西鄂,至晋为南安将军,封 武当侯;(滕)修之孙平南将军(滕)含,(滕)含之弟交州刺史(滕)子豚,(滕)修 之曾孙、龙骧将军(滕)恬之,桓温都护(滕)峻,宋秘书监(滕)演俱为西鄂人,故南 阳之称益著,盖汉季渡而南,散居江左,其在南阳者,北海之流,而实江左之裔也。

迄唐 开元初国子司业公(滕)令琮以东阳著闻于世,江南渐显,而江北难稽矣 三曰东阳之滕,始于司业公(滕)令琮,起婺州之东阳,累叶同居,六传后分三支,递相迁徒,南至南海,北抵青齐,西极巴蜀,东流吴会,虽派系不一,而皆导源于东阳吾 吴郡滕数典言祖,盖亦始自东阳,以司业公为鼻祖,世系具载,谱牒历历可稽……” 这篇序文详细论述了滕姓的起源由来、世系变迁及历代分支,印证了滕姓家族与古滕国 即今山东省滕州市的渊源关系 为了进一步查实滕姓的起源变迁,笔者又于 2002 年 5 月到上海图书馆查寻有关滕姓 史料,《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收录了目前上图馆藏的八种滕姓家谱,分别是: (1)《滕氏六修宗谱》(福建建瓯),民国 21 年(1932 年)滕金泉等纂修,木活字 本 8 册; (2)《滕氏宗谱》(江苏无锡),清光绪七年(1881 年)滕廷锺等纂修,木活字本 12 册; (3)《南阳郡滕氏宗谱》(浙江汤溪),清同治十一年(1872 年)滕贵平等纂修,种德堂木活字本 7 册; (4)《南阳滕氏宗谱》(浙江汤溪),清光绪十二年(1886 年)滕春逵等纂修,种德 堂木活字本 9 册; (5)《南阳滕氏宗谱》(浙江汤溪),民国十八年(1929 年)种德堂木活字本 2 册;(6)《大塘滕氏宗谱》(浙江兰溪),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滕玉珊纂修,锡类 堂木活字本 7 册; (7)《让长滕氏宗谱》,清朝崇本堂木活字本(已残); (8)《滕氏宗谱》,清朝秉德堂木活字本(已残)。

上海图书馆馆藏的 8 种滕氏家谱,因后两部已残未能查阅,三部“南阳滕氏宗谱”中选阅 年代最早、存卷较为完整的清同治版,共查阅翻看了(1)、(2)、(3)、(6)四种 这些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滕姓家谱,虽各以某一朝代、某一地域的滕姓分支 尊长为始迁祖,以下以“一世”、“二世”、“三世”代代绵延嫡传,然所有的滕氏家谱无不开宗 明义,叙述“滕”姓由来“以国为姓”,起源于山东滕州的古“滕国”,公推滕国第一代国君“叔 绣”为最初始祖! 所查四种家谱中,第(1)福建建瓯本载其始迁祖是“平章公(滕缉齐)”,南宋德佑年间 (1275 年)入闽,自称“郡系南阳,本邓州内乡县”;“上祖随驾南渡,卜居建宁府瓯邑禾供里,子孙繁衍,遂分东、西房……”叙述滕姓由来时载“滕国厥后三十一世,周赧王二十九 年失国,子孙避地,遂以滕为姓”!该谱为明朝正德年间滕介石一修,万历年间二修、三修, 记载的主要是进入福建的滕姓分支 另据浙江金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